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寺,在信
宁都汫洲堡黄芒山,晋时建,宋时废圮,近有耆民陈萃吾同住持僧开一募缘重建,以为讲经之所。于其地掘得
铜像三尊,今在寺中,高二尺余,是北帝像也。为
饶平县最早之寺,在潮汕也属最早寺庵之一。
据遗存石碑记载,宋
淳佑年间(1241—1252)由僧释开一倡议,黄隆村刘氏始祖致政公捐地,在已圮寺址上扩建。在清基挖土时掘出晋时山门石匾“隆福寺”三大字,苍劲雄浑,据传是晋代书圣
王羲之的笔迹。同时出土者,还有石刻门柱上联“海山名胜今犹古”,但寻掘不到下联石柱,只好请当地秀才撰写“隆福寺门旧转新”,配对工整。清
乾隆庚午年(1750)季春,释净辉募化重修,筑三厅六院九天井,中有三殿,两旁各有三厅六房,外筑围墙,总占地约3亩,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寺院。民国时期释精光和释新曦重修。从1987年至1994年,由住持释光辉师发动重修,得十方善信、侨胞鼎助,共100多万元,全面修建,并新建山门
牌坊,重建
藏经楼,大殿改建为宫殿式,富丽堂皇,瓦甍琉璃。所有
大佛、
菩萨、
十八罗汉皆重塑金身,妙相庄严。
隆福寺山门,是
牌坊式建筑,一个正门、两个旁门,围墙上点缀着竹节通花窗。门额“隆福寺”三字,系
赵朴初老
居士所书;有楹联一对:“隆运昌明,福田广种。”前厅。即是天王殿,进内山门就可见之,两旁有高大的四尊金刚。与中厅之间的天井正中央,有双叠四垂式盖顶,似倒复之舟,因而俗称“倒盖船”。中厅分二部分,前部奉
玄天上帝塑像及香案、
南海观世音菩萨,后部奉韦陀菩塑像及
香案。后厅也就是
大雄宝殿,系宫殿式建筑,精工雕饰,翘角飞檐,气势壮观。脊顶
嵌瓷“双龙朝火宝”,是饶平县老工艺师
蔡佳余妙作。殿前走廊,置一长方形香案。正殿与走廊间,有彩色雕栏,有精美的窗扇。
隆福寺环境优美。寺中有两株枝干长满根须的古榕,下有奇形巨石,被人称为“仙人骑鹤”,高僧
弘一大师、广东省政协主席
吴南生、海上
书画家任政、苏石凰,为本寺题字或书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