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的建立,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南北分裂和局面,重对使中国归为统一。政治的统一,经济的发民展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对大千世界恣意纵情的描摹中表达了对于自我的无限升华和对于自然的鼎礼膜拜。“浮云高士意,枯木道人心。”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充满了人类自我心灵的写真和思想的回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国传统山水画追求和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
隋代的山水画比南北朝时期作为背景的山水“群峰之势、若全饰犀节,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的面貌有很大改变,各种不同景象的形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在画面里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人这里表映出当时观察与认识自然景象的能力和表现技巧都比之前有了极大的提高。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而蓬勃的发展。虽然早期山水画还残留着从人物故事分离出来的痕迹,在表现技巧上也多继承前人青绿工细的体制,但着眼点已明显的集中在道释和历史故事,而且着意于表现山水的秀丽和春日的明媚,表现山川景致及寄寓的情思,表达了当时士大夫追求山水意趣。
盛唐时期与青绿山水同时存在的画有另一种风格,即以吴道子“怪石崩滩”画风为代表的疏放风格。晚唐时期还出现了泼墨山水。泼墨山水以树石近景为表现主体,画家寄爱情、情操、思绪于所描绘的山川、人物等,从而给人们以精神感染,使绘画成为描绘景物、抒发感情、表达思想、陶冶性情和重要手段,标志着唐代人们对绘画功能全面认识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