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长
汉语词语
隅长,原指边地少数民族的首领,后指小地方的行政长官。
释义
词目:隅长
典故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
“至如诸州之义甲,各有土豪;诸峒之壮丁,各有隅长,彼其人望,为一州长雄。”
清 雍正《慈溪县志》
“各都隅社仓也,元至正间令每社立义仓一所,隅长主之,丰年各家每口留彀一斗以备歉岁给食用,有司不得拘贷,今俱废。”
《方正侨乡史话》
“日本帝国主义在伪满时期建立和推行的反动措施,亦称“人圈”。1933年,为切断东北人民与抗日武装的联系和防止人民的反抗,开始实行此项措施。集团部落一般避开山区,设在平原开阔地带,四周修筑土墙或石墙,设有炮楼,派军警密切监视。每个部落30—50户不等,有的多达数百户。集团部落的老百姓发给“良民证”,出入要挂号。部落内设隅长、甲长、排长。为防止农民“通匪”并实行10家连坐法。1户“通匪”其余9家要受牵连。部落内的农民种地不准离部落太远,以防“通匪”,致使大片的耕地荒芜。部落内的农民缺衣少食,饥饿不堪,饿死者甚多,且有疾病传染,死亡无数。中国大东北到1933年底,日伪共建集团部落1.345万个。”
刘放生《推荐两篇古代当好县官的书》
治舍及狱须于天井四隅各置一大器储水,又于其侧备不测取水之器,市民团五家为甲,每家储水之器各置于门,救火之器分置,必预备立四隅,各隅择立隅长以辖焉,四隅则又总于一官,月终勒每甲各执救火之具呈点,必加检察,无为具文,设有缓急,仓卒可集,若不预备,临限张皇,束手无策,此若缓而甚急者宜加意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31 16:26
目录
概述
释义
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