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性脱发
雄激素依赖的遗传性疾病
雄激素性脱发又可称为早秃,男性的雄激素性脱发又叫男性型脱发,女性的雄激素性脱发又叫女性型脱发。以额部及头顶部由小到大逐渐脱发加重为特征。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症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雄激素过多及用脑过度都可能是发病因素之一。本病具有遗传倾向,家族中常有同样脱发的人。男性性脱发多数发生在从事脑力劳动的男性,发病年龄在20-25岁,约有一半的男性到50岁时发生男性型脱发。
分型
根据发病人群可分为男性型脱发和女性型脱发。
国际上常用改良的Norwood Hamilton分类法,将男性患者分为七级和四种特殊的变型,女性患者用 Ludwig 法分为I、Ⅱ、Ⅲ级。《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中,根据发际线形态、头顶或额部头发密度,将雄激素性脱发分为四种基本型L型、M型、C型、U型和两种特异型V型和F型,即BASP分型。
流行病学
根据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数据显示,该病在中国男性患病率为21.3%,女性为6.0%。
病因
引起雄激素性脱发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长期的研究与观察认为导致脂溢性脱发最直接的关键原因在于皮脂分泌过旺,皮肤中有些成份如油酸、亚油酸、角鲨烯等过量时对毛囊有毒性作用,导致毛皮中毒、枯萎、脱落。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雄激素性秃发的发病风险或加重脱发症状:
发病机制
男性雄激素性脱发在同卵双胞胎中表现出的高度一致性提示该病有较强的遗传倾向,并且涉及多个致病基因。
男性和女性体内的雄激素可在秃发区毛囊的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氢睾酮(DHT),后者与毛囊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后可导致毛发生长周期缩短,导致毛囊微型化,毛干变细,临床表现为头发稀疏、变薄。
症状
临床症状
头发密度逐渐减少和毛发逐渐变细变软,从而导致前额发际线后移和(或)顶部头皮逐渐显露。如果个人出现了可察觉的上述症状,无论有无家族史,都要考虑雄激素性脱发的可能。另外男性型脱发与女性型脱发在症状上又有不同。
男性雄激素性脱发(男性型脱发):男性型脱发主要见于20~30岁男性,从前额两侧开始头发密度下降,头发纤细、稀疏,逐渐向头顶延伸,额部发际向后退缩,前额变高,前额发际线呈M形。或从头顶部头发开始脱落。也有头顶部和前额同时脱落。脱发渐进性发展,额部与头顶部脱发可互相融合,严重时仅枕部及两颞残留头发。脱发区皮肤光滑,可见纤细的毳毛,皮肤无萎缩。可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加。一般无自觉症状。
早期症状
发际线后移和头顶头发逐渐减少,最终形成秃顶,早期头皮皮肤皮脂分泌旺盛,头部皮肤油腻,后期前额头发两侧头发及头顶部头发可开始脱落,导致发际线后移。
常见症状
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症状为患者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常伴有头屑增多,头皮油腻,瘙痒明显。多发生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壮年。患者一般头发细软,有的还伴有头皮脂溢性皮炎症状。开始逐渐自头顶部脱发,蔓延及额部,继而弥漫于整个头顶。头皮油腻而亮红,结黄色油性痂。
男性患者头发逐渐脱落,两鬓角后退,前发际升高,头顶部头发稀薄甚至秃顶,呈进行性加重。该病以额部及头顶部渐进性脱发为特征。这种脱发大多先从前额及两侧鬓角部开始,前发线逐渐向后退宿,前额变高,呈M形逐渐向上扩展,呈慢性经过。
随着年龄增大,头顶部毛发逐渐减少,终至大部分脱落。也有前额鬓角和顶部脱发同时发病或头发自项部开始脱落的病例。头发逐渐变细软,尤其是新生的部分。额上部和顶部的头发可完全脱落,皮肤光滑、毛孔缩小或遗留少量稀疏细软的茸毛,而枕部及两侧颞部仍保留正常的头发。病情重者,头顶和前额部脱发连成大片,只剩下周围大半像马蹄状分布的头发未脱掉。
女性雄激素性脱发(女性型脱发):女性患者的前额发际线常不受累,主要表现为顶部毛发稀疏,呈“圣诞树”样,有时可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弥漫性脱发。
就医
