陈珞,中国五大录音师之一,代表作品有《送别》、《小河淌水》等。与陈小奇、李海鹰和捞仔等人在广东乐坛红级一时。
推荐作品
由中国五大录音师之一的音乐制作人陈珞担纲监制、录音、混音、母带后期处理的《纯雨悠悠——碉楼情 · 侨梓心 · 映今秋》音乐发烧碟,于2007年7月21日开始在
开平广播电台录音棚启动录制。该碟录制的歌曲除了主唱李坤雨、纯子演唱外,还收录了开
平原创歌曲、
民歌、
民谣夹房歌等,并由本地歌手、民歌手以碉楼实景为背景进行录制。这是开平有史以来录制标准最高的一张音乐碟,于7月底录制完成,8月份全面发行。
据了解,《纯雨悠悠—碉楼情 · 侨梓心 · 映今秋》在7月21日开始到碉楼景区进行拍摄封面和录制MTV素材。该碟包含的歌曲包括有开平市长吴平超作词的《碉楼旁边是我家》,开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继烨作词的《碉楼颂》,开平原创歌曲《福天福地幸福歌|》、《开平仔》等。此外,还有开平卖鸡调和一些经典的音乐歌曲。
该碟是开平第一张加入发烧元素的开平音乐碟,是一张“开平人”的音乐碟,音效质量等将成为国内一张高标准的发烧碟子,发行量将创开平历史新高。
签名赠碟
陈珞先生现场推荐最新发烧大碟,首版推出“四大金版”: 介绍被众多发烧友捧为建国以来最好的合唱系列、热卖中的最新大碟——中国最好的男声团、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合唱专辑《辉煌之声》第一、二集《辉煌之声Ⅰ·天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荣获国际、国内无数大奖的广州“小云雀”合唱团专辑《云雀之声》;中国最好的女声合唱专辑、
华中师范大学女子“天空”合唱团专辑《绝美之声》 。透露录音趣事轶事和个人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期待
作为当年一手捧红杨钰莹、毛宁的“新时代”编辑制作部主任,陈珞对“新时代”有着很深的感情。陈珞说:“作为公司行为,经营不下去破产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个品牌丢失、浪费,就太可惜了,我还是期待转机,期待有人愿意注资、重组。”陈珞很惋惜地说,“新时代”遭遇了非常严重的三角债问题,否则,光是版权也够养活自己的了。“这十多年来,‘新时代’几乎一直在进行债务清理和资产重组,但是遇到的阻力很大。”陈珞表示,由于没事做,以前“新时代”的录音师、监制等大多自立门户,继续活跃在乐坛,“即便如此,我们都真的不舍得‘新时代’这个品牌就此蒸发。”
人物访谈
记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录音师主要都集中在北京,北京好的录音师是否真的就比其它地区多呢?
陈珞:也不尽然,
中国录音师协会总部设在北京,在各省市设有联络处,倘若通过整合把联络处扩大成分会就会有更多各地的优秀录音师加入这个大家庭。大家普遍认为的录音师都在从事唱片录制,但大多录音师在从事广播、电视、电台等领域的录制工作,只有少数录音师从事唱片录制。中国唱片行业大多集中在北京,优秀的唱片录音师和优秀的演奏家自然也云集此地,这是造成人们认为好的的录音师在北京比别处多的原因。加上唱片行业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消费者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唱片,这就要求唱片录音师不断超越自己、提高技能,而且一张好的唱片会酝酿很长时间,唱片录音师可以在充裕的时间里录制精品。广播、电视、电台的制作要紧跟时代节奏所以周期短,很少有时间仔细推敲作品,其实在这些领域里不乏优秀的录音师。录音是一项艺术再创工程,它需要时间。
记者:您说不乏优秀的录音师?但在第一届“声响亚洲(广州)文化节”活动中只评选出五位中国录音大师,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陈珞:具我的了解还应有大约20个好的录音师,象武汉、江苏、成都等地都有优秀的录音师,他们没有展现的机会,我想出版他们作品,出版目的并非想挣钱,目的是汇集成册,让全世界了解他们的才华,我怀着很好的心愿去做很好的事,但却很难,这涉及版权问题,因为他们的作品版权都在出资方手上,这使汇集过程成为讨价还价的工作,但我还是会坚持下去,这是一种信念。目前我在着手准备将上次获奖的5位中国录音大师的作品汇集出版。
记者:请您谈谈现在广东整个音响行业的状况。
陈珞:广东的音响器材硬件在全国来说都是佼佼者,终归来说,很多音响品牌刚做起来的时候风起云涌,几十年这样响当当下去的为数不多,外国很多音响品牌经营了50年的型号保留下来并且还再创新。广东有不少大规模音响品牌,但也有很多靠克隆大牌为生的小品牌,这些小品牌没自己的设计理念,原件很粗糙,2-3年就会走上死亡之路,更可恨的是他们误导消费者消费,让消费者觉得整个行业都在欺骗从而去购买国外品牌。
记者:现在还是有很多市民购买盗版CD,那么正版CD与盗版CD有什么区别呢?
