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先天性夜盲症(Congenital night blindness)是一种由于遗传因素等引起的先天性眼病。夜盲症就是在夜晚视力或暗环境下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引起先天性夜盲症的根本原因是视网膜杆状细胞缺乏合成
视紫红质的原料或杆状细胞本身的病变。
疾病分类
先天性夜盲症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另一种是先天性进行性夜盲症。前者的发病症状除了普通夜盲症所具有的盲外,视力,视野,眼底都有异常现象,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杆梯视紫质合成功能障碍,并且终身不变,无特殊治疗夜盲症。后者的发病症状常和其他遗传视网膜疾患并发,除了 夜盲症之外,视力,视野,眼底都有改变,病情不断的进展,视力逐渐减退,直至失明,治疗往往难以奏效。 这种先天性夜盲症病的发病机理往往是由X伴性隐性遗传病。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除性X染色体上患有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 ,女子的两条X染色体上必须都有致病的等位基因 才会致病。但男子因为只有一条X染色体,
Y染色体很小,没有同X染色体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这类遗传病对男子来说,只要X染色体上存在有致病基因就会发病。所以,在此类遗传病上,女子的发病率较小,男子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见此病多为男子。
发病特征
先天性夜盲症(X伴性
隐性遗传病)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第一,患病男子多于女子,甚至在有些病中很难发现女者,这是因为两条带有隐性致病基因的染色体碰在一起的机会很少所致。第二,患者的男子与正常的女子结婚,一般不会再有此病的子女,但女儿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患病男子若与一个致病基因携带女子结婚,可发生半数患有此病的儿子和女儿;患病女子与正常男子结婚,所生的儿子全部有病,女儿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如今随着科学,医学界的研究不断的深入发展,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同样再此病的研究上,国内外研究者终于有所突破。国内外医学领域判断,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类非进行的
遗传病,是有高度
遗传异质性,患者在黑暗处视力受损,以发现3个基因的5种杂合错义突变与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SNB有关,并且这三个致病
基因以被
克隆,有关的突变体的性质以通过体外表达得以研究,除此之外,治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功能,蛋白质突变机制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有了新的发展,但具体到某一项还需要主要的专攻,进一步深入。
症状表现
英国
格拉斯哥的眼科专家戈登.达顿在《
英国医学杂志》上描述了他所遇到的患有某种先天性夜盲症的孩子,这些孩子虽然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能看见东西,但在黑暗中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他发现,这些孩子无一例外地对黑暗极度恐惧。 夜盲症俗称“雀目”、“鸡宿眼”,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一种眼疾,患者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甚至完全看不见东西。正常人的视网膜中有圆锥细胞和杆状细胞。圆锥细胞负责感受强光和分辨颜色,杆状细胞能感受弱光却无辨色能力。杆状细胞中含有视紫红质,这种物质在明亮的地方会被光破坏而褪色,在暗处,依赖视蛋白和血液中的
维生素A又能恢复。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A,视紫红质的再合成发生障碍,暗适应降低,就会出现夜盲。
小孩怕黑极可能是先天性夜盲症,达顿在文章中提醒小孩父母,如果孩子怕黑,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他们胆小,应该请教医生。如果确诊为夜盲可以立即治疗。另外,经常食用胡萝卜、动物肝脏对夜盲有很好的辅助疗效。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先天性夜盲症为主证而确定为“
高风雀目”,早在公元1345年刊载于一本中医眼科古书,书名称《
世医得效方》,比西医Donche于公元1857年将本病命名为“
视网膜色素变性”早512年。先天性夜盲症为一种遗传性进行性慢性之眼病,多发生于近亲结婚之子女,以10至20岁发病较多,常双眼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一家中可数人同患此病。若发生于晚年,进行则较缓慢;发生愈早,进展愈快,医后不良,终至完全失明。先天性夜盲症的症状,早期有夜盲,即在白天可以看见东西,一到夜晚看东西便不清楚。初期视野慢慢缩窄,晚期形成管状视野,只看见前中央部分的东西,看不见周边的东西。
先天性夜盲症的眼底检查最初视网膜周边部有骨细胞样色素堆集,以后渐向中央部扩散,最后波及黄斑区而失明。在治疗方面,先天性夜盲症是眼科疑难的眼底病变,西医尚缺乏较好办法,而中医都认为中医治疗先天性夜盲症,早期易治,后期难治。但只要通过辨证论治,中苭和针灸都能控制先天性夜盲症病情之恶化和改善,甚至治愈。
饮食疗法
先天性夜盲症是指夜间或白天在黑暗处不能视物或视物不清,主要为
脾胃虚弱及
命门火衰所致。脾胃虚弱这夜盲,多见于小儿,伴有腹大、面黄肌瘦、头发稀疏、白天视力正常而夜间或光线暗弱处则不能见物等症状。命门火衰者,初则夜盲,视力逐渐下降,并伴有头晕无力、畏寒怕冷、进食不香、遗精阳痿、苔白、细无力等症状。在治疗视力减退、夜盲时,首先要查明原因,对症治疗才能奏效。
治疗原则
顾名思义,夜盲就是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我们了解了暗适应的生理过程,对夜盲也就不难理解了。造成夜盲的根本原因是视网膜杆状细胞缺乏合成视 紫红质的原料或杆状细胞本身的病变。
夜盲症俗称“雀蒙眼”,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行动困难,称为夜盲症。夜盲症发生的原因如下:
①暂时性夜盲。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些
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 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夜盲。这种夜盲是暂时性的,只要多吃猪肝、胡萝卜、鱼肝油等,即可补充维生素A的不足,很快就会痊愈。
②获得性夜盲。往往由于视网膜杆状细胞
营养不良或本身的病变引起。常见于弥漫性
脉络膜炎、广泛的脉络膜缺血萎缩等,这种夜盲随着有效的治疗、疾病的痊愈而逐渐改善。
③先天性夜盲。系先天遗传性眼病,如[1]视网膜色素变性,杆状细胞发育不良,失去了合成视紫红质的功能,所以发生夜盲。
【宜与忌】
①预防夜盲症并不难,多吃一些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品,如:鸡蛋、动物肝脏等。也可以多吃些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菠菜及玉米等。
②首先要科学安排营养,特别对婴儿和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提倡食品多样化,除主食外,副食方面包括鱼、肉、蛋、豆类、乳品和动物内脏以及新鲜蔬菜之类,都应该有。
③要多做户外活动,多接触阳光,注意卫生,预防全身性疾病。
④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夜间应安静卧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