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真(1899年12月22日一1986年5月4日),广东台山人,眼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个人履历
1918—1920年,在香港眼镜店做店员。
1921—1927年,在美国
波士顿大学学习并获理学士、
医学博士学位。
1927—1928年,在
美国密歇根州杰克逊市富特纪念医院实习。
1929—1934年,任美国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威尔默眼科研究所研究员。
1939—1950年,任
华西大学医学院存仁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教授。
1950年,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理事、《
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辑。
1965—1975年,任中山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院长。
1975—1977年,从中山医科大学退休。
1977—1982年,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眼科教授。
1981—1986年,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个人生平
陈耀真从小就聪颖好学,十几岁便能到大学协助父亲为部分学生补习英语,被同龄人誉为“小老师”。这种早期开发的语言能力,为他日后通晓英、德、法、西班牙等国语言以及钻研古汉语奠定了基础。
1921年,时年22岁的陈耀真考入
美国波士顿大学,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系统学习的生活,掌握了西医理论,先后获得理学士、
医学博士学位。“九一八”事变后,1934年,陈耀真谢绝了美国同仁的挽留,辞别了工作和学习的母校,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从此,他跋涉在发展我国现代眼科学的道路上,历时半个多世纪,矢志不移。
1934年—1937年,他在山东的
齐鲁大学医学院任眼科教授。1937年,他带着学生,在战乱中颠簸跋涉,随齐鲁大学来到四川成都。从1937年—1949年,战乱中的十二个春秋,陈耀真在成都以眼科为业,传授现代医学知识,为国育才;组建专科医疗基地;开展科学研究;组织专业学术团体和学术交流活动;深入边远山区考察治疗眼病……在国难当头之时尽力为社会服务,为现代眼科学在我国的起步与发展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足印。
1950年,陈耀真携全家来到广东,同夫人
毛文书教授一起应聘在广州的岭南大学医学院,在新中国的阳光下开始了人生的又一个新的里程。
1952年4月后,岭南大学医学院、
中山大学医学院和光华医学院三院合并为“华南医学院”(1957年更名为
中山医学院),陈耀真教授担任眼科教研室的主任。
1955年8月始,他开始招收和培养我国第一批眼科学研究生,在培养眼科专业队伍的基础上,着手致力于眼科学术梯队带头人和骨干的培养。
当时,他的研究生做课题,苦于没有文献索引指路,亦没有几本可查的文献资料,研究工作无从下手。陈耀真及时从自己的“活索引”库中搜索资料,参阅国际上的研究动态,结合我国眼病发病情况和研究能力,选择研究方向,收集文献亲自把学生引上研究之路,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钻研,培养创造性思维,闯出科学新路。在总结研究成果时,他非常注重科学性与逻辑性的分析。有时,为了指导学生准确精炼地表达研究结果,他常用铅笔在稿纸边上密密麻麻地写满蝇头小字,不容许任何马虎和失误。每当在杂志上看到学生们发表了研究论文,他比发表了自己的论文还要高兴。在他的精心培养和言传身教下,这批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分别研究屈光学、临床青光眼和视觉电生物专业。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所学专业在全国学组的带头人,有的还在国际专业学会担任了亚洲和澳洲的学组领导人。
五十年代的奋斗与开拓结出丰硕的成果——一支训练有素的眼科专业梯队,为我国医学眼科教育事业更上一个台阶准备了师资力量。1962年,受国家委托,陈耀真教授担任我国第一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通用教材《眼科学》主编(1963年,《眼科学》由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这标志着我国医学眼科学的教育工作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跟随现代眼科学普及的步伐迈进,有了时代的气息和生命。
1964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成立了由我国第一代现代眼科学专家组成的《眼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国第一套眼科全书。陈耀真是十名编委之一,全书的第一卷于1965年出版,第一章就是他的著名文章《我国眼科学发展概况 (一)》。全文用2万多字精辟论述了我国从隋唐到明清时代的眼科学发展脉络和主要学术成就,概前人之说,启后人之思,开中国眼科学史的先河。
20世纪80年代,时年80多岁的陈耀真在他生命的最后历程,为推动祖国眼科学事业发展作出最后的冲刺。1980年,他在重新总结、整理祖国眼科遗产的大批资料中,整理发表了《我国古代眼外伤史简述》。
为了更大范围地普及现代眼科专业知识,1980年,他以81岁高龄带领医疗队深入海南岛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眼病防治调查与防治宣传。1982年,他亲自翻译了《彩色眼科学图谱》,出版后,他将自己得到的2000册图文并茂的的专业书籍分文不取地赠送国内各省市眼科同行。
为了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他十分珍惜60年代以来在中山医学院逐步形成的这支眼科专业队伍。“文革”后拨乱反正,1980年他重新兼任中山医学院眼科医院名誉院长。面对这曾留下创业的欣慰和“文革”的创伤之地,他再次以学者的高风亮节泰然处之,亲自探访共事过的教授、医师、技术人员,甚至是伙房的工友,从各地调回因“文革”遣散的专业骨干,循循善诱地鼓励大家重振创业的志向,化解“文革”的恩怨。重整旗鼓之后,1983年,在他和夫人——我国眼科学著名教授毛文书的共同倡议下,卫生部批准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成立我国第一个集高等教学、临床、医疗、前沿研究和防盲治盲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眼科中心——