陈珞:正版CD与盗版CD功能很多不兼用,还会造成死机,给好的音响器材带来损伤,虽然他们在外表区别并不明显,但是用在好的机子上就很明显了。关键是这种盗版行为相当于在超市偷东西,把东西偷出来改头换面就卖了,如果这种行为得到支持的话,那么做盗版的人就会越来越猖狂,到最后还会有谁来做正版CD呢?
记者:许多发烧友对音响器材一投就是几万元,这样的音响器材的录音效果跟录音棚录出来的效果差别有多大?能否给他们一些建议?
陈珞:从专业的角度讲,两者的差别是挺大的。硬\u8f6f件是有钱就买得到,但是人才是难买的,录制出来的音效好坏更多地是取决于录音的人,只有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能把最好的录音效果展示出来,一般的发烧友很难做到这一点。比如我录制一张唱片就要精雕细琢,用我的审美理念贯穿整张唱片,这样的唱片才能给人带来满足感。录音棚里有好的录音师、录音人才,监制。
希望所有的音响发烧友能够在录音技能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不是单纯比设备的好坏。
记:对您而言,科班出身的歌手是不是并不重要?如陈妃平虽不是科班出身,但却和您合作了7年。
陈珞:其实我是非常挑歌手的,我考虑更多的是歌手的自身素质和其敬业程度,我认为一个歌手只要能识谱,有很敏锐的音乐感和一副好的嗓音,就是与生俱来的好料子,但是没有深刻的文学功底,没有好的审美观,没有对事物的独特见解,这样他/她就不能把自己对作品的潜意识贯穿和发挥在他的演绎中。陈妃平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她的文学底蕴很深厚,经常有对作品的独立见解。再比如毛宁,他是运动员出身,我会经常把古典小品、古典音乐、传统音乐,甚至原生态音乐介绍给他听。另外敬业也很重要,人可以不要求科班,但精神要很科班,精神上要敬业,科班出身只是一个好的地基,如果不经过自身的努力,最终会成为一栋烂尾楼,只有比别人更加辛苦,才能盖出高楼。如果歌手是玩票性质,就是等于不尊重录音师,这样的歌手我是坚决不会跟他们合作的。
记:请问您怎样看待时下流行的网络创作和在网络窜红的歌手?
