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积术和会圆术
沈括在数学领域的两大重要研究成果
隙积术和会圆术是沈括在数学领域的两大重要研究成果,隙积术是用来计算诸如累棋、层坛、积罂(堆砌的酒坛子)一类堆垛物体的体积公式,其中包含了高阶等差级数的计算公式;会圆术是计算圆弧的弦、矢(弧的高)与弧长间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
作品原文
算术求积尺之法,如刍萌、刍童、方池、冥谷堑堵鳖臑圆锥、阳马之类,物形备矣,独未有隙积一术。
古法:凡算方积之物,有立方,谓六幕皆方者,其法再自乘则得之。有堑堵,谓如土墙者,两边杀,两头齐。其法并上下广折半以为之广,以直高乘之。又以直高为股,以上广减下广,余者半之为勾,勾股求弦,以为斜高。有刍童,谓如覆斗者,四面皆杀。其法倍上长加入下长,以上广乘之,倍下长加入上长,以下广乘之,并二位,以高乘之,六而一。
隙积者,谓积之有隙者,如累棋、层坛及酒家积罂之类。虽似覆斗,四面皆杀,缘有刻缺及虚隙之处,用刍童法求之,常失于数少。予思而得之:用刍童法为上位,下位别列,下广以上广减之,余者以高乘之,六而一,并入上位。(假令积罂:最上行纵横各二罂,最下行各十二罂,行行相次。先以上二行相次,率至十二,当十一行也。以刍童法求之,倍上行长得四,并入下长得十六,以上广乘之,得之三十二,又倍下行长得二十四,并入上长,得二十六,以下广乘之,得三百一十二,并二位得三百四十四,以高乘之,得三千七百八十四。重列下广十二,以上广减之,余十,以高乘之,得一百一十,并入上位,得三千八百九十四。六而一,得六百四十九,此为罂数也。刍童求见实方之积,隙积求见合角不尽,益出羡积也。)
履亩之法,方圆曲直尽矣,未有会圆之术。凡圆田,既能拆之,须使会之复圆。古法惟以中破圆法拆之,其失有及三倍者。予别为拆会之术:置圆田,径半之以为弦,又以半径减去所割数,余者为股,各自乘,以股除弦,余者开方除为勾,倍之为割田之直径。以所割之数自乘倍之,又以圆径除所得,加入直径,为割田之弧。再割亦如之,减去已割之弧,则再割之弧也。(假令有圆田,径十步,欲割二步,以半径为弦,五步自乘得二十五,又以半径减去所割二步,余三步为股,自乘得九,用减弦外,有十六,开平方,除得四步为勾,倍之为所割直径。以所割之数二步自乘为四,倍之得为八,退上一位为四尺,以圆径除。今圆径十,已足盈数,无可除,只用四尺加入直径,为所割之弧,凡得圆径八步四尺也。再割亦依此法,如圆径二十步求弧数,则当折半,乃所谓以圆径除之也。)此二类皆造微之术,古书所不到者,漫志于此。
作品译文
算术中求物体体积的方法,如刍萌、刍童、方池、冥谷、堑堵、鳖臑圆锥、阳马等,各种物体的形状都齐备了,唯独没有隙积这一种算法。古代的算法,凡是计算物体的体积,有立方体,是指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物体。它的计算方法是把一条边自乘两次就求得了。有堑堵,是指像土墙一样的形状的物体,两个墙面是斜的,两头的面是直立的。它的截面积的算法是把上、下底面的宽相加,除以二,作为截面的宽,用直高与它相乘即得。再把直高作为股,用上底面的宽减去下底面的宽,得到的差数除以二作为勾,用勾股定理算出弦,就是它的斜边长。有刍童,是说像倒扣在地上的斗那样的形状,四个侧面都是斜面。它的计算方法是:把上底面的长乘以二,加下底面的长,再用上底面的宽乘它,把下底面的长乘以二,加上底面的长,再用下底面的宽乘它;加上这二项,用高乘它们,再取其六分之一,就得到了它的体积。隙积是指体积有空隙的堆垛体,像垒起来的棋子、分层筑造的土坛和酒店里堆起的酒坛一类的东西。它们虽然像倒扣的斗,四个侧面也都是斜的,但由于边缘有残缺和空隙的地方,如果用刍童法来算它,得出的数目常常比实际的少。我想出了一种算法:用刍童法计算出它的上位、下位,再列出它的下底宽,减去上底宽,把这一差数乘以高,取其六分之一,并入前面的数目即可以了。(如果有堆垛的酒坛子,最上层长、宽都是两只坛子,最下层长、宽都是十二只坛子,一层层相错开垛好。先从最上层数起;数到有十二只坛子处,正好是十一层。用刍童法来算,把上层的长乘以二得四,加下层的长得十六,用上层的宽来乘它,得三十二。又把下层的长乘以二得二十四,加上上层的长得二十六,用下层的宽来乘它,得三百一十二。上、下两位相加,得三百四十四,乘以高得三千七百八十四。另外把下层的宽十二减去上层的宽,得十,与高相乘,得一百一十。加上前面的数字得三千八百九十四。取其六分之一,得六百四十九。这就是酒坛子的数目。用刍童法算出的是“实方”的体积,用隙积法算出的是截剩部分拼合成的体积,可以求出多余的体积。)丈量土地的算法,方、圆、曲、直的都有了,但没有会圆的算法。凡是圆形土地,既能够拆开它,又必须使它合起来能恢复圆形。