出现前额发际线和(或)顶部毛发数量、密度逐渐减少,头发逐渐变细变软,头皮变得越来越显露,除秃发外,女性还出现了痤疮、多毛、月经不规律等高雄激素血症的表现时,应当及时就医,及时的控制秃发进展,延缓毛发密度减少。
就诊科室
建议前往皮肤科就诊。
诊断流程及依据
视诊观察秃发的部位和症状是否符合男性或女性雄激素性脱发的特点,有助于诊断本病。2. 毛发镜检查:毛发镜检查可以实时、无创的观察毛囊开口、毛干结构、头皮血管和鳞屑的情况,对多种脱发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
FAGA与休止期脱发、弥漫性斑秃的部分临床表现较为相似,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休止期脱发:与压力事件或药物、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有关,表现为广泛弥漫性毛发稀疏,双侧颞部发际线显著后退,拉发试验阳性;毛发镜检查表现为空白毛囊增加,可见较多直立新生发,残存毛发,无明显直径异质性。
弥漫性斑秃:是一种较少见的斑秃,主要发生在年轻女性中。 此病患者通常缺乏典型的斑片状特征,主要以突然出现的弥漫性脱发为特征,急性期时头皮活检常发现末梢毛球周围炎性浸润。 拉发试验通常呈阳性。 毛发镜检查显示断发、弥漫分布的黄点、黑点和营养不良发等斑秃特征性表现。 活组织检查有助于确诊。
AGA应与其他原因脱发,如营养不良、化疗药物、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副甲状腺或垂体功能低下)以及缺铁性贫血等区别。
AGA还应与各种休止期脱发相鉴别,后者是最常见的与全身疾病或生理状态改变相关的脱发,一般在头发脱落超过25%的患者才会引起重视。应注意排查各种原因,如生理性的新生儿及产后脱发、严重感染及高热后、大型手术后以及严重而长期的精神压力等。
相关检查
毛发镜下可以清晰的显示由于毛囊微小化而导致的毛干粗细不等,雄激素性脱发病变部位的毛干直径差异>20%。此外,毛发镜检查还可用于雄激素性脱发的疗效评估,即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毛发数量、密度以及毛干直径差异的改善程度
组织病理检查:症状不典型者,必要时可通过组织病理检查与其他脱发性疾病相鉴别。头皮活检显示终毛和生长期毛囊数量减少,毳毛及休止期毛发增多。
治疗
本病目前仍不存在根治的办法,应当做好长期维持治疗的准备。治疗方式包括外用药物、内服药物和毛发移植等,也可以采用中药调理等中医治疗方法,调节身体机能,减少头皮油脂分泌,进而改善脱发,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药物治疗
米诺地尔:具有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局部长期使用时可通过扩张头皮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促进毛发生长。分2%和5%两种浓度,前者用于女性,后者用于男性。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刺激性皮炎和多毛。在刚开始治疗时,可能出现暂时性脱发增多。
(1)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是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睾酮向二氢睾酮的转化,从而抑制二氢睾酮导致的毛囊变小。用于男性患者。疗程需要1年以上,极少数患者可出现性欲减退及阳痿等。孕妇禁用。(2)雄激素受体拮抗剂:①螺内酯:是甾体类肾上腺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既能抑制雄激素合成,也可阻断二氢睾酮与雄激素受体的作用。适用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包括高血钾、月经不规律、乳房触痛等。②环丙孕酮:是有效的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有较强的抗雄激素作用。适用于女性患者,尤其有高雄激素表现者。不良反应包括月经不规律、体重增加、性欲减退等。
手术治疗
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后枕部毛发较密的中重度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通过手术的方式将枕部毛囊分离并移植到秃发部位的以达到美容的目的。
通过切取枕部或颞部的全厚头皮来获取毛囊,这种方式获取的毛囊数量较多,但创伤相对较大。
用环转打孔的方式对毛囊进行提取,与FUT相比,FUE对提取毛囊的选择更为方便,取下的毛囊不需要再次分离,创伤相对较小,恢复时间短,但操作耗时长,提取的数量较为有限。
