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景也称抑景,在园林中起着抑制游人视线的作用,是引导游人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它能欲扬先抑,增强空间景物感染力,引领观者感受一步一景、曲径通幽、层层叠叠的景观。障景有山石障、树丛或树林障等形式。
表现形式
障景又称“抑景”,凡是抑制视线、引导空间的屏障景物均为障景,主要为营造“曲径通幽”、“庭院深深”的园林意境。障景按布置的位置分为三种:入口障景、端头障景和曲障。入口障景就是位于景同入口处,为了达到欲扬先抑、增加层次、组织人流、障丑显美等作用而设置的;端头障景是位于景观序列的结尾处,希望游人有所回味,留有余韵,起到流连忘返、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作用所布置的;曲障是运用建筑题材,通常在宅园,往往要经过转折的廊院才来到园中,叫做曲障依使用的材料分为影壁障、假山障、土丘障、树丛障、绿篱障、组雕障、置石障、建筑障等。
作用意义
中国人的审美观是建立在传统的文化心态与文化熏陶的基础之上,带有东方文化的特色及审美意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讲究含蓄、朦胧,虚、空、静、深。审美时不喜欢一览无余,希望在审美的过程巾加入自己的想象,超越园林景观,从意象、精神、超然之境去领悟外界之形象。而园林景观中的障景犹如“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语还休”,激发审美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欲拨开景观的层层面纱以探究竟的冲动。
1.激发审美情趣
园林中常常利用障景营造“路转溪头忽现”的景观效果来激发游人的审美情趣。当人们通过一段曲折、封闭的行程,“豁然开朗”的景色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视野为之一开,喜出望外,精神为之一振,确有一番新的喜悦,尤其是一些大园林常常采用这种办法:如北京颐和园,从东宫门进入后,一片整齐对称的宫殿、廊院、围墙,正有些倦意时,绕过仁寿殿来到昆明湖边,广阔的湖面,美丽的西山,顿有心怀开阔之感。
2.障丑显美
障丑显美可以说是障景的功能表现之一。表现为:一是同林中有些设施不美或是不雅,需要用障景遮挡起来,如公园或景区里的垃圾堆、厕所;二是在园林巾通过障景把景园的边界(围墙、栅栏)遮挡起来,会让人有“风月无边”、“景观无限”的感觉,增加园林意境。如网明园的东部福海景区,东岸的“接秀山房”远借西山的峰峦为成景的对象。在宫墙与河道之间障以土山,适当地把宫墙掩饰起来。,这种“障边”的做法能予人以错觉,仿佛一带青山之外并非园林的界限而还有着更深远的空间;三是景园中有些地方如办公区、职工活动区等不想让游人进入或打扰,设置障景把这些地方与游人活动的景区分隔开来。
3.增加园林层次,丰富园林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创作讲究层次美,一座好的园林,不会让游人一下就看到全园最精华的部分,而是像乐曲一样,有一个风景序列,从发端、发展、高潮到结尾,依次发展。大观园用假山作为屏障,目的是避免一入园,便对整个园景一览无余,而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曲径通幽”在古代造园中是常常采用的技法,其立意是要为人们营造一个幽静的环境,通过曲折的路径,这在江南园林中随处可见,有些园林存某一景区的入口处,还很明白地写出“通幽”、“幽径”的匾额,以唤起游人的意识。
应用
1.影壁障
中国古代院落大门的对面或大门内对着门外的一种屏障,也称照壁。其建筑材料有砖、木、石和琉璃等类型,而植物材料也慢慢地引入了壁障中。因此影壁应刚较广泛,如北京故宫内东西六宫,每组宫殿院落几乎都有一座影壁j最精美的影壁是中国著名的三大彩色琉璃九龙壁。建在
北京四合院的影壁是为了遮挡大门对面外的杂乱建筑物,使人们站在大门前感觉到宽阔、整洁,同时也表明了四合院的内、外有别。
2.假山障、土丘障
山石作为造景元素最初来源于人对自然的崇拜。风水理论兴起后山石作为屏障“朝山”、“案山”构成了一个多重围护与屏蔽空间。后来山石障成为同林造景手法之一。如北京恭王府花园的土山障、拙政园入口内的黄石假山、上海龙华公园入口正面的黄石大假山、颐和同仁寿殿后的土石山等,均是古典园林常用的以小见大的手法。
3.树丛障、绿篱障
植物材料作为屏障阻挡人们的视线,其景观效果是最丰富的:用不同程度的通透植物,可起到漏景的效果;而中间通透两边屏障的植物设计,会形成
框景或夹景作用。因此应用植物材料做障景时必须分析观赏者的位置、被障物的高度、观赏者与被障物的距离以及地形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植物屏障的高度、分布及配置。
此外,组雕障有上海烈十陵园正门入口的组雕;景墙障有临海东湖公园的景墙障景等。其实可作为障景材料的远不止此,有时也可以几种材料组合使用,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