古代的算法只是用“中破圆法”拆开来计算,其误差有达三倍的。我另外设计了一种拆开、会合的方法:设置一块圆形土地,以其直径的一半作为弦;再从半径减去所割下的弧形的高,它们的差数作为股。弦、股各自平方,用弦的平方减去股的平方,它们的差平方作为勾,再乘以二,就是割下的弧形田的弦长。把割下的弧形田的高平方,乘以二,再除以圆的直径,所得的商加上弧形的弦长,便是割下的弧形田的弦长。再割一块田,其算法也如此,把总的弧长减去已割部分的弧长,就是再割田的弧长了。(假如有一块圆形田,直径为十步,想使割出的弧形高二步,就用圆半径五步作为弦,五步平方得二十五,用半径减去弧形的高二步,它们的差数三步作为股,平方得九。用它来减弦的数二十五,得十六,开平方得四,这就是勾,再乘以二就得弧的弦长。把圆弧的高二步自乘,得数为四,再乘以二得八,退上一位为四尺,用圆的直径相除。现今圆的直径为十,已经满了整十数,不除退上一位也可以。只需要将四尺加入弧弦长,就得出圆弧的弧长,共是八步四尺。再割一块田,也依照这种方法。如果圆弧直径是二十步,要求孤长,就应当折半,这就是所说的要用圆弧直径来除它。)这两类方法都是涉及精微的算法,是古书里所没有的。
作品赏析
沈括是一位卓越的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领域内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隙积术和会圆术》记所记的隙积术和会圆术就是他的两大重要研究成果。  隙积术是用来计算诸如累棋、层坛、积罂(堆砌的酒坛子)一类堆垛物体的体积公式,其中包含了高阶等差级数的计算公式。沈括的研究开了中国垛积术研究的先河。后来,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杨辉发展了这一成果,创造了垛积术公式。
会圆术是计算圆弧的弦、矢(弧的高)与孤长间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在我国数学史上,沈括第一个利用弦、矢求出了孤长的近似值。这一公式为元代郭守敬创制《授时历》提供了直接的数学依据。
沈括的数学成就赢得了中外科学家的高度赞扬。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在其《中国算学之特色》一书中,称赞他是世界数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杰出人物。客观地看,这一评价基本上还是符合事实的。
作者简介
沈括 (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天圣九年,出生于一个下层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沈括常自谓“出自寒门”。母徐氏,是苏州吴县人,知书达礼,谙通文墨;父沈周,为官清正,不主张严刑苛法,到泉州任职时,沈括随往。
沈括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从政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兹举其要点:公元1070(熙宁三年),参加了王安石变法,并且是改革派的中坚人物;公元1075(熙宁八年),出使辽国,“正驳斥辽国无理争地要求,维护了宋室主权;继而镇守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武备,设防边睡,有效地抵御西夏。沈括一向重视兴修水利、监制兵器、管理财政等,希望促进国家强盛。沈括在从政的同时,一生重视科学研究和科学发明的记载。所进行的科研,堪称广博,诸如观测天象,绘制浑仪景表,补修《奉元历》;在数学方面,创立“隙积术”和“会圆术”;在物理学方面,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早于欧洲400多年,对共振规律也有研究;在地质学方面,从岩石生物遗迹中推论出冲积平原的形成,提出石油的命名。此外,钻研药用植物与医术。沈括平生著述颇多,著名的传世之作有《梦溪笔谈》、《长兴集》、《苏沈良方》等。在《资治通鉴长编》中,尚有一部分他所撰写的《乙卯入国奏请》、《入国别录》等资政史料。
公元1082(元丰五年),因徐禧失陷永乐城,沈括连累受贬,居润州,筑梦溪园(今镇江东郊),潜心著述,至绍圣元年复官爵,公元1095辞世,终年65岁。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21:1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