中山眼科中心。该中心的成立,成为我国眼科学跟踪国际上本学科前沿水平的重要基地。陈耀真担任该中心的名誉主任。
1986年4月,在美国召开的美国视觉与眼科学研究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眼科专家们以敬羡的心情,一致通过授予为自己祖国的眼科事业奋斗半个多世纪的陈耀真以“功勋奖”(Recognition award) 1986年5月4日,陈耀真在广州病逝,享年87岁。
培养人才
陈耀真从1934年回国一直到1986年逝世,前后52年一直坚持在医学教育岗位上。他治学严谨,循循善诱,深受学生欢迎。他深入医疗工作,通过查房、病例讨论、读书报告等培养年轻医生。他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眼科人才和骨干。他的第一代学生在50年代都已成为国内著名大学或医院的眼科教授、主任等。他的第二代、第三代学生已大都成了国内眼科的骨干力量。直到他80岁高龄,还培养着第四代学生,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在国内,他也是最早接受各地眼科进修医生者。
1950年他翻译了C.H.May所著的《梅氏眼科学》第20版,作为医学生和青年医生用的教材。1963年,他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高等医学院校的眼科教科书—— 《眼科学》 。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仅
中山眼科中心就出版了20本眼科教科书或参考书。平时他鼓励青年医生多读书、多实践、多总结经验,写出论著。他所领导的眼科教研室是发表眼科论文较多的单位。
他不仅关心扶植青年医生成长,还重视培养眼科技术人员。他亲自带动培养了一批从事屈光诊治、视野检查、临床技术等人员和病理、生物化学等研究人员。
发展眼科学
陈耀真回国后的几十年间,一直想着发展中国的现代眼科学,使之迈入世界现代眼科学之林。他从培养眼科人才开始,一步一步建立中国眼科骨干队伍。无论在成都或广州,每到一地他都推动建立眼科学会,恢复和创办学术刊物,促进学术交流。
陈耀真一直想建立一个能将基础医学科学与临床眼科学融合发展的新型眼科教学、医疗、科学研究体系。他自1955年培养眼科研究生起,就有规划地培养各种专业骨干,以教、带、培配备防盲、视觉生理、眼生物化学等各种干部,还建立了眼科病理实验室,1964年在
中山医科大学建立了眼科研究室,1965年建立了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最大的一所眼科医院。1982年在中山医科大学建立眼科研究所,1983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集眼科教育、医疗、科学研究和防盲等任务于一身的新型眼科综合体——中山眼科中心。眼科中心包括眼科研究所、眼科医院和防盲治盲办公室。中山眼科中心已成为世界20个大眼科中心之一。中山医科大学眼科教研室是国家教委审定的全国眼科学重点学科点。
陈耀真最早在中国眼科学领域开创培养了交叉科学人才。从1965年起,他把生物物理学、化学专业人才引进到眼病和视觉研究中,以培养交叉科学和边缘科学人才。1983年后,这种人才的培养已形成了一个体系,先后有光学物理-眼科、生物化学-眼科、生物学-眼科、生物力学-视觉、无线电工程学-视觉、化工-眼科等结合的人才。在医学领域里也培养起耳鼻喉科硕士-眼科博士的高级人才。中山眼科中心则成为培养这类特殊眼科人才的基地。
眼科史研究
陈耀真注意到国外的医学教科书中几乎没有对中国眼科史的介绍,回国后便一心致力于研究中国眼科史。他学习古汉语,钻研甲骨文,查阅大量古籍、史书,访问古迹,采集与眼科有联系的史料,了解中草药。他每到一处都用心观察民间建筑、日常用品和人们的穿戴。通过对民间屋檐放置的特点、宽窄,灯笼的式样,遮帽的类型颜色,以及额上扎的头花等等观察分析古代人民对光学的认识。从民间食谱、中药成分分析这些物质对眼的营养价值和保护作用,研究中国古代预防眼病的医学思想。他在1965年出版《眼科全书》 ,第一卷上发表的“中国眼科史”是他发掘整理研究中国传统医学遗产中有关眼科学资料的结果。他证明早在宋代,眼科在中国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科目。他还证明中国假眼配置术已见于唐代(公元9世纪),早于其他国家600多年。 《荀子》 、 《史记》中的“重瞳症”是世界上瞳孔异常的最早记载。他研究中国古代关于青光眼、眼外伤等病的防治。从对欧阳修、陆游、杜甫等人的眼病描述,研究中国古代对眼病的认识和医术。1963年他主编的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眼科学》中,把《中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列为第一章。1981年他作为贵宾在日本眼科大会上作了以《华佗——中国外科之父》为题的学术报告。他的工作曾受到当代研究中国科技发明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的注意。
积极防盲
陈耀真30年代回国后注意到广大人民备受眼病之苦,决心走出医院大门,送医到群众中去。他曾到济南孤儿院去义医。
抗日战争时期,他深入到川北山区为羌、藏各族人民防治眼病。他积极组织防盲协会,亲自编写各种常见致盲眼病的资料,向群众宣传防治眼病的基本知识,同时免费为贫苦群众诊病。他带着青年医生远行治病,甚至染上一身虱子而归。50年代时,他带领眼科医生和学生到盲童学校、盲人工厂以及麻风病院去防治眼病。80年代,仍亲自到广东、海南等侨乡、少数民族地区调查眼病。他的足迹遍及西北、西南、华东、华南,为汉、回、羌、藏、黎、壮等民族同胞防盲治盲。在他和夫人毛文书教授的影响下,中国第一个眼科中心建立了具有与眼科医院、研究所同样重要地位的防盲治盲办公室。组织一批又一批眼科工作者上山下乡,到边远地区去服务,面向千千万万群众作眼病防治。他扩大了与国际防盲机构的合作,先后与
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防盲机构、海伦·凯勒国际防盲会等建立联系或合作,并通过国际防盲会议、国际眼科大会、学术刊物等,将中国防盲实践取得的经验广泛传播到全世界。
主要论著
《
中华医学杂志》1 陈耀真.眼的化学构造,中华医学杂志,1933,19:522.
