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陕西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单位,主要负责地质环境监测、
调查及
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预警工作,1955年成立,现隶属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正厅级),处级事业单位,编制125人。
概况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始建于 1955 年,早期隶属于
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2001 年在
机构改革中整建制由省地矿局划归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管理,为处级事业单位,2010年整建制划归新成立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正厅级事业单位)管理,仍然为处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编制全省
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全省
地质灾害、
地下水动态等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指导市(地)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承办全省地质灾害测报及防治工作,提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设置建议,并组织实施;起草年度全省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负责汛期地质灾害值班,承担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草拟全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承担全省地质环境项目的技术业务管理;负责地质环境调查、监测资料的汇总、分析和地质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编制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年报,受厅委托向社会发布地质环境信息;承担全省地质遗迹调查、监测工作;承担矿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并提出治理建议;承担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地质
环境保护等科技情报收集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质量管理
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勘查工程两个甲级资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设计两个丙级资质。2013年通过了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内设机构
综合办公室、财务资产科、总工室、地质灾害防治室、地质环境监测室、综合研究室、地质环境信息中心。
人员构成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0人,其中博士4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18人,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人(含二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7人,工程师25人。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站长:郝光耀
党委委员、副站长:鄢子卿、张红强、李成
主要成就
近年来,组织完成了全省107个县(区)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完成了陕西省地下水监测、西安市
地裂缝监测、关中盆地
地下热水监测与研究等重大项目,主持完成的《
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查明了关中盆地地热资源量,与
陕西省气象局合作开展汛期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为陕西省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地质灾害
气象预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利技术
2016年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获得六项专利授权,其中《地质灾害体地表建筑物裂缝在线监测预警装置》获
发明专利权,《一种滑坡体动态在线自动监测预警一体机》、《一种光电式滑坡体动态在线监测一体机》、《一种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的裂缝与视频联动监测预警一体机》和《一种适用于保水采煤区地下水埋深测量的手持式装置》等五项技术或仪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权。
2017年2月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取得两项专利授权,分别是《
保水采煤DCS监测预警系统》《一种地质灾害动态综合监测预警仪》。
2017年9月1日《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泥石流监测预警设备》(专利号:ZL2017 2 0058550.8)获得授权
2017年11月24日我站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权,分别为《一种矿山地质环境预警装置》(ZL 201720499333.2)和《一种矿山地质测量装置》(ZL 201720499333.2)
2018年7月,《一种潜水含水层水位水量协同控制的保水采煤方法》(专利号:ZL201611045182.X)发明专利获得
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基金项目
2018年2月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与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联合申报的《中国地质灾害科普丛书(6册)》获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20年6月公开出版发行,主编:范立民,副主编:贺卫忠、陶虹、杨渊、苏晓萌、李辉、刘海南、姚超伟、李勇、李文莉、陶福平、姖怡微、陈建平、李成、强菲。
软件著作权
截止2016年3月17日共获得18项
软件著作权证书
2018年7月新获4项软件著作权
获奖成果
主持或参与完成的项目先后获得2009、2010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2011和2015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项目详细情况见下表。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授奖
