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崩村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西当村下辖村
雨崩村,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西当村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腹地,坐落于梅里十三峰中神女峰脚下,距县城升平镇60千米,距西当村村委会所在地约10千米,占地面积31平方千米。
名称衍变
雨崩村意为“绿松石堆起的地方”。当地传说,雨崩在很久以前并不被外界所知。后来梅里雪山后有一个老人常到澜沧江边的西当村借粮,西当村人谁也不知道老人从哪儿来,便有人跟踪他,可总是走着走着就不见了。有人想出一个办法,当老人再来借粮时,西当村人说:“这次不借给你青稞,也不借麦子,借给你小米。”他们帮着老人把口袋扛上肩时,乘机在口袋上扎了一个洞。小米一路漏着,村民们紧跟着找到一块巨石下,小米没有了。众人掀开巨石,却发现继续往里面走,发现下面有个村子,雨崩这才被外界发现。
历史沿革
史上属禾氏神翁(又兼称德奔)领地。
民国时,称第二区或云岭乡,为其辖地。
1950年9月,建云岭区,属云岭区管辖。
1968年,区改公社。
1984年,区、乡体制改革,建立云岭区,属云岭区管辖。
1987年,撤区建云岭乡,属云岭乡管辖。
1989~1996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在雨崩村附近搭建大本营准备攀登卡格博峰,雨崩村渐渐被外人所知,随后少量徒步者、背包客等探险型旅游者开始进入雨崩村。
2008年8月,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在雨崩村设立管理站,单独出售门票。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雨崩村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西当村委会,距县城升平镇60千米,距村委会所在地约10千米,分为上、下两村,上村地处东经98°47′23.8″、北纬28°24′03.1″,下村地处东经98°47′33.6″、北纬28°23′26.0″,占地面积31平方千米,占云岭乡总面积的3.3%。
气候
雨崩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南部,属高原湿润气候区,地势起伏较大,垂直高差悬殊,森夏秋季节时雨水比较丰沛,春冬两季时则持续降雪,白马雪山常出现大雪封山现象。整体气候成雨、旱两季。受季风影响较大,降水集中在6~8月,年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
地质
雨崩村地质构造属于三江褶皱带核心区域是亚洲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遗迹带,为澜沧江板块构造缝合线。
地形地貌
雨崩村位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腹地,坐落于梅里十三峰中神女峰脚下,在梅里雪山缅茨姆峰下较为平坦的盆地之中,四面群山簇拥,面对缅茨姆峰和五方佛峰,是梅里地区海拔最高的自然村落,平均海拔在3200米以上,上村海拔3231米,下村海拔3059米,村庄海拔3000~3200米,被神湖山、修行山、本墩山、念打白松山所环绕,外围有缅茨姆、卡瓦让达、卡瓦格博等神山。
植被
雨崩村自然生态植被完整,垂直生态系列明显,依次表现为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温湿性半干旱灌丛及亚高山叶常绿阔叶林、寒温性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及流石滩疏生植被和终年积雪带5个垂直系列,有国有林2万多亩,社有林1.5万多亩。
水文
雨崩村村内有三条小河流过,分别为发源于久刚神山的笑永乔河、发源于苯布扎神山附近的尼塞河与发源于雨崩神瀑的乃农河。三条河在下村村尾汇合,称为曲水永乔河,在尼农附近汇入澜沧江
自然资源
