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及控制研究
2015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
《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及控制研究》是2015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书籍的作者是张云燕。
内容简介
本书以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及控制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农村金融和一个风险管理等理论,构建了包含农户信贷违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外部影响因素等三个层面的总体分析框架,选择宏观风险研究视角,结合第一手实证数据和统计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Logit二元回归模型、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客体?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评价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内控体系各要素的影响作用及其完善程度,分析外部环境对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影响作用,为全面掌握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基础研究,力图为提高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能力提供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出版背景
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作为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状况及控制能力,不仅影响到信贷业务的持续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是决定机构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关系到农村金融的供给能力和意愿,影响农村金融的支农力度。本书以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及控制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农村金融和一个风险管理等理论,构建了包含农户信贷违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外部影响因素等三个层面的总体分析框架,选择宏观风险研究视角,结合第一手实证数据和统计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Logit二元回归模型、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客体?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评价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内控体系各要素的影响作用及其完善程度,分析外部环境对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影响作用,为全面掌握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基础研究,力图为提高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能力提供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本书除绪论部分之外,共包括了六个部分的基本内容。
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三农”问题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其严峻性和紧迫性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无论是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抑或是完善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实现多环节增收,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分析和研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及控制问题,对于实现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型金融抑制和推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阐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相关理论。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的要素,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视为由农户信贷违约风险、信贷风险内控体系和外部环境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这些要素分析,构建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的理论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章介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然后分析陕西省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为进一步研究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打下基础。
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从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入手,阐述了当前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第四章主要论述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农户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以陕西373个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二元回归模型,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将农户家庭经营结构、农户还款的主观努力程度、间接反映违约成本的农户认知等因素纳入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户主基本特征、家庭特征、贷款性状和信贷认知等因素对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的影响作用,发现农户文化程度、打工人数、家庭收入、是否种粮户和是否有借款、贷款金额及贷款方式、农户的主观努力程度对农户信贷违约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说明农户家庭经营能力、经济结构以及信贷产品设计等因素是决定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的关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以据此完善农户信用评级,形成更好的客户信贷风险防控策略。也证明Logit模型能较好地识别农户信用风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以借助该模型评估农户信用,克服信贷决策的随意性。此外,通过农户信贷违约原因的差异性分析,发现户主年龄及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结构、贷款性状以及非正规借款情况等不同特征的农户在生产性原因违约、生活性原因违约和恶意违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有差别地扶持农户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五章评价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内控体系。运用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县级联社负责人对所在机构信贷风险内控体系的调研数据,通过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分析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内控体系各要素的影响作用,并对其完善程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部职能等指标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现阶段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内控体系的完善程度为中等偏上水平(5.70分,总分为10分),说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制度控制要素完善程度的评价最高(6.06分),其次为技术控制要素(5.64分)和组织控制要素(5.57分),过程控制要素完善程度的评价最低(5.52分),说明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内控制度相对健全,而全程风险控制理念尚未良好地渗透于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实践。此外,各要素完善程度评价得分的差异不大,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采取全面风险管理优化方案,整体推进信贷风险内控体系建设。
第六章主要论述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的外部影响因素。运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的变截距回归模型,以2006~2010年陕西省104个县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相关数据为例,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地方政府干预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等方面研究了外部环境对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的影响作用,发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农和农业贷款市场份额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显著下降;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越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越高。说明农村经济发展、财政支农力度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具有正向影响;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干预已经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产生影响,但目前尚未构成巨大威胁;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尚未显示出对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的激励作用。
第七章提出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的政策建议与对策。分别从提高农户信贷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农户信贷违约风险;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优化信贷风险控制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提出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本书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创新:
第一,提出了基于信贷风险控制主体、客体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的宏观分析视角,认为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是由农户信贷违约风险、信贷风险内控体系及其外部环境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同类研究相比,其综合性和全面性更为符合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的实际,研究角度具有独特性。
第二,将农户家庭经营结构、农户还款的主观努力程度、间接反映违约成本的农户认知等因素纳入指标体系,应用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不同特征农户信贷违约原因的比较分析,发现农户生产经营的结构性差异对信贷违约率有显著影响,以发展本土经营为主农户的违约率低于以打工收入为主的农户,只有种粮收入而无其他收入来源的种粮户违约率较高,特色种养殖与经商风险较大,投资失败导致的违约率很高,不同特征农户在生产性原因违约、生活性原因违约和恶意违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发现为提高信用风险测度有效性,防范农户信贷违约风险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判断依据。
第三,构建了包含四要素(组织、制度、过程和技术)、21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内控体系各要素的影响作用及其完善程度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显示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部职能等因素在信贷风险内控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内控体系总体完善程度为中等偏上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内控制度相对健全,但全程风险控制理念尚未良好地渗透于风险控制实践。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地揭示了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内控体系的基本状况,避免了定性分析和经验判断的主观性,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内控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
第四,应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测度了外部环境对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影响作用,发现农村经济发展、财政支农力度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具有正向影响;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干预已经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产生影响,但目前尚未构成巨大威胁;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尚未显示出对提高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能力的激励作用,这些结论可以为优化陕西农村金融生态提供参考。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27 08:3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