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智,男,满族,1963年12月31日生,辽宁省大连市
瓦房店市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会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63年12月31日,陶智出生。
1989年,获得英国
思克莱德大学机械工程系热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2年,回国;同年,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
1995年,被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1997年,被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3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2005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3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201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会士。
2023年8月,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陶智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高效热防护的传热理论、高效冷却方法和技术研究,提出了全工况气膜覆盖的涡轮叶片设计等技术,解决了中国某型最先进军用发动机研制中高压涡轮叶片局部超温烧蚀的问题;提出了减小热应力的涡轮盘腔冷却结构设计方法,解决了多个型号发动机研制中涡轮盘重量与寿命难以平衡的问题;提出了航空发动机燃烧与冷却系统热耦合布局的新方法,为中国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研制面临的超高涡轮前温度瓶颈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据2023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官网数据,陶智发表论文285篇。
据2023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官网数据,陶智合著撰写专著2部。
据2023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官网数据,陶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6项。
截至2022年1月,陶智先后两次主持国防973项目。
据2023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官网数据,陶智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等。
2013年,陶智领导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实验室”获批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人才培养
2006年,陶智领导的“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学”科研团队入选“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010年,领导的“飞行器动力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2010年,陶智领导的“热工基础教学实验室”获批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陶智培养的博士生有
由儒全、吴瀚枭、徐天彤等,硕士生有李宛蓉、宋琪涛、李夫庆、袁立公、袁玥、李登超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陶智教授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评)
陶智教授长期致力于航空发动机传热领域,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开展了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推动了中国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学的快速发展,为现有型号的改进、改型、预研和未来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