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鸟是不飞的巨型鸟类的绝灭属。其
化石发现於马达加斯加岛更新世和更新世以后的沉积物中,化石丰富。几个已知的种中,大多数结构结实,具四趾脚及不能飞而较小的翼。头骨小,颈部细长。有些形状巨大,站立时有3公尺(10呎)多高。蛋的化石较普遍,呈碎片状或完整,有时有胚胎鸟的雏骨。巨型的鸟其蛋也大,最大的一个完整蛋的圆周几乎有1公尺(约3呎),容量可能有9公升(2加仑馀)。
在地质记录中出现较晚,其祖先不详。马达加斯加的隆鸟属出现相当晚,可能是一种孓遗。骨片和蛋壳见於非洲北部的始新统,骨片可能代表与其祖先关系密切的类型,表明该鸟属以前分布较广泛。
隆鸟又叫
象鸟,主要生活在
世界第四大岛──非洲
马达加斯加岛的森林中。“隆鸟”的意思即是“高高凸起的鸟”。隆鸟比新西兰的恐鸟(1800年灭绝)还要高2 m,比现在世界第一大鸟──鸵鸟就更高了,在300多年以前,可称得上世界第一大鸟。就连隆鸟的蛋也比后两种鸟的大许多,鸵鸟蛋平均约1.76 kg,相当于200多只鸡蛋那么重。隆鸟的身躯健硕,脖子很长,脑袋很小。圆钝的喙,两只大大的脚趾及粗壮的大腿。隆鸟的前肢已经退化,只留下很小的翅膀,羽毛同鸸鹋非常相似,是一种善于奔跳而不会飞的巨鸟。隆鸟是早期鸟类向大型化发展的一支代表,它同岛上的其他动物一起和谐地生存了很长一个时期。人们认为隆鸟的肉多且鲜美,羽毛修长,可作装饰品,过去,马达加斯加岛的居民常常猎杀隆鸟,取食它的肉,面羽毛则作为身上的装饰品,他们还用隆鸟的腿骨做成项链,佩挂在胸前。那里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隆鸟的神话传说。
隆鸟数量本来一直不多。到了17世纪,马达加斯加岛的居民数量已增至以前的十几倍,他们很快就出现在缺衣少食的现象,这促使他们的加快了开发自然、掠夺自然资源的进度。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变成了家田,使隆鸟无家可归,许多隆鸟因此死掉了,剩下的隆鸟有的不得不去偷食家作物,这对于还不能完全满足自己需要的当地居民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一时间隆鸟就被当成了仇敌,也成了当地人主要的肉食来源,他们不但猎杀成年的隆鸟,就连幼鸟也不放过。随着马达加斯加森林的大量减少,成年的隆鸟也所剩无几,幼鸟及隆鸟蛋也是同样的命运。
1649年,是当地居民能够捕杀到隆鸟的最后一年。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见过隆鸟。但据说200年后,在1849年,曾有人在马达加斯加南部的森林里发现了一枚隆鸟蛋,可惜的是没有发现成鸟。自此以后,人类再也没有发现过任何隆鸟的足迹,它的世界第一大鸟的称号也在人类的干涉之下让给了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