雨崩村所在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区域是世界公认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景观之有金丝猴藏马鸡麂子马鹿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冬虫夏草卷叶贝母珠子参等多种名贵药材。全世界仅剩12个科200多种裸子植物中,雨崩一村就有4个科22种。
雨崩村共有耕地40多公顷,分为基本农田、旱地和自留地。其中分布在平坝子的基本农田约占80%,其他都是山地或坡地,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约占总面积的30%。
村落特色
选址理念
雨崩村为典型的山间河谷型藏寨,雨崩上村平地较少,山体坡度较大,因此上村建筑均因势赋形,沿等高线呈线性布局,通过道路链接各个院落建筑,建筑朝西面向雪山峡谷,拥有良好的视线景观,而雨崩下村则和上村形成了迥异的建筑布局方式,下村为山谷溪流冲击地形,坡度较平缓,建筑则根据用地及农田权属呈点状灵活排布,白墙灰顶的藏式建筑掩映在山林农田间。
空间布局
雨崩村的乡村聚落由居住空间、生产空间、公共交往空间、交通空间和其他自然空间构成。其中居住空间拥有94栋房屋建筑,生产空间则是村民房前屋后种植青稞的田地和放牧牛羊的草场,公共交往空间集中在上村的小卖铺周边区域和下村的些里崩寺附近,这些区域是村民信息交换和节庆祭祀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
雨崩村村民的房屋总体呈放射状围绕中心广场伫立,村口的玛尼堆和风马旗起到了明确聚落边界的作用。宗教构筑物为影响雨崩地区民居布局和景观配置的重要因素。在村庄的中心活动广场上建有藏式白塔,为典型的倒钵型喇嘛塔,建筑材质为砖砌,是雨崩村民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地方。在通往神湖、冰瀑和冰湖的路上,有大量的玛尼堆和重重的经幡,多聚集在水源丰富的小溪边和高山节点处。除了宗教的象征意义,玛尼堆还作为区分场地的界石。雨崩地区的玛尼石堆多为石子的随意堆积,在冰湖一带也有刻意堆积成宝塔型的。大到几平方米,小至几平方厘米,取决于周围建筑物的重要性以及人口的密集程度。风马旗,藏语称“隆达”,则有一路顺风之意,除了吉祥的寓意,有界限聚落边境,为亡灵超度许愿的实用意义和宗教象征。
建筑特色
雨崩村建筑以村中传统工匠建造,土木结构为主。雨崩村的藏族民居是传统的方形三层或四层土掌房人字顶,底层关牲畜,上层住人,顶层存粮草。房顶上插有经幡。屋内火塘及神龛地位尊崇,一般设在房屋上层。建筑以坡屋顶建筑为主,属井干结构和夯土墙的混合形式。平面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大门开在西边。典型营造方式为两楼一底,底层用于圈养牲畜,牦牛、骡子、马匹都混养于此,同时兼作厕所。建筑1~2层有木梯可供上下。2层为家庭活动的中心,大门南端有一带小阳台的走廊,供晾晒、休息、眺望之用。房屋内部主要分为两部分,右边有一至两间小房,供堆放杂物或临时住宿之用。左边是正房,是接待客人、饮食起居的活动中心。正房中均设一火塘,以木炭生火,上面放置铁锅或水壶,供煮饭、烧水、炒菜之用。在火塘周围设座榻,供客人休息、烤火。
阁楼多用作储存粮食、干草。正房立面通常设前廊,山墙屋面出檐明显,配以方形的藏式斗拱出挑,梁部的雕刻精致。建筑多建于平缓地带或小坡地形,底层全为泥石墙身,2、3层则采用木板排列为墙身。除大门外一般无装饰。内墙的装饰简单朴素,将三分之一的中砂与三分之二的黄土搅拌均匀后在内墙涂抹均匀,如果用于底层墙面,要掺杂一些青稞草,以防干裂。外墙统一粉刷成白色,体现了藏族人民尚白的宗教习俗。居屋顶多以木瓦覆盖,材料选用抗腐蚀性强的木材,例如红松。铺设方式为简洁的搭接错缝铺盖。
经济社会
人口
据2013年统计,雨崩村一组有18户,82人,二组有19户,84人。截至2022年,雨崩上村与下村共有52户189人。雨崩村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其境内主要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和宁玛派,每个寨里都有佛塔或经堂等,为村中平时进行佛事活动的场所,村寨都在寨口或要道上建造用玛尼石堆砌成的玛尼堆,每家每户设有专门的经堂,以供奉佛法僧三宝,每个家庭在房顶设有“生格”,用来挂经幡、烧香台。
