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门
古代江南水乡常见的一种圩区水利设施
“陡门”是古代江南水乡常见的一种圩区水利设施,通常用上等石料建造,具有堰闸、桥涵等功能。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陡门,是中国灵渠的运河水闸。
诞生
国内最早的陡门是灵渠陡门。关于其建造时间,据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史禄开凿灵渠时便同时建筑了陡门。
斗转星移,随着历史的前进,桂黄公路和湘桂铁路相继通车,湘桂走廊的交通逐渐由水路变成了陆路,陡门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历史的陈迹,成为人们追寻交通发展史的实践明证,也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文物古迹!
发展
平阳陡门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普美村华明自然村斗门头,所在河流为北港腾蛟支流。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并分别于嘉庆五年(1800年)、同治九年(1870年)、民国35年(1946)重修。1962年在老闸右侧兴建新闸二孔,为两闸四孔,通高4.8米,净跨12.5米,最大过闸流量100立方米/秒,受益农田8000亩。
现存陡门由水闸和桥并列组成,并连接防洪堤800米,呈东西走向,整体用花岗岩材料构筑而成,两侧桥墩呈“八”字型,桥柱呈六边形,出水口用二屋高低花岗岩条石纵铺,桥面架花岗岩条石,两侧均阴刻楷书,南面字迹模糊,北面为“嘉庆五年知县杨□□重修”。
原水闸为木板,用人力升降,1964年改为电动水泥门,并在桥面建水泥闸室2间。闸室东侧立有“修造埠头乐助碑”,落款时间为同治九年。现南湖乡专门聘请一位村民负责日常管理和防洪需要。
该陡门是平阳县保存最完整登录的一处,丰富普查新发现子类别,对研究我县古代水利工程设施、农业灌溉布局,以及海岸线测定,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
相关传说
陡门开建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令史禄“凿灵渠,建陡门”,沟通湘江与漓江,以通航道。天下第一陡的“陡门”,就是桂北地区著名秦朝水利工程灵渠入口处,可谓是世界上最早的为改善航运条件而建造的活动坝或船闸。
陡氏定居
相传在当年修筑好灵渠后,秦始皇特别恩准一个季姓军官带着随从士卒、家眷们在灵渠第一座陡门安居下来,世世代代守护着灵渠以及三十六座陡门。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陡门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陡氏。
这对陡氏夫妻就在灵渠陡门这一带生活着,两人相濡以沫,男的以出船打渔为生,女的以种棘为业(棘,《秦风》中指枣树),每次丈夫出门捕鱼,妻子总是放一袋干枣让丈夫带着,以做充饥之食。幸福生活一直很美满的过着。
劫后重逢
突然有一日,丈夫早上出航还是无风浪,但下午江中突遭暴风雨侵袭,丈夫晚上一直没有回来,妻子怀着紧张、焦虑的心情,望穿秋水还等不到丈夫回来。当天夜里,还有几个出船的渔夫也没有音信,第二天暴雨停了后,妻子和村长商量集合大家一起去救人!船出发后,村里人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在一小岛上找到了她丈夫和另外一名10岁小孩,这小孩的爹,已在暴风雨中丧失生命。
妻子见到丈夫后无比的激动,相拥在一起。回村后说起他们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丈夫说当时情况紧急,他和同伴们全部落水,那个孩子还是他救的,他们幸运的抓住一船板,死拽着在一起,顺着狂风漂泊着,最后其它的渔夫都遇难,孩子和他一起漂到了岸边,他靠着他妻子给他的干枣,与小孩一起熬了三天,终于等到村里人来救援了!
“早生贵子”
后来这小孩做了这两夫妻的儿子,随后第二年,久未得子的这对夫妻,终于产下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都说膝下有儿有女才幸福,这一家四口人其乐融融,无不让人羡慕!他们种棘捕渔的事迹,被世人美誉为“陡氏爱情”!
后人又把他们救子生子的故事,和“早生贵子的祝愿”联系起来,“枣”与“早”谐音,很多人家在举办婚娶喜事时,婚庆的果盘里都离不开用枣!其含义就是“枣生贵子”了。
参考资料
鸠江区官陡街道.行政区划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30 08:46
目录
概述
诞生
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