物理治疗
低强度激光治疗(Low-Level Laser Therapy,LLLT)是目前物理治疗中的主要治疗方式。LLLT 具有缓解脱发的症状和刺激头发再生的作用,对于不愿使用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这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法。现有提出的几种理论表明,LLLT 产生抗炎细胞因子和抗氧化剂,能够加速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丝分裂,能够达到刺激毛发生长的目的。
中医治疗
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性脱发的治法为补益肝肾,滋阴填精,使用四物汤加减补益肝肾药物墨早莲、制何首乌、山茱萸、山药、枸杞子、女贞子治疗。由此基础之上研究而出的禤氏生发汤平调肾中阴阳,以达到治疗效果。治疗气血亏虚雄激素性脱发需要健脾益气,养血祛风。脾为后天之本,健脾则气血得以生,养血则可以荣养毛发,通过补气调血达到气血阴阳平衡,起到固发防脱的作用,现行方药有生脉饮,它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功能达到激发脏腑功能的目的。脾胃湿热型脱发为现今较为常见且越发年轻化,治法为健脾清热利湿,临床上多用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苡仁祛湿汤,功在健脾利湿。杨虹亚主任使用自拟
的脂溢性脱发经验方,在临床上随证进行加减,疗效显著。而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加减结合温针治疗湿热熏蒸型脱发
传统医学的中药外治法分为外用液、油膏,以及酊剂。由以鲜侧柏叶及墨旱莲、花椒、何首乌、红花、硼砂、山柰制成的椒莲酊剂,具有良好的益肾活血、祛脂生发的作用。霸王公司生产的中药育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有效率为 62.2%。复方侧柏叶溶液以清热凉血,祛湿除痒为法,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患者,见效快且疗效佳。以温通经脉、养血活血化瘀为治法制成的生发软膏,使用时配合局部按摩可获良好疗效。
针刺治疗:针刺可以对脏腑的气血阴阳进行整体调整,使机体达到一种阴阳平衡的调和状态。在实际应用中针刺疗法可以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外涂中药药液或中药内用,常达到较好的疗效,且能够减少复发。临床治疗有采取毫针刺法联合五苓散,取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内庭、阴陵泉,使用泻法,清热祛湿健脾,标本兼治,治疗效果较好。头三针治疗脂溢性脱发可有显著疗效,健脑穴与防老穴为两处固定穴位,上星穴为机动穴位,若患者头皮瘙痒严重则可加用大椎穴。引气归元针法治疗效果较好,穴位选用足三里、丰隆、关元、气海、三阴交、太冲、中脘、下脘穴,健脾益气兼行气,试验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促进气血运行、行气通络的作用。实际应用中有于血海、足三里穴进行艾灸,同时于太冲、三阴交、合谷、外关及局部脱发部位进行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患者前额处新发生长速度明显增快。
其他治疗
预后
经过规范而有效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秃发症状可获得缓解和改善,但需要长期维持治疗。雄激素性脱发随着病程进展是会逐渐加重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早的治疗干预,毛发密度会逐渐减少。
治愈性
本病目前无法彻底根治,需定期复诊,长期随诊。治疗初期应每月复诊一次;病情稳定后每三到六个月复诊一次。
并发症
本疾病无明显并发症。
严重性
雄激素性脱发通常不严重,因为其是遗传因素导致的生理性脱发,一般不会引起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雄激素性脱发是因为遗传使毛囊对雄激素敏感,导致毛囊逐渐退化,进而引起脱发。由于该脱发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且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不算严重。
但若患者有家族史,则可能在年轻时就出现明显的脱发症状,此时病情相对比较严重。
预防及日常护理
日常护理
