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军战役是集团军或相当于集团军的兵力所进行的战役,是一种小规模的战役。
集团军在上级编成内或独立进行的战役。分为集团军进攻战役和集团军防御战役。集团军战役出现于19世纪初。1812年法俄战争和1866年普奥战争,集团军在相对独立的方向上进行了进攻或防御作战。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集团军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有了较大发展,防御战役开始建立有数道断续堑壕构成的纵深防御阵地,采取纵深梯次部署,并频繁实施反突击。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交战国普遍建立了集团军,进行的战役多为集团军战役,敌对双方都力图进攻,战役样式主要是具有遭遇性质的机动战。集团军阵地防御战役有了堑壕、钢筋混凝土工事和由2~4道防御阵地构成的筑垒地域,或由数道连绵的堑壕组成的防御地区;重视步枪、机枪火力和炮兵火力与障碍物的结合,开始建立兵力不大的预备队,初步形成了兵力、阵地、火力、障碍物紧密结合的阵地防御体系。集团军进攻战役增加了突破筑垒地域的新内容,在一个相对狭窄的正面上,集中兵力兵器,实施炮兵摧毁,步兵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集团军战役通常成为方面军战役或集团军群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战后,集团军战役作战空间更加广阔,立体突击、机动作战更为突出;重视打击敌第一梯队和以多种手段实施纵深打击;穿插分割战法得到广泛运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进行了许多集团军规模的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兵团(集团军)防御战役中,建立了以坑道为骨干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主要在战术地幅挫败敌人进攻;实施大胆广泛的机动,积极顽强,反复争夺;依托坑道进行作战,取得了多次重大胜利。根据类型的不同,集团军战役要求也不尽相同。集团军进攻战役的基本要求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立体封锁,纵深打击;穿插分割,迂回包围;协调一致,发挥整体威力;全面保障,连续作战。集团军防御战役的基本要求是:集中主要兵力兵器,扼守主要防御方向;构成立体的大纵深防御体系;顽强坚守与攻势行动相结合,以攻助守或以攻为守;综合运用各种力量和手段实施整体防御;积极顽强,灵活应变。集团军进攻战役的准备,重点是正确选择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合理确定战役部署。在上级编成内遂行战役任务时,主攻方向通常由上级指定;独立遂行战役任务时,自行选择。突破口通常选择1或2个,突破敌人防线后向一翼或两翼发展,或钳形攻击,在纵深合围敌人。战役部署,通常成两个梯队,并建立战役预备队,力求形成围攻部署。第一梯队主要任务是突破敌第一防御地带或第一、第二防御阵地,为后续梯队进入交战创造条件;第二梯队主要任务是向敌纵深发展进攻;预备队一般用于纵深作战或应对意外情况。有时,由装甲部队编成快速集群,迅速插入敌纵深,夺占重要目标和围歼敌纵深集团;编组穿插、迂回部队,割裂敌防御体系,为各个歼敌创造条件。对运动之敌进攻,通常以主力编成突击集团,一部编为预备队,另一部担任阻援或在友邻配合下阻击援敌。战役实施,通常从进攻发起开始。首先以先遣分队消灭警戒、掩护分队,攻占敌前沿前重要地区;而后主力逐次展开,迅猛攻击。攻击前,集团军统一组织火力准备;不便统一组织时,由第一梯队各部队根据统一意图和要求分别组织实施。突击目标,以主要方向和主要突破地段为重点,兼顾纵深重要目标,着眼于破坏敌整体作战能力。第一梯队部队充分利用火力准备效果突入敌阵地,主力迅速向纵深发展,围歼第一防御地带之敌;部分兵力向翼侧卷击,巩固扩大突破口,为后续部队进入交战创造条件。穿插、迂回部队在突破中或于突破前利用敌间隙或薄弱部位穿插、割裂敌人,配合主力歼敌和向纵深发展进攻。第一梯队完成战术突破后,第二梯队即乘势从行进间投入交战,协同第一梯队围歼第三、第四防御阵地之敌或直接突破敌第二防御地带。有时,在第一梯队突破的同时,投入集团军快速集群,利用第一梯队突破效果,迅速突破、穿过敌第二防御地带,乘敌混乱和来不及调整部署之机,打敌措手不及。当敌预先占领第二防御地带时,通常进行短时间的准备后再行突破。当敌使用较大兵力实施反突击时,应组织机动力量迅速抢占有利地形进行阻击,同时使用预备队从敌翼侧攻击,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当敌反突击兵力较小时,则以部分兵力占领阵地阻击,主力在发展进攻中乘势粉碎敌人反突击。当敌利用纵深要点负隅顽抗时,迅速查明情况,断其退路,建立围攻部署,加强地面、空中火力封锁,阻敌突围逃跑,而后选准突击方向,不失时机地发起攻击。战役过程中,须加强侦察,掌握战场情况,力求尽早发现增援之敌,及时采取措施。战役结束时,有计划地组织部队迅速撤离战场,防敌火力报复。集团军防御战役的准备,重点是正确选择主要防御方向和构成坚强的防御体系。主要防御方向通常选择在对集团军威胁最大而又是敌人主攻的方向上。防御体系通常采用地带式,将整个防御地区划分为2或3道防御地带。第一防御地带通常为主要防御地带,是集团军集中兵力防守的重点。各地带之间的距离,依据地形、防御企图和兵力编成而定,要求前后能紧密衔接。有时在第一防御地带前设掩护地带。各地带之间和翼侧的重要地区,视情况构筑中间阵地、斜切阵地及反坦克阵地等。战役部署,通常第一梯队编成较大,给予较多的加强;第二(第三)梯队预先展开部分兵力,主要兵力担负机动作战任务,视情况逐次占领防御阵地扼守第二(第三)防御地带;预备队一般以机动力和突击力强的兵力编成,配置于第二防御地带之后便于机动的位置,主要担负反突击、反空降及增强各梯队防御的任务。在防守重要目标、重要城市时,根据需要构成要塞式防御体系。战役实施,从破坏敌人进攻准备开始。当敌人从行进间发起攻击时,警戒分队充分利用掩护地带既设阵地,在火力支援下,大量杀伤、消耗敌人,迫敌提前展开,削弱其首次突击力量;坚守第一防御地带的部队,集中兵力兵器,与敌反复争夺,阻止敌人突破。当敌突入防御阵地时,坚守部队扼守要点和有利地形,阻止敌人向纵深发展;同时,机动两侧兵力、火力封闭突破口或以机动力量实施反突击,消灭突入之敌。当敌从翼侧迂回合围时,临近部队利用斜切阵地和有利地形,坚决阻击敌人,必要时以机动兵力、火力粉碎敌合围企图。当敌突入纵深时,坚决扼守各要点,并适时机动兵力、火力,实施有重点的反击,改善防御态势;或配合上级反突击,恢复防御态势。在地面作战中,注意防敌空降突击,并严密监视敌纵深活动。对空降之敌,力求将其消灭或重创于着陆之前;当其着陆后,乘其立足未稳速决全歼。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集团军战役编成将更加复杂,机动力和火力将进一步增强;协同作战、机动作战、立体作战将更加突出;战役节奏将进一步加快。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