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豫钟(1762—1806),字浚仪,号秋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学者、书画篆刻家。出身
金石世家,乾隆时
廪生。深于
小学,工书
篆籀,
摹印尤精,与
黄易、
陈鸿寿、
奚冈齐名,为
浙派篆刻“
西泠八家”之一。
阮元任浙江
督学时,曾铸文庙大钟,钟上记铭文,请其
摹仿古文勾勒,端整壮丽,极受赞赏。嗜好收集金石文字,毡蜡椎拓,积卷数百本。见名画、佳砚,虽重值必购之,尤其爱好古铜印。画兰竹秀逸有致,亦工画山水,尝辑《古今画人传》。享年四十五,事迹收录于《
定香亭笔谈》《畊砚田斋笔记》《墨林今话》《桐阴论画》《广印人传》。著有《求是斋印谱》《求是斋集》。
陈豫钟工画山水、松、竹、梅、兰,尝以篆法写墨笔松竹梅卷,书法苍雅圆劲,
黄易为题岁寒图三字。精于
小篆籀文,兼及秦汉,皆得古法,
摹印尤精。工篆刻,早年师法
文彭、
何震,后学丁敬,作品工整秀致,其边款常作密行小字,颇为自负。印风工整,含蓄,法度严密,刀法在
浙派诸子中最为内敛。“陈豫钟印”是作者的自用印,印作四面刻陈氏的姓名、字、斋号,风格工稳端严。从
文彭的冲刀双刀刻边款到
何震始创的单刀切刀刻边款再至丁敬边款的不书而刻,切刀刻款直至陈豫钟发展到新的高度。陈豫钟的刻款在研究前人刀法的基础上,自己探索出一套以腕为主的运刀方法,用腕的转动来调整不同的进刀部位,刻款时石少转动或不转动。在传世的一方“希濂之印”边款的款文写道:制印署款,昉于文何,然如书丹勒碑然。至于丁砚林先生,则不书而刻,结体古茂。闻其法,斜握其刀,使石旋转以就锋之所向。余少乏师承,用书字法意造一二字。久之,腕渐熟,虽多亦稳妥,索篆者必兼索之。
陈豫钟的
边款已甚至可以成为独立的艺术与
印文并驾齐驱,受到当时人的称赞,并慕其长款。在“最爱热肠人”一印的款文中就有记载:“盖余作款字,都无师承,全以腕为主。十年之后,才能累千百字为之,而不以为苦。或以为似丁居士,或以为似蒋山堂(
蒋仁)。余皆不以为然。今余祉兄索作此印,并慕余款字,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