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香》是清代
石成金著小说,孤本,现藏于
上海图书馆。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石成金生活的时代,正是满清王朝巩固了统治的所谓“盛世”时期。但是,中国封建社会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不了其躯体的日渐衰朽。农民革命风起云涌,新思想潮流奔腾流淌,严酷的文字狱激起的反弹深藏于知识文人的心灵……,这一切都在积聚着埋葬这个封建王朝的强大力量。然而,他毕竟生长在“中国太平之世”,过着“布衣蔬食,饱暖无灾”的生活,对清王朝的统治依然留恋。其毕生研读圣贤经书,苦攻举业文章,说此皆为“修齐治平之学”,“以为报国安民之资”,终于荣登进士,官援知县,成为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下层官员。告老还乡后,潜心著书,其基本立场仍然是要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他奉劝世人的那一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类的说教,目的是要弘扬传统的封建道德,全书大大小小数百人,上至丞相、状元,下至平民百姓,举凡社会上的三教九流,诸般人等,都可分为善、恶两类。为善者皆有好报,为恶者都有恶报。一切“现在榜样,报应分明”(第六种《洲老虎》)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无疑对稳固封建统治有利,但客观上也对淳化民风,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抑制奸邪横行有所裨益。
石成金在《雨花香》中还宣扬了安贫乐福和随遇而安的思想。其第一种《今觉楼》就是如此。小说借助陈画师这一艺术形象告诉人们:“人能安分享乐,病也少些,老也老得缓些,福也受得多些,寿也长些”。作者反复强调:“世人要享快乐,只须在心念上领略,则随时随地俱享快乐,切莫在境界谋求,不独奢妄难遂,反多愁苦无休”。其后,石成金特意附了自叙体《惺斋十乐》一文,力图现身说法,以增强其艺术力量。类似的劝世之作,充斥于《雨花香》全书。它固然能熄灭世人反抗黑暗现实之火,但对追求非分欲望的各色徒众也是一种约束。由上观之,尽管《雨花香》全书笼罩着浓烈的因果报应和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等思想,读者还是不能对其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尤可注意的是,在历史的转折关头,石成金和多数知识文人一样,已隐约地预感到封建统治必将灭亡的命运,所以执笔加入了鞭挞它的大合唱。《雨花香》的不少篇章在表现上述各类思想的同时,于客观上也描写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生活,对人们认识处于大崩溃前夜的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有一定的意义。
艺术特色
《雨花香》在艺术上并无多少可取之处。它只是对生活中发生的实事加以记载而已,但由于作者在表现思想主题时,能注意人物的描写,所以不少篇章仍有可读之处,人物性格也较为鲜明。如上述例举的周正寅、孔县官以外,第二种《铁菱角》中的汪于门,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石成金能紧扣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反复渲染,其笔下的不少人物较为鲜明、生动。这是《雨花香》在艺术上成功之处。但是,由于作者的本意主要在于弘扬封建道德,所以这些小说中的人物身上大多涂抹上一层陈腐的说教油彩。为了凸现作品的思想主题,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石成金插入了大量议论,甚至在部分小说之后,又附上自己撰写的其它劝世文章。这从小说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有“蛇足”之嫌。
作者简介
石成金,字天基,号觉道人、腥斋。他出生于“衍桥墅之望族”,是扬州劝善家、清初话本小说作家,代表作有善书《传家宝》、小说《雨花香》四十种、《通天乐》十二种。关于石氏的生年,有顺治十六年(1659)和顺治十七年(1660)两种说法,至今尚未定论,卒年不详。但是根据《传家宝初集》中蔚子江先生赠言“(石成金)鸿福八十”可知他颇为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