2 陈耀真.中国眼科之外科手术.中华医学杂志,1936,22∶1056.
3 陈耀真.谈子夏丧明.中华医学杂志,1940,24:35.
4 陈耀真.线状网膜炎.中华医学杂志,1940,26:408.
5 陈耀真.砒毒性脱皮性结膜炎与角膜炎.中华医学杂志,1942,28:114.
6 陈耀真.日食性网膜炎.中华医学杂志,1943,29:86.
7 陈耀真.重瞳.中华医学杂志,1944,30:81.
8 陈耀真.抗战期中航空委员会人员在成都存仁医院眼科治疗之统计.航空医学杂志,1946,1(1):35.
9 陈耀真,孙信孚.虹膜炎伴发于关节强硬性脊椎炎.中华医学杂志,1951,37:460.
10 陈耀真.
虹膜睫状体炎.中山医报,1951,63(3,4)∶20.
11 陈耀真.网膜色素症.中华医学杂志,1952,38:71.
12 陈耀真.眼部毛发癣菌病.中华眼科杂志,1952,2:114.
13 陈耀真,蔡怀城.华西盲目原因之统计.中华眼科杂志,1952,2:372.
14 梅氏眼科学,陈耀真译,第20版.北京:中华医学会,1953.
15 陈耀真.中国人的屈光情况.中华眼科杂志,1954,4:14.
16 陈耀真,毛文书,孙信孚,等.广州博济医院沙眼病人统计.中华眼科杂志,1954,4:203.
17 陈耀真.中国青光眼病的史料摘录.中华眼科杂志,1955,5:303.
18 陈耀真.醋氮醇醯胺在青光眼的疗效.中华眼科杂志,1955,5:356.
19 陈耀真.诗人白乐天的眼病考.中华医史杂志,1955,3:164.
20 陈耀真.参加庆祝费拉托夫院士八十寿辰大会的经过.中华眼科杂志,1956,6:5.
21 陈耀真,李树仁.黄疸出血性钩端螺旋体病在眼的表现.中华眼科杂志,1956,6:494.
22 陈耀真.欧阳修的眼病考.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7,4:287.
23 陈耀真.
传染性肝炎眼部症状的初步报告.中华眼科杂志,1960,10:145.
24 陈耀真.急性传染性肝炎患者的眼部病症(第二次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61,47:289.
25 陈耀真,毛文书.蚕虫病(胡豆黄)患者的眼部改变.中华眼科杂志,1964,11:23.
26 陈耀真,吴乐正.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暗适应及电生理的观察.中华眼科杂志,1964,11:106.
27 陈耀真,杜念祖,黄玉珍.5-碘-2’-脱氧尿嘧啶核苷(IDU)治疗疱疹性角膜炎.中华眼科杂志,1964,11:266.
28 陈耀真.眼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
29 陈耀真,毛文书.眼部真菌病(附三例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65,51:780.
30 陈耀真.中国古代眼外伤史简述.眼外伤与职业性疾病,1980,1∶1.
31 陈耀真.华佗——中国的外科之父.临床眼科,1982,36:1219.
32 陈耀真,周文炳.眼科文献文题索引.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
33 陈耀真,易玉珍,马巧云,郑湖玲.泪腺上皮肿瘤.中华眼科杂志,1983,19∶197.
34 Constable IJ著.林少明,陈耀真译.彩色眼科学图谱.新加坡:PG Mdical Books,1984.
35 陈耀真.
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色盲的皮纹学观察.中华医学杂志,1985,65:71.
36 陈耀真教授论文集.广州:中山眼科中心,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