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二铁路自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南站至中蒙边境的二连浩特,全长331km,是联接乌兰巴托、莫斯科的国际联运干线。
基本概述
集二铁路自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至中蒙边境的
二连浩特,全长336km,是联接
乌兰巴托、
莫斯科的
国际联运干线。
线路横跨丘陵地区和剥蚀戈壁大平原,勘测条件恶劣。
1952年进行勘测设计时采用1524mm轨距,1953年5月开工,1954年底通车。1956年1月
中国、
蒙古、
俄罗斯三国联运通车。
1965年10月又将宽轨变为准轨,并把交接工作和换装设备由集宁南站移至二连站,全线设车站23个。
集二线由
京包线的乌兰察布集宁南站出岔至国境站二连站,与蒙古国铁路相连,为中国通往
欧洲的另一条通道。使
北京到
莫斯科的距离比经
满洲里的运程缩短了1141km。全线采用
内燃机车牵引。
车站站点
集宁站
二连站
地理气候
地貌以
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平均海拔1000m左右,在山地向
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
谷地和
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
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中、新生代时受
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存在着两个全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 ,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年平均气温为 0℃~8℃,气温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为12℃~16℃。年总降水量50~45mm,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降水量达486mm,西部的
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mm,
额济纳旗为37mm。
蒸发量大部分地区都高于1200mm,
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200mm,
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200mm以上。内蒙古日照充足 ,光能资源非常丰富, 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3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
其中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高原达50天以上;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
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历史背景
1956年1月3日,国际联运铁路干线
集宁至二连浩特铁路修建完成并与蒙古铁路接轨。这条铁路沿线人烟稀少,气候多变。有三万多民工参加施工,1400辆牛车和马车参加运输物料。草原戈壁干旱缺水,离施工地点最近的水源也在9公里之外,严酷的自然条件给筑路员工带来许多困难。
当地牧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们用骆驼将水驮运到工地,以解决用水问题。铁路工人在修路期间给牧民放电影,免费治病,铁路员工与沿线少数民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集二铁路被称作是一条蒙汉民族团结幸福之路。
绿色屏障
为了改善集二铁路线两侧风沙肆虐的状况,保证集二线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铁道部和
呼和浩特铁路局决定投资2.5亿元建设集二线铁路沿线防护林带。由呼和浩特铁路局数百名职工组成的植树大军已经奔赴铁路沿线的植树地点植树,这标志着集二线铁路绿色通道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集二线铁路全长335.6km,是中国连接
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铁路干线。由于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导致
沙尘暴频发,集二线铁路遭受沙害的路段已经长达202km,其中仅2002年集二线铁路就发生沙化断路事件91次,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和铁路行车安全,并给铁路运输企业、客户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改善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以保障集二线铁路的畅通,铁道部及呼和浩特铁路局决定实施集二线铁路沙害治理工程。据悉,工程第一阶段将主要在集二线的赛汗塔拉至郭尔奔敖包、土牧尔台至白银哈尔两段长约69km的铁路两侧植树约130万株。
呼和浩特铁路局在此项绿化工程中将采用较为先进的单株滴灌技术,并给树木设立支架,以保证所植树木的成活率。
铁路维护
2004年6月29日22时,一场暴雨将
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集二铁路冲毁。正在内蒙古某训练基地训练的驻
邢台市某部官兵接到求救电话后,该部迅速组织了200名官兵,在第一时间冒雨赶到现场。
此时,近400米长的路基已被大雨冲坏,铁轨下的石子被冲走,铁轨变成了“空中桥梁”。
为使这条铁路主干线尽快通车,在铁路有关部门的指挥下,该部官兵迅速展开了抢修工作。晚7时,官兵们终于将中断的铁路重新修复,保证了一俄方列车顺利通过。
2022年7月11日,集二铁路贲红至二连段能力补强工程白音察干站、兰家站同时开通,实现了全线开通的首战告捷,改造后的车站有效提升了运输能力。
建设意义
曾经被誉为“羊、煤、土、气”之宝地的内蒙古自治区,依托资源、区位优势谋发展,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为契机,加快工业和农牧业现代化步伐。
自治区工业已形成能源、冶金、化工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在中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国民生产总值增速连续6年保持中国第一,经济总量由2002年的194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200亿元,成为雄踞北疆的一匹“黑马”。
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需求的增长速度年均保持在30%,内蒙古的经济真正成为“绑在车轮上的经济”。集二铁路的建设极大的促进了内蒙古的地方经济。
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铁路建设不仅打造了“铁脊梁”,而且带来了另一种收获:据测算,每进行1亿元铁路基建投资,将带来0.3万吨钢材需求、2万吨水泥需求。
对于呼和浩特铁路局投资近1500亿元的铁路建设,将拉动450万吨钢材需求、近3000万吨水泥需求,可创造近百万个社会就业岗位,拉动相关行业投资空间870多亿元,这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又是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