陈珞:网络是一个社会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追溯其原因,前几年流行乐坛成为了想出名的人的名利场,没有大的资金的投入,就没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名的歌星。
网络给大家平等的机会,网络给了很多有演唱才华的老百姓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且不需要什么资金,就相当于从地下小商贩手里买东西,既便宜又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网上找到自我。但是这种网络流传的歌曲,要经过时间的见证,流传下来的才能算是精品、时代经典的歌曲。
现在唱片公司知道很多人通过网络在创作歌曲,所以他们也把自己旗下歌手的作品放在网上发布,这样全世界几乎同时在货架上推出自己的产品,这种状况证明了并不是最专业的音乐就是大家最喜爱的音乐。唱片行业就是要制作大家喜欢的音乐,固步自封是不行的。
记者:广东乐坛曾经辉煌一时,出现了您、陈小奇、李海鹰和捞仔等人为代表的创作群体,还有一批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手,如毛宁、杨钰莹、李春波、陈明等。这些人相继北上,包括您,有人说是因为“短、平、快”的录制数量与质量矛盾愈演愈烈,是这种“速食文化”局限了广东歌坛的发展,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珞:90年代初,北京是很敏感的政治中心,文化很单一,所以有很多实验点都放在广东,广东得到很多空间去尝试不同的新东西,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广东本身的特区感觉就没有了,广东成为了一个很发达的商品交流中心,再加上内地人才不断涌现,北京的媒体中心优势就展现出来了,这种中心的转移带走了广东原来所有的优势,歌手觉得留在广东缺乏震撼力,而且演出商也不断云集到北京,在北京的演唱会越来越多,这就造成宣传的中心也移向北京,而歌手的生存不在于唱片的收益,而在于唱片之外的市场。所以歌手北漂的现象是难免的。既然北京拥有大批优秀的歌手,那么优秀的音乐创作人也自然会集中在北京,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广东还是有它独特的地方,销售中心仍在广东。广东的加工,贩卖,营运,物流非常发达,永远不会有零水平的一天。
记者:录音质量是否与制作费有关?本届“声响亚洲”录音器材评比活动中就发现了有些没钱但唱得好的歌手因录音质量不好而不受市场关注的现象,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珞:这是当然的,也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一个好的歌手只是一个手指,没有一个好的团队,他永远发挥不了力量。要清楚现在是一个非常商业的年代,不是好的精品就不被流通,更不受重视,连电台DJ都不愿意播录音质量差的作品,这种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再好的东西,载体不好,送上车就坏了,真的是很可惜。录音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他把所有最后的元素整合在一起,就如同炒一盘菜,材料再好,厨师的手艺不好,炒出来的味道也不好。希望有实力的歌手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找好的团队,做出一张精品,这样才更容易受到大家的重视。
记者:第一届文化节您的录音作品《梅花三弄》获得的评价是:将演唱、演奏、吟诵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对该曲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展示。请谈谈您的录制过程和灵感源泉。这是否是您最满意的一首录音作品?
陈珞:这首作品能获奖要感谢几个人,第一是徐健强老师的作曲,他从事流行音乐创作已经30多年了。第二要感谢琼瑶女士,她作的词很精彩,虽然只有几句话,却带出浓浓的情感。我因为经常忙,很遗憾没有看这部电视剧,但是从歌词中我能感受到那股细腻的情感。再加上乐器的介入,如古筝、二胡、萧、锣、鼓等古典音乐元素,令这首歌表现出所未有的音乐美感。再加上古弦她那低沉的嗓音,淡淡地吟唱,却给人深刻的印象。因为歌词很短,所以让陈妃平朗诵了一段话外音,宛外天外回音,构成了一副立体的声画。但这还不是我最满意的作品,我很喜欢我在2004年年底录制的《送别》、《小河淌水》,这些作品收录在《中国经典音乐作品集》中。另外我更期待的是我刚录完
中国交响乐团的《粱山伯与祝英台》,由李心草先生指挥,由中国交响乐团的首席刘云志先生演奏小提琴。这把小提琴来自意大利,价值近千万美元。曾经有一部经典电影叫《红色小提琴》,就是专门描述这把小提琴的。刘云志先生是被世界古琴协会赞助的首席演奏家,这所有的元素对我来讲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和运气,才能让我录出来这―精品。最令我高兴的是,录制的当天,所有人都有极好状态,就是在这样的瞬间我才能完成这极好的作品,这是目前为止我比较满意的作品。当然,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期待在下一部。
记者:有人把录音师比做技工,让您非常生气,您是怎么看待人们这个观点的?
陈珞:录音师当然不能等同于技工,录音师相当是一个音响的导演,在德国,音响导演必须学完12年学业才有资格成为名符其实的音响导演。录音师要有自己的审美观去体验音乐神韵,而且要有鲜明的个性和见解,才能为“家”。很多人弹钢琴弹得很好,但并不是“家”。我现在还时常要听很多全世界的大师级的作品。
记者:请问您对“声响亚洲”文化节的期望是什么?
陈珞: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它让所有的录音师在活动的光环下受益,我希望《录音技术与艺术大典》早点面世,希望它能成为一本好教材,让下一代能够从中受益,我也会毫无保留地把我所学的知识传承给下一代,这是我做人的原则,也是我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