科普获奖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编著的《中国地质灾害科普丛书》,入选2020年度全国应急科普十佳图书
优秀论文
1.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叙述论文
2016年10月范立民的《西部生态脆弱矿区
保水采煤研究与实践进展》一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简称F5000)。
2017年11月《西部生态脆弱矿区矿井突水溃沙危险性分区》(范立民,等)和《榆神府矿区水体湿地演化驱动力分析》(马雄德,等)入选F5000。
2.中国煤炭学会优秀论文
2017年12月22日,
中国煤炭学会表彰了《煤炭学报》2015年度影响力优秀论文25篇,我站3篇论文榜上有名,题目分别是《西部生态脆弱矿区保水采煤研究与实践进展》《榆神府矿区水体湿地演化驱动力分析》和《神府矿区采煤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以窟野河中下游为例》
3.期刊优秀论文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第五届优秀论文,我站《陕西榆神府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李永红,等)和《石灰岩开采区硬岩边坡复绿技术及其适用性》(李成,等)入选
4.中国煤炭期刊网亮点论文
《彬长矿区“对滑型”黄土滑坡及其形成机制》(原载《煤炭学报》,作者孙魁,李永红,刘海南,彭捷),被中国煤炭期刊网列为亮点论文
《保水采煤的科学内涵》、《高强度煤炭开采对烧变岩泉的影响》和《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区泉的演化分析》被中国煤炭期刊网列为亮点论文
员工荣誉
2015年
范立民获得我国地质科学最高荣誉——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17年4月28日获得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6年
李成获得
中国地质学会野外青年地质科技奖——金罗盘奖;
2017年9月28日
李永红获得第二届全国最美地质队员称号
应急调查
2015年8月12日0时30分左右,山阳县发生一起大型滑坡灾害,65人被埋,凌晨4点我站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响应,组成4个应急专家组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
2016年4月12日22时40分许,延安市宝塔区桥沟街道办事处枣园村发生一起山体崩塌灾害,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贺卫中总工程师担任专家组长,携带无人机、测距仪、罗盘、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应急装备赶赴延安,完成应急调查任务。
2017年4月17日11时58分,安康市白河县茅坪镇茅南小区突发山体崩塌,造成坡脚一栋7层居民楼垮塌,7人被埋。接到应急指令后,范立民、贺卫中、李永红、向茂西、何意平、张新宇、李宪、姚超伟等21人迅速响应,携带
三维激光扫描仪、
无人机系统等应急装备及常规应急设备,赶赴现场开展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排查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
学术研讨
2012年12月5日举办了首次全站学术研讨会,23位
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术演讲,会议评选出
李永红、
滕宏泉、李勇、
李成、丁佳五位同志获优秀论文奖,并进行了表彰。;
2013年12月31日举办了第二次全站学术研讨会,25位技术人员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了学术演讲交流,滕宏泉、李勇、
李永红、丁佳、
贺卫中、陶虹等同志的6篇论文评选为优秀论文,予以通报表彰;
2014年12月25-26日组织召开了2014年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有130余人参加会议,19位专家做了学术报告,编辑出版了《
陕西环境地质研究》论文集。
2015年12月30日组织召开了“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的160余名代表参会,11位专家做了学术报告,会后,编辑出版了《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年9月21日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联合《
煤炭学报》编辑部召开了“保水采煤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60余人参加会议,范立民、
王苏健、
黄庆享、陈苏社、
马立强、
马雄德、李涛、
来兴平等9位专家做学术报告
2016年11月23日组织召开了“高强度采矿区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研讨会”,来自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长安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和在陕各地勘单位的代表70余人参加会议,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李仁虎调研员到会指导,刘天林、
李永红、
李成、胡文寿、王根龙、陈建平等12位专家、学者以“高强度采矿区地质灾害与防治”为主题,围绕高强度采空区地质灾害特征、成因机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防治技术展开研讨,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报告精彩,学术氛围浓厚,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
2017年9月20~21日承办了第一届中国西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学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人参加论坛,武强院士等做特邀报告
2018年11月30~31日承办了第二届中国西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学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人参加论坛,武强院士、王双明院士等做特邀报告。
标准起草
1.《地质灾害预报技术规程》(DB61/T 589-2013),2013年9月26日发布
2.主编的行业标准《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T/CAGHP008-2017)和参编的《采空塌陷勘查规范》(T/CAGHP005-2017)2017年3月发布实施
3.《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DB61/T1247-2019),2019年6月25日发布
4.《保水采煤技术规范》(DB61/1295-2019),2019年11月27日发布,2019年12月27日实施
5.《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技术规范》(DB61/T 1455-2021),2021年5月30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