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俞曾任
屯田员外郎,因几度弃官隐居于枫泾白牛村,后人仰其清风,将白牛村称为清风泾,后简称风泾,枫泾镇名即由此而来。
陈舜俞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 年)登乙科进士。曾任明州观察推官、天台从事等职。嘉祐四年(1059 年)获制科第一,授光禄丞、秘书省著作佐郎、签书寿州判官等职,不久弃官归隐枫泾白牛村。熙宁三年(1070年)复出,任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当时朝廷起用
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革,推行
“青苗法”。陈舜俞上书反对,认为这是“别为一赋以蔽海内,非王道之举”。因逆朝廷,被贬谪监南康军盐酒税。熙宁五年,他再次弃官归隐于枫泾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跨犊往来于白牛塘上。其间,曾为海慧寺撰写《海慧院藏经记》。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他复出为官。八年春,王安石再次拜相,他重新遭贬,从此决意不再为官,隐居于白牛村著书立说。熙宁九年(1076 年)病逝于白牛村家中。
陈舜俞有经世之志,自比贾谊,与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等交往甚密。诗多作于谪后,气格疏放,直抒胸臆。文则论时政者居多,著有《都官集》、《应制策论》、《庐山纪略》等。陈舜俞故世后,司马光为其写吊诗,苏东坡哭祭其殡,称颂他“学术才能兼百人之器”,哀辞凄婉9,催人泪下。
宋至和二年(1055),陈舜俞来游福严寺,并撰写了《福严禅院记》一文,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载福严寺的文献资料。现在有关这座嘉兴最大寺院的早期历史沿革大多源于这篇文章。陈舜俞在文中说:“崇德介余杭、嘉兴之间,邑东北十里,林木蔚然而美者,福严院在其下。院始唐乾符之乙未,邑人钟离裴置之。地有千乘,因名焉。圣篆重熙,号命丕昌。祥符始年,改赐今名。”由此可知,福严寺始建于唐朝乾符二年,即公元875年,初名千乘禅院,因皇帝题额,而声名大振,逐渐兴盛。至宋祥符元年(1008年),才改名福严禅院。但是,现存于寺内、铸于清代康熙年间的石补钟上有铭文记载,此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年),比陈舜俞文中所载早了三百七十二年,不知此说源于何处。现福严寺坐落在桐乡市同福乡,该乡直到清末仍沿称千乘乡,明代洪武年间邑人朱逢吉撰《语溪十二咏》,中有“千乘梨云”一景,可见,此地先有千乘地名,后有千乘禅院,宋祥符元年后,寺院则一直称福严寺。
三百园是一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后面还有一座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后花园。原主人陈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是
枫泾人,当时在朝廷中位列屯田员外郎,相当于国家粮食局流通司副司长,虽官居高位,但他一生两袖清风,廉政正直,因看不惯朝廷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几次罢官,隐居故里。
他平时喜欢吟诗作画,学识渊博,与诗人
欧阳修、
苏东坡、
司马光交往甚厚,称为莫逆之友,经常在一起喝酒作诗,谈笑人生。死后,司马光还为他写了凭吊诗:“海隅方万里,豪隽几何人,百沐求才尽,三薰得士新,声华四方耸,器业一朝伸,他日苍生望,非徒泽寿春。”意思说天涯海角方圆几百里,能找出几个象他这样有杰出才能、才智出众、正直、贤良的人呢?百里之内才求得这样一个人才,他是经过三起三落才得以声誉四方。他为百姓所做的事,是天下苍生有目共睹的,并没有因为大起大落而荒度一生。苏东坡也曾“哭祭其殡”,到他的棺材前哭着为他写了祭文,后来陆游为这篇祭文作跋道:“东坡前后集祭文凡40首,惟祭贤良陈公辞指最哀。读之使人感叹流涕。”这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记录了陈舜俞丰功业绩与坎坎坷坷的人生,每幢房子都反映了他当官的艰辛历史,因旅游开放我们赋予他新的含义,里面展示了三百多件展品——百灯、百篮、百行等代表物件故称三百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