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内存
数码录音笔部件
随机内存又叫内置容量,是指数码录音笔采用模拟录音,用内置的闪存来存储录音信息。
信息
闪存的特点是断电后,保存在上面的信息不会丢失,理论上可以经受上百万次的反复擦写(普通用户谁也不可能去数过),因此反复使用的成本是零。闪存可以说是数码录音笔中最贵的部件,当然容量越大,价格就越贵,但是录音时间也就越长。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内置的16MB闪存可以存储大约180分钟录音信息,内置的32MB闪存可以存储大约710分钟录音信息。
现在的产品除了内置内存外,有些高级数码录音笔则提供外置存储卡如CF,SM等等,当一张卡的容量用完,这种存储卡就可以随时更换,类似于更换磁带,这样可以得到相当长的录音时间。同时也方便交换共享录音内容及资料传送,还可以利用读卡器将录音数据快速存入计算机。数码录音笔之所以能够做到又轻又小,也是因为它采用了闪存作为随机内存。在数码录音笔刚刚诞生的时候,闪存还属于比较希罕的玩意,价格也比较贵。如今闪存已经被广泛、大量的应用,大家对它的熟悉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了,价格也较之以往大大下降了。因此数码录音笔的价格也下降了不少。
扩充方法
1内置容量怎么够?扩充容量迫在眉睫
移动电子设备发展的如此迅速,使得人们对于数据存储量的要求越来越大。我还记得十几年前刚有MP3的时候,容量只有几百兆,能装几首128Kbps的歌就让人幸福感爆棚。到了现在无论是平板还是手机,几百兆早已不可能满足我们的存储需求,十几GB,甚至是上百GB都有可能难以填满我们的“胃口”。
早些年的手机等移动设备几乎都没有多少机身存储空间,需要借助各式各样的存储卡扩充容量。例如我们熟悉的MicroSD(TF)卡、MMC存储卡和索尼记忆棒(MS)等,现在的标准基本统一成了MicroSD卡(平板和手机上)。到了现在,包括平板和手机在内的移动设备也是扩充了机身的存储空间,从最小的4GB、8GB、16GB、64GB到128GB。但是这仍然会有不够用的情况,今天就来聊聊为移动设备扩容的五大法宝。
内置存储不够用?五大法宝助平板扩容
扩充容量的紧迫性究竟有多重要?八成有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数据的吞吐量增长已经不是我们自己需不需要扩容的问题了。当你对无损音乐的需求增大,对视频质量的要求增高便会发现扩充容量是多么的当务之急的事情。
面对大数据化的时代,有很多扩充移动设备容量的办法。MicroSD卡、网盘、NAS云存储、无线移动硬盘等,既有传统的方式,又有新星进阶的工具。究竟每一种有何优势,适合哪些人群,性价比又如何?这些将会是今天我们要介绍和讨论的重点。
2五大法宝之便携小巧MicroSD卡
五大法宝之便携小巧MicroSD卡
MicroSD(SecureDigitalMemoryCard)卡的历史由来已久,它是一种基于半导体闪存工艺的存储卡,1999年由日本松下主导概念,参与者东芝和美国SanDisk公司进行实质研发而完成。其实早在2004年前后的移动设备市场,存储卡的格局远没有现在这么规范和统一。起初MicroSD卡和TF卡是不一样的概念,但是现在我们讲的TF卡基本上就等同于MicroSD卡了。
  存储卡类别繁多
■存储卡历史发展进程
在存储卡的发展历程上,不仅仅只有SD卡家族。在2004年前后的移动存储市场上,由于各家厂商都有着各自成一派的标准,所以这也就使得存储卡的类目和种类较多较为混杂。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存储卡兼容性都很低,厂商们几乎都是出于自顾自的状态,就好比数据接口一样。
  MMC卡(图片来自hengwin)
在SD卡没有问世之前还有一种由Infineon和SanDisk共同提出的标准存储卡,那就是MMC系列存储卡。这种存储卡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流通于市场上,早期的诺基亚智能手机使用的较为普遍。
除了MMC系列存储卡之外,还有索尼的记忆棒(MemoryStick)。这是索尼自家在1999年推出的标准,基本都是应用在自家的数码产品上。之后随着MicroSD卡的不断普及也在市场上不多见了,适用范围较小。
■MicroSD卡容量
相对于索尼记忆棒的敝帚自珍以及MMC卡的尺寸不给力,最后兴盛并且使用到现在的SD卡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和更长远的发展。现在几乎所有具备存储卡扩展功能的数码产品都采用的是MicroSD卡,逐渐成为了行业标准。
  不同容量的TF卡
  现在TF卡最大到128GB
  SD卡最大可到2TB
近些年SD卡的发展可以说从尺寸、容量和传输速度上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毫无疑问MicroSD卡的尺寸是现在最适合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存储容量也从原来的几个GB到现在最大的128GB容量。而SD卡最大容量可以达到惊人的2TB。
■传输速度
根据数据传输速度,SD卡有不同的等级。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SD卡所能到达的速度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传输速度的提高亦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SD卡传输速度增长(图片来自百度贴吧)
  SD卡传输速率等级
■兼容性&价格
