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描写的正是陶谷赠词时的场景。夜幕低垂,一处花树掩映的院落里,陈设着两座典雅的画屏,旁边还燃着一根红烛。陶谷以指拈须,似在构思良句。榻上有茶盏、纸笔。对坐的秦蒻兰则绣襦罗巾,巧笑嫣然,为陶谷轻轻拨奏着琵琶。左下角一僮子在煮茶。右上自题:“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脸发红。唐寅。”
该图取材于一则历史故事。陶谷是北宋初年的大臣,一次出使小国南唐,态度十分傲慢,对南唐的李后主出言不逊。南唐君臣无法容忍他的这种态度,便设下圈套,派一名宫伎秦蒻兰扮作卖唱女子到陶谷下榻的地方。那位白天一本正经、盛气凌人的陶谷,晚上见到美丽温婉的秦箬兰之后,邪念萌动,又是曲意逢迎,又是赠词讨好。第二天,李后主设宴招待陶谷,陶谷再一次摆出不可一世的样子,李后主手一挥,那名宫伎就怀抱琵琶出来献曲,歌词即是陶谷所赠。陶谷认出此女子就是昨晚那个卖唱的女子,顿时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唐寅诗云: “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脸发红。”是一幅十分幽默辛辣的讽刺画。尖刻地嘲笑了像陶谷这类外表道貌岸然、骨子里却男盗女娼的达官显贵的人,同时也表现了对世俗道学的尖刻讽刺。
画中陶谷拈须倚坐榻上,旁置笔墨纸砚,前面燃著红烛。秦蒻兰束发高髻绣襦罗巾,坐弹琵琶,情态生动逼真,正是赠词前后的情景。背景之树石、竹蕉、盆花,乃至坐榻、画屏也都精心刻画,不独布局得体,设色秀研,而且理趣兼优,形神俱佳。右上有唐寅题诗:“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诗情画意,寓意殊深。该画的布局、神、理、趣兼备,形神俱佳。细劲的线条与周围背景的高树、奇石、竹蕉,乃至坐榻、画屏相得益彰,足以说明画家功力深湛,身手不凡。
《陶谷赠词图》的画法属于工细劲利这一类。画中人物刻画的工谨微妙,情态生动逼真。线条细劲轻利,如飞似动,刚柔相济,气脉通联。女子束发高鬓,拨弦轻唱,丰姿绰约,楚楚动人。作为背景的高树奇石、竹蕉盆花乃至坐榻画屏也都精心刻画。
河北大学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郎绍君:画中人物刻画的工谨微妙,情态生动逼真。线条细劲轻利,如飞似动,刚柔相济,气脉通联。女子束发高鬓,拨弦轻唱,丰姿绰约,楚楚动人。作为背景的高树奇石、竹蕉盆花乃至坐榻画屏也都精心刻画,不独布局得体,设色秀妍,而且理趣兼优,足以说明画家功力深湛,身手不凡。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收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有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卒。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其绘画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各科。画法早年受沈周、文徵明影响,多“吴派”痕迹,30余岁时拜周臣为师,主宗南宗“院体”一路,后泛学宋元诸家,自成一体。山水画有粗、细两种风格:粗笔一路源自周臣,仿学南宋“院体”,然于刚劲雄健中别具清俊秀逸之韵;细笔画属其本色,更多文人画笔意,景色简约清朗,用笔纤细有力,皴法灵活多变,墨色淋漓多变,风格奇峭而又秀润。人物画造诣也很深,兼善工笔重彩、工笔淡彩、白描、水墨写意诸法,形神俱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