日常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避免挑食、节食,但应适当限制高脂饮食的摄入。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愉悦。
预防
雄激素性秃发和遗传有关,难以预防。但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头发脱落的程度。
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扎过紧的发型,如圆或马尾辫。避免过度地扭曲、搓或拉扯头发。
学会自我放松,保持愉快的心情,减少烦恼,作息规律,适当锻炼,避免劳累。
外出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头发免受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会伤害头皮,导致头发变脆、易脱落。
发展史
在传统医学中,有许多关于脱发的记载。雄激素性脱发,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蛀发癣”等,许多医书上有斑秃、产后脱发等相关记载。雄激素性脱发最早被称为“虫蛀脱发”是在《外科全生集》中存在相关记录。雄激素性脱发是以头皮部毛囊逐渐小型化为显著特征,并涉及到毛发生长周期的改变,最终毛发较前细软后脱落不再生。毛囊的生长过程大致分为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和脱落期,这是一个长期且连续的过程。AGA 患者毛囊的主要变化是生长期时间的缩短,休止期时间延长,因而导致新生头发的长度逐渐变短,正常毛囊发展为小型化毛囊,最终形成脱发,甚至不再生。雄激素性脱发是以头皮部毛囊逐渐小型化为显著特征,并涉及到毛发生长周期的改变,最终毛发较前细软后脱落不再生。毛囊的生长过程大致分为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和脱落期,这是一个长期且连续的过程。AGA 患者毛囊的主要变化是生长期时间的缩短,休止期时间延长,因而导致新生头发的长度逐渐变短,正常毛囊发展为小型化毛囊,最终形成脱发,甚至不再生。雄激素性脱发是从发病原因对该疾病进行的命名,由于男女均可罹患此病,因此该病的名称比较多。对于男性患者而言,英文名称包括androgenetic alopecia,pattern hair loss,male-pattern hair loss,male-pattern baldness等;对于女性患者而言,英文名称包括fe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和female-pattern hair loss等。随着对AGA认识的增多,最为广泛使用的英文名是 androgenetic alopecia。该疾病的中文别名则更多,如雄激素性脱发、雄激素性秃发、脂溢性脱发、脂溢性秃发、早秃、雄性秃等,长期以来诊断名词的不同对患者甚至医师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惑。因此,相关专家认为有必要对该疾病进行统一命名,有利于更好地规范诊断和治疗,促进科研和学术交流。“秃发”强调的是头发脱落后的一种结果和状态,是脱发的一种可能结果,而“脱发”强调的是头发脱落的过程和症状,通过对其进行分级后可针对性地给予合理治疗,及早干预可能会防止其发展成为秃发。
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关于外用米诺地尔溶液治疗男性AGA的报道,推动了随后2%和5%米诺地尔溶液的获批上市。在此后的患者用药观察过程中,因溶液剂型刺激性等缺陷,泡沫剂型的米诺地尔逐渐被开发出来,用于尝试修复这些缺陷,继而ROGAINEⓇ作为米诺地尔溶液剂的改进版于2006年获FDA批准上市。然而,目前国内尚无5%米诺地尔泡沫制剂上市,其使用尚未得到广泛推广和普及,因而关于中国人群使用5%米诺地尔泡沫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研究仍处于较为空白的阶段,亟待探索。因此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创新点所在。国外研究外用米诺地尔溶液临床疗效有长达48周、132周(2年9个月)甚至4年半至5年的报道,也有关于米诺地尔泡沫剂的国外研究在分组揭盲后又继续进行了长达52周的开放标签的延长观察安全性的研究,些相比本研究仅随访了患者用药24周的疗效及安全性,稍显不足,需进一步加以改进。
参考来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5 10:13
目录
概述
分型
流行病学
病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