在便携性上,毫无疑问MicroSD卡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它的大小适合我们随身携带,几块十几块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而且在兼容性上我们也基本不需要有太多顾虑,现如今的电子设备扩容都支持MicroSD卡。不过根据传输速度和存储容量的不同,价格上的差异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五大法宝之双重适用双口U盘
五大法宝之双重适用双口U盘
U盘是我们十分熟悉的移动存储闪存盘,平时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可能有人会诧异,U盘对于平板电脑之类的移动设备扩容能带来什么帮助呢?并且一般情况下它的接口似乎并不合平板电脑的“胃口”。我们要说的不是普通的U盘,是具备标准USB和MicroUSB接口的双口U盘。
■诞生历史
虽然U盘的诞生已经有了十余个年头,但是双口U盘的时间却并不长,伴随着移动设备与PC的数据共享越来越频繁,双口U盘则解决了在既没有读卡器也没有卡托时候的困扰。
■存储容量与传输速率
在容量上现在的双口U盘基本划分为四个等级:16GB、32GB、64GB和128GB。与TF卡不相同的是,双口U盘的传输速率等级并没有划分的那么明显,基本都是一个标准USB2.0或USB3.0(PC端)的传输速率。将MicroUSB的一段插入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选择USB存储模式,即可直接读取或传输双口U盘中的数据文件。
4五大法宝之大量快速无线移动硬盘
五大法宝之大量快速无线移动硬盘
对于双口U盘和TF卡来说尽管便携性十分出色,但是存储介质的原因导致其容量上存在短板。最大128GB的存储容量对于更高的数据存储来说则显得力不从心。相信很多人会想到移动硬盘,但是传统的移动硬盘在传输方式上较为死板,并且对于平板和手机之类的移动设备来说兼容性也堪忧。
很多人会认为从出现到未来十几年之后移动硬盘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毕竟就是一个存储装置而已。不过时代发展的今天,传输数据要是不再依靠数据线的话,是不是会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呢?其实在智能时代到来的今天,为了迎合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产品——无线移动硬盘。
■工作原理
无线硬盘在工作时,无线信号有效范围内的用户可以通过拥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访问这个硬盘上的资料。此外,无线硬盘还可充当无线路由器,连接它的设备可以通过它访问互联网。
■传输速度与兼容性
由于采取的是硬盘的存储介质,所以传输速率上移动硬盘肯定是最快捷的。在对于移动设备的兼容性方面也无需任何顾虑,全面支持Android、iOS和Windows三大平台。
■另类移动存储——3G路由器
除了无线移动硬盘之外,还有一种也是基于无线路由为原理的移动扩容设备。只不过这种设备本身可能并不具有内存空间,而是通过外置的存储卡插入其中扩充其容量,然后移动设备通过连接它之后可以访问存储卡内的数据文件。
免费网盘
五大法宝之新生代免费网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网盘则是在巨大互联网数据需求下应用而生的产物。网盘,又称网络U盘、网络硬盘,是由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在线存储服务,向用户提供文件的存储、访问、备份、共享等文件管理等功能。
用户可以把网盘看成一个放在网络上的硬盘或U盘,不管你是在家中、单位或其它任何地方,只要你连接到因特网,你就可以管理、编辑网盘里的文件。但是与传统硬盘和U盘不同的是,网盘几乎可以说是完全免费得,初期获得的存储空间足够你使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最新应用的云计算储存技术,为网盘行业带来了新的革命,传统的网盘将逐步被云存储取代。相对于传统的闪存盘和移动硬盘来说,网盘在容量上则显得更加庞大。近些年很多品牌的云盘都在进行用户群的培养,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免费获得很大容量的空间。现在很多网盘并不提供容量购买,用户上传下载或者参加的活动越多则会升级账户,升级后的账户存储空间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过后的容量很庞大足够用户使用相当长时间。
■传输速度与兼容性
在传输速度与兼容性方面,现在所有的网盘都推出了Android和iOS平台的移动客户端App,方便人们随时随地备份自己移动设备上的数据,包括照片联系人信息等。由于凌驾于互联网之上,所以在传输速率上很大程度要受到你所在网络速度的影响。
网盘都有移动设备客户端
■便携性与安全性
由于虚拟化的存储空间,使得网盘完全谈不上便携性可言,因为它根本就不需要随身携带,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你就可以随时随地下载传输备份你的数据。
警惕网盘物理与隐私安全性
但是在安全性上需要我们引起一定的注意,网盘数据的安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物理安全和隐私安全。物理安全主要指的是,用户存放在网盘上的数据会不会因为随着提供网盘服务的机房服务器上的硬盘坏掉而消失。隐私安全主要指的是,用户存放在网盘上的数据不会被窥探,被其他用户非法获得。
第一点并不是没有可能,想想当年宣称永久免费的雅虎邮箱也遭遇了关闭,谁知道哪天哪家公司的网盘不会停止,所以建议大家不要使存在网盘上的资料太唯一,尽量有本地的备份。对于第二点,隐私安全防范增加密码层级和经常定期修改是个不错的习惯。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15 15:09
目录
概述
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