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汉语词语,拼音:xiàn jǐng,为捕捉野兽或为擒敌而挖的坑穴,上面覆盖伪装物,踩在上面就掉到坑里。常比喻陷害人的罗网、圈套。出自《
礼记·中庸》。
《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孔颖达 疏:“陷阱,谓坑也。穿地为坎,竖锋刃于中以陷兽也。”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下》:“夫县法以诱民,使入陷阱。”
颜师古 注:“阱,穿地以陷兽也。”
宋·陆游《初归杂咏》:“平地本知多陷阱,羣儿随处觅
梯媒。”
清·戴名世 《
盲者说》:“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於网罗入於陷阱者,往往而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女知陷阱已深,劝令
诬服,以免
刑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