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道
中医药名词术语
陶道,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督脉、足太阳之会。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一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发热,疟疾,头痛,项背强痛,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名称释义
陶有乐的含义。穴在大椎节下间,主治郁闷不畅、恍惚不乐、针此可使胸怀舒畅,其乐陶陶,因名陶道。
功能作用
解表清热、截虐宁神。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定位
在第1胸椎棘突下。
解剖
陶道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一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脊项强急,头痛,热病,颈肩部肌肉痉挛,疟疾,感冒,癔病,颈椎病。
操作
斜刺0.5~1.2寸;可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疟疾、颈椎病等。
配伍
配肺俞,风门,可宣肺解表、熄风止痉,主治外感热病、角弓反张;配大椎曲池,可清热截疟,主治疟疾;配阴郄、复溜,可滋阴降火,主治阴虚发热;配身柱、悬枢,可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主治脊背痛。
功效
本穴有解表清热、镇惊安神的作用。
附注
督脉、足太阳之会。
相关论述
《类经图翼》:“善退骨蒸之热。”
《针灸甲乙经》:“头重目瞑,凄厥寒热,汗不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8 15:58
目录
概述
名称释义
功能作用
治法
定位
解剖
主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