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18
雅克-18
雅克-18是苏联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生产的一种双座初级教练机
发展历史
雅克-18是由苏联雅克夫列夫实验设计局于1946年设计生产的双座初级教练机北约组织为它起的别名是“麦克斯”。该设计局的时任总设计师雅可夫列夫衷情于航空体育运动,在二战前已经设计了极为成功的UT-2体育运动机,共生产了7150架,是苏联当时生产最多的初级教练机。1945年,该局在UT-2L和MV型的基础上设计出了雅克-18,主要目的是取代原来的雅克-5教练机。
1945年末首次试飞后,雅克-18投入批量生产。雅克-18是构架式机身、下单翼的初级教练机,为空军训练用的基本机种。雅克-18的最大平飞速度为每小时248公里,最高升限4000米,如果以最经济耗油量的速度飞行,最大航程可达1000公里。座舱内的航行仪表及设备,可用于夜航训练。雅克-18稳定性好,易于操作,起飞滑跑距离仅需205米,起落架可收放。
雅克-18除原型外还有7种改型。其中包括增装了大功率发动机并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的雅克-18A和专供特技飞行使用的单座舱型雅克-18Ⅱ。后者在国际航空比赛中曾多次赢得冠军的荣誉。
到1967年止,共生产各型雅克-18飞机8000架,内含1240架可载乘客3人的运输机改型——雅克-18T。18型教练机在前苏联和前华沙条约国家中曾大量用于航校和航空体育部门的训练和表演。
性能参数
使用情况
除了在苏联红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初教-5)中大量生产使用外,雅克-18也曾在波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孟加拉、保加利亚柬埔寨捷克、东德、埃及几内亚匈牙利伊拉克朝鲜等国空军中作为主力教练机。其中,从1957年开始在阿富汗空军服役使用的雅克-18甚至到2001年才正式退役。
雅克-18至今仍现存约有40台左右,分布于不同的空军博物馆中。
中国制造
引进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迫于空军训练急需,中国从苏联首批进口了20架雅克-18型飞机,由满洲里铁路运至中国。1950年1月,“雅克-18”正式在中国空军航校用于飞行训练。1950年周恩来致电斯大林,要求增加订购24架“雅克-18”飞机。据统计,中国分批先后引进雅克-18教练机总计276架。鉴于中国对空军教练机需求量的日益增大,苏联政府最终决定将“雅克-18”型飞机及其发动机的制造权转让给中国。
仿制
1951年,中共中央要求国有航空工业力争在3到5年内,从修理起步,逐步过渡到争取能够仿制苏联教练机和歼击机。1951年4月23日,国家航空局决定建立南昌飞机制造厂。
1951年5月13日,第一批建设者到达江西省南昌市,在国民党政府与意大利1934年合建的“国民党第二飞机制造厂和航空研究院”的旧址上开始了工厂重建。当时南昌飞机制造厂的条件非常简陋,只有一条1500米的碎石跑道、一座厂房、七座旧机棚和30多台旧机床。
经过艰苦奋斗,建厂不足5个月该厂就开始修理从朝鲜战场上转运下来的飞机,1951年年底就成功维修了雅克-18型飞机38架。从1952年起,中国航空工业部门结合飞机修理开始试制部分组件。1953年开始试制雅克-18飞机大部件,年底试制成功全部主要部件。1954年2月,苏联将雅克-18的全套图纸资料移交中方。1954年4月,中国空军急切需要初级教练机,南昌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条件,仿制工作开始。
首飞
1954年4月1日,南昌飞机制造厂正式接受试制雅克-18的全机任务。3个月后,第一架中国国产雅克-18型飞机组装完成。国产雅克-18飞机最初命名为“红专-501”,1964年11月1日改名为初教-5(CJ-5)型飞机。
1954年7月3日,南昌飞机制造厂仿制的雅克-18型飞机在南昌首飞成功,根据国家鉴定委员会的结论,认为该厂制造的雅克-18型飞机性能符合技术条件规定的要求,可以成批生产。
值得称道的是,这种飞机装用的M-11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也是我国自己生产的。
意义
雅克-18型飞机一举试制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由修理走向制造迈出了决定性、历史性的一步,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参考资料
雅克-18.中国飞机全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2:05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