经济
雨崩村村民以种植青稞和小麦、畜牧为生。2018年后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生产经营和房屋出租。
2018年,德钦县云岭乡冰湖探险有限公司成立,开发雨崩村的徒步产业,全村共计53家客栈,淡季每天入住雨崩的游客在300至400人次,旺季达到1000至1500人次。
村落建设
2019年至2020年,雨崩共先后完成了上、下两个小组间的联络道路和入户道路的硬化,共计12.91千米,铺设村内石板路6千米,2020年,雨崩村启动美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项目,在上海嘉定区对口帮扶支持下,雨崩村对白马主坡至神瀑的人马驿道进行改造,铺设石板路。
2022年,德钦县和嘉定区实施雨崩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雨污分离项目在雨崩村上组新建排污主管道5500余米,支管2000余米,建起了1座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历史文化
传统民俗
雨崩村是一个典型的藏族村落,居民保留着传统的藏族生活方式和习俗。每年举行如藏历新年、酥油花灯节等藏族节日。每家每户都有佛龛经堂来开展祭祀礼佛等活动,除了每天早起的煨桑,还要定期到下村的些里崩寺转转经筒、点酥油茶、念经祈祷。
雨崩村内的日常工作由相当于村长的“伙头”实施管理,村民称其为“木西”,“木西”由每家派出的代表组成的“桑蕊”会选举产生,村民参事议事的场所往往是下村的些里崩寺,或者村长家里,形成了乡绅自治的社会结构。
雨崩村处在梅里雪山转山路线上,每年秋末冬初都有大量的藏民着藏式服饰持转经筒穿梭在雨崩,转山朝觐的藏族会在沿途的溪流石滩上用溪石堆起塔型的玛尼堆,以期得到神灵的保佑。
艺术
雨崩村的藏族民间文学蕴量较为丰富,除了有整理成文的《格萨尔王传》史诗,还有藏族起源故事等各种民间故事,更为常见的是在节日喜庆、婚礼等活动中少不了的说唱词及歌词等;还有大量的谚语。
风景名胜
些里崩寺
些里崩寺是雨崩下村村中央的一座小庙,在噶玛巴大师撰《内转经圣地志》中,雨崩村是西方极乐世界在人间的显现,居住在雨崩的人们,都是空行母和空行勇士(男性空行)的化身。《圣地文》中说,朝拜些里崩,能消除一百劫的罪业。雨崩下村的小坝子,叫“乃钦曲香”,是卡瓦格博神的供桌。些里崩庙的地基高出雨崩村,是乃钦卡瓦格博的法台,藏语称之为“曲尺崩顶”意为法台坝。
日吹闭关房
日吹闭关房在曲纽崩顶美丽的草坝上方的小山包上,为木结构房,是古代高僧修行的闭关房。一层楼,入门分四间,都是很窄小的空间,只有一门,所说是一位叫扎安的老修士在这里修行而得道成就。现经修缮仍为僧人修习之处。
雨崩神瀑
雨崩神瀑位于云南德钦县云岭乡境内的卡瓦格博峰南侧,周边圣山环绕,是朝拜雨崩内宫各圣地的终点,由三条瀑流组成,其中两条不大但以其灵异而出名。
息瓦农牧场
从扎嘎下山到河边,再从木桥过河到东,进入一片很开阔的草甸,是雨崩村的息瓦农牧场,当地人称为笑农,从冰湖流下来的大河雨崩上村河从草地中央流过,四周是森林,森林之上是林立的雪峰。
乃钦拉措
乃钦拉措,即雨崩冰湖,意为卡瓦格博神的生命之湖,石山将冰湖与笑农牧场隔开,石山上长着很多小叶杜鹃,微风吹来,芳香四溢,所以山名“色格扎”,意为“杜鹃香山”。冰湖之水从香山的东边山脚下打开了一道缺口冲出禁锢,奔流而下。从周围雪山上流下来的冰雪之水,蓄积而成了这一弘高山湖泊。
荣誉称号
2013年8月,雨崩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旅游信息
雨崩村距县城升平镇60千米,距村委会所在地约10千米,仅通过驿道与外界相通。2020年8月21日,迪庆州旅游业联合会发布迪庆旅游2020年诚信指导参考价,雨崩景区85元/人(门票80元,保险5元)。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14:47
目录
概述
名称衍变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