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代服务于宫廷的画家及其绘画实践和作品 。又称
明代宫廷绘画。
与宋代不同,明代没有设置画院机构,但仍组织了一大批画家为宫廷服务。如奉旨创作表现朱元璋起家、创业之事,图写帝王后妃御容的肖像及其活动,为宫廷及敕建的寺庙绘制屏幛、壁画,创作带有鉴诫、纳谏及贤臣圣主内容的历史故事画,为满足统治者怡乐性情而创作的山水画、花鸟画。画家们大都来自民间,或降旨召入,或献画自荐,或他人保举推荐。画家进入宫廷后多被授予不同名称的官职,如中书舍人、文渊阁待诏、
武英殿待诏、翰林待诏、锦衣卫指挥、内供奉、营缮所丞等。
明代宫廷绘画题材广泛,举凡山水、花鸟、人物、历史故事、道释、神话、风俗等,均有涉及,他们主要师承宋代院体绘画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如王谔等人师法马远、夏圭一路的山水画法,李在、朱端等人师承郭熙的画风,而石锐等人则继承北宋青绿山水的表现技法。到了永乐以后,边景昭、吕纪等人在继承五代黄筌工细富丽画风的基础上,形成画法精细,设色浓艳的新面貌;林良又在南宋简括放纵的花鸟画风之中,发展出粗笔写意的画法;孙隆用色如墨,以没骨画法表现花鸟的形态神貌。他们的表现技法和风格主要继承五代西蜀和宋代画院画家的画法,并且有所完善和发展,形成了描绘精细,色彩浓艳,或笔墨雄健,纵肆洒脱,形体准确,结构严谨的风格,因而被画史称为院派,亦称院体。因是为宫廷服务,画家们在创作上大都小心谨慎,尽量创作出称旨的作品,稍不称统治者的心意,轻者遭呵斥,重者则被杀头。这种严酷的文化专制,严重地束缚了画家们艺术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明代宫廷绘画的发展和艺术水平的提高。
院派的知名画家除上述者外,还有刘俊、朱倪端、商喜、黄励、谢环等人。
浙派画家戴进、吴伟等人亦曾一度供奉宫廷,后因不称旨而流入江湖,靠卖画度日。院派在明初至弘治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倡导及国力的强盛,而得到充分发展,与同时期的浙派同在画坛上占主导地位。至明代中期,由于国力衰退和吴门派的崛起而逐渐式微,至明亡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