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教育机构。1957年6月创建于西安,陕西省文化局罗明副局长兼任校长。戏校成立以后,先设
同州梆子班,后陕西省军区新生京剧团新生部移交该校,遂增设京剧班。
1959年开设汉调二黄与道情两班。1960年设秦腔一、二班,全校教职员工及表演、音乐、舞美学员最多时达七百余人。尚小云任艺术总指导,徐碧云、
惠济民任艺术指导。校部设研究室、教务处。研究室主要负责教学、剧目的整理改编与音乐资料的搜集、汇编;教务处主要负责学员的文化业务课教学。同时,聘请名老演员
王谋儿、朱林逢、王麦才等分别任各班教练与教师。至 1963年上半年,同州梆子班、京剧班已分别排演大、小传统戏八十多出。道情、汉调二簧、秦腔等班也排演了一批传统折子戏。出科名演员有:同州梆子班雷平良、党树仁、白岳彦、杨三瑜、杜爱仙等;京剧班孙明珠、王丽华、赵鲁平、朱广济、蒋秋平等,汉调二簧班束文寿、陈朝玉;道情班林桂兰、胡应林等。其中孙明珠、王丽华等学员分别学习继承了尚小云、徐碧云的代表剧目多出;雷平良、党树仁等学习继承了一批同州梆子传统剧目。1961年6月,由同州梆子班组成陕西省同州梆子实习演出团,赴京汇报演出了《破宁国》、《石佛口》、《辕门斩子》等剧。 1962年以后,陆续将汉调二簧班迁往安康,京剧班与
陕西省京剧团合并为
陕西省京剧院。道情、秦腔班部分学员分配到省、地(市)、县剧团。戏校并入陕西省戏曲剧院,更名陕西省戏曲剧院附设戏曲学校。保留同州梆子班、秦腔班,继而戏曲剧院训练班并入,又设眉(眉户)碗(碗碗腔)班,学生不足二百名。
1965年学员全部毕业,同州梆子班分配到渭南,成立渭南地区同州梆子剧团。秦腔班、眉碗班部分学员分配后被组建为长安社教宣传队(后更名为陕西省火线文工团),一部分学员分配到本省和甘肃、青海等地剧团,撤销学校建制。1979年,陕西省戏曲学校在西安重新组建,史雷任校长。1980年设秦腔班,有教师学员百余名.
据陕教发【2004】1号文件,经教育厅批准在陕西省艺术学校和陕西省电影电视学校的基础上组建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建院的筹备建设工作已积极展开。很快,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西部一流的综合性艺术学院就会矗立在西安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