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申码
上海“一网通办”服务平台
随申码,是上海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依托“随申办”APP、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向上海市民提供多渠道生活服务。
发展历程
2020年2月17日,上海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推出“随申码”服务,作为上海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申码”的开发上线仅仅用了24小时,背后依靠的大数据中心汇聚治理的本市和国家海量公共数据。上线后,实施“绿码、黄码、红码”三色动态管理作为个人健康的参考凭证。3月15日,随申码企业版上线,各类企业可以快速申领单位张贴码,出入员工和访客只需扫一扫,即可查看并记录人员健康状态,从而助力复工复产和精准防控。5月15日,“随申码”平台与电子证照库后台实现融合贯通,为各政务服务窗口实现“亮码办事”进行赋能。7月5日,“随申码”开通看病就医功能,为患者提供“脱卡支付”新模式。
2021年8月,随申码推出离线服务,凡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在线下自助终端机免费申领纸制的离线“随申码。
2022年5月10日,上海举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介绍,上海市对“随申码”赋码转码规则进行了调整,对相关服务进行了优化。
2022年6月,上海提供纸质离线“随申码”(后简称‘离线码’)加身份证的方案,用于一些特殊人群的出行健康核验凭证和场所登记。
2022年12月,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2022年12月13日零时起,除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医疗机构、学校(含托幼机构)等特殊场所外,上海市其余场所不再要求查验“随申码”等健康码,不再要求扫“场所码”(含“数字哨兵”)。
2023年7月,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下,正在加快推进“随申码”向“城市码”的功能升级,构建“一人一码、一企一码、一物一码”全方位的城市服务和治理体系。上海已制订新版“随申码”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升级建设“随申码”运行管理平台,建立“随申码”全方位运行支撑体系。
2023年12月,“随申码”上线支付宝“出行”频道。这意味着,继随申行APP、随申行微信小程序、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后,又添一新渠道可使用“随申行”。
2023年12月26日消息,“随申码”(上海城市出行码)登陆“铁路12306”APP。旅客乘坐火车/高铁抵沪,在“铁路12306”APP内即可便捷开通“随申码”,上海市域内公交、地铁、轮渡“一码通行”,并可享受地铁公交换乘优惠及“联程日票”等便民服务。
2024年5月9日消息:“随申码”已在政务服务、看病就医、交通出行、文体旅游、教育、监管检查、便民服务等9大领域拓展400余项服务。
报警情况
依托上海市大数据资源平台汇聚的国家及本市公共管理机构数据,经过数据建模,分析评估后,测算出红色、黄色、绿色三种风险状态供参考。
红色:显示红色说明是未解除医学管理措施、确诊未出院、疑似未排除等人员。建议隔离。
黄色:显示黄色说明是重点地区来沪未满14天的人员。建议观察。
绿色:显示绿色说明是未见异常或已解除医学管理措施的人员。可以通行。
赋码规则
2022年4月26日10:00,上海市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表示,上海市正持续优化“随申码”赋码规则和相关人员防控措施。赋红码对象主要有五类:一是初筛阳性、混管阳性人员,二是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三是密切接触者,四是入境人员(澳门入境除外),五是高风险地区来沪人员等;赋黄码对象有四类:一是解除隔离观察后处于健康监测期间的密切接触者,二是密接的密接,三是中风险地区来沪人员,四是核酸筛查“应检未检”人员等。市民参与核酸检测时,如果采用单人单管的方式,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随申码将被赋红码;如果采用多人混管的方式,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时,混管中涉及的相关人员,其随申码将被赋红码,后续将安排开展单人单管的核酸检测复核,如果复核结果为阴性的,将其随申码转为绿码;如果复核结果为阳性的,将继续保持红码。
2022年5月,为了使被赋红黄码的市民能清晰地了解赋码原因,上海市防控办、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共同研究,采取“随申办”移动端弹窗的方式,主动告知赋红黄码原因,缓解市民赋码疑惑,同时也告知相应防控管理要求和举措,并提示异议申诉渠道。
申领方式
市民可通过“随申办”移动端APP或支付宝微信小程序及“健康云”平台获取本人“随申码”。市民从外地入沪的,需按规定填写入沪人员健康登记表,未办理居住登记的,还应当到本市居住地公安部门办理居住登记。市民对本人申领的“随申码”有异议的,可通过“随申办”移动端或“健康云”平台在线申请核实。
赋码问题
“随申码”的赋码工作是上海市、区各部门协同管理的结果。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根据赋码规则,综合采用了上海市级各部门的数据、各区报送的数据、以及国家平台共享的数据,如果上海市民对码色有疑议,可以通过“12345”市民热线进行电话申诉,或者通过“随申办”进行在线申诉。在“随申码”“我要申诉”中提交信息,点击“提交”后,即可查看相应的赋码原因,提交准确详细的材料进行申诉。例如,对于显示为“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类型的红码,可以上传出院证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将在核实后进行转码。
程序特色
2021年7月27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就上海“一网通办”改革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明确要求,本市推广“随申码”的社会化应用,作为个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数字身份识别码,“随申码”产生于疫情防控,在支撑疫情有效防控的同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除疫情防控需要“通行”功能外,也应用到健康医疗、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场景。
健康医疗
随申码可替代“社保卡”,扫“随申码”即可看病就医,已在全市400多家公立医院试点应用,扫“随申码”即可医保购药结算,已覆盖全市1442家医保药店。在药店购买“退烧止咳药”和特殊管理药品时,可使用“随申码”扫码进行实名登记。
交通出行
随申码可替代“交通卡”,已集成公交、地铁展码功能,“随申办”APP成为一个集成公交、地铁出行码的移动应用。
文化旅游
随申码可替代“读者证”“身份证”等,上海图书馆实现了进口闸机直接扫“随申码”入馆,信用免押金办理读者证等。本市五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实现 “随申码”预约入馆,更多场馆解锁中。花博会期间,实现“花博会”扫“随申码”入园。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2 21:1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