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沙沙沙》是当代作家
王安忆创作的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北京文艺》1980年第6期。
内容简介
雯雯在一个雨夜下晚班,没有赶上末班车,路遇一个陌生的小伙子,这个陌生而又热情的小伙子骑着自行车载她回家。一路上,雯雯对这个小伙子由戒备到信任,最后竟然产生了好感,内心重新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后,雯雯一直期待着能够再次邂逅那位小伙子,可那位小伙子却一直没有出现。雯雯一直盼望着,坚信美好的爱情一定会实现。
创作背景
王安忆曾在文章中写道,她在写了几篇六千字以内的儿童小说以后,尝试写作了第一篇所谓的成人小说,即《雨,沙沙沙》。她常常将《雨,沙沙沙》作为自己短篇小说第一阶段的开始。
人物介绍
雯雯:主人公雯雯是一个返城知青,她有着少女对于爱情梦想的渴望,雯雯插队前曾对爱情充满绮丽的幻想。她相信爱情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在等待她。爱情在她心中是一幅透明的画,一首无声的歌。这是至高无上的美,无边无际的美,又是不可缺失的美。虽然她也曾经历了初恋的失败,但她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丝毫没有改变。
男青年:一位骑自行车路过的男青年。他以为雯雯在喊他,便叫她坐在车后,送她回家。在雯雯眼里,他的眼睛很大很亮,清清澈澈,好像一眼能望见底。雯雯注意到他的肩膀很宽,恰好为她挡了雨。当小伙子自夸身体很棒时,雯雯便看到他的脑袋上腾起一缕热气。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王安忆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返城知青的爱情投以关注,主要体现在对返城知青美好爱情理想的表达。其中一类是知青返城之后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执著坚守,注重纯粹美好的两性感情,排除了非感情之外的因素,因此,这类爱情带有浓重的唯美理想色彩。《雨,沙沙沙》体现了这样的爱情内涵。它主要写返城知青少女对爱情梦想的渴望和执著追求。雯雯曾对爱情充满幻想,可她的初恋在插队前,因两地分居的户口和生计问题,被男友的“我们不合适”击得粉碎,但雯雯对爱情的追求并没有改变。返城以后,雯雯拒绝了介绍式的找对象方式,她要自己寻找爱情。那个雨夜,一位陌生小伙子骑自行车带她回去,一路上雯雯由对他的戒备到信任,直到产生好感的过程。后来她总是期待着能再见到雨夜中的那个小伙子,但他一直没露面。然而,雯雯坚信,自己期待的美好爱情一定会实现。这篇小说表现出一个年轻女知青浪漫而执著的爱情理想,它既清晰又坚定,呈现出唯美色调。
艺术特色
小说结构
雨夜遇到的男青年主动带她回家,使得雯雯顿起疑心。先是以为他有歹意,后来想到他是见机行事的“马路求爱者”;男青年走后,雯雯又认为他是放长线钓鱼、产生了一系列的疑心、推测,但男青年从此没有露面。小说的事件过程是“从有到无”,而雯雯的心理过程是“从无到有”,由不信任到信任。情节线与心理线的逆反交叉,使小说的结构显得既严谨又巧妙。
作品评价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翟业军:短篇小说《雨,沙沙沙》中的雯雯在“发痴”中走入一场梦境,梦中的她卸去现世的计算和因果,思索起爱的可能性的问题。作为“处女作”的《雨,沙沙沙》之于王安忆的创作生涯,是一份隐喻:王安忆就是要在梦碎的现世中开创出一重梦的空间。
天水师范学院文传学院教授马超:1980年王安忆的短篇小说《雨,沙沙沙》以饱蕴的浪漫诗情和少女所特有的纯真、稚气和幻想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并奠定了她前期创作的基调。
作者简介
王安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长篇小说代表作有:《
长恨歌》《
富萍》《
启蒙时代》《
天香》《
匿名》等。《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启蒙时代》获第二届红楼梦奖评审团奖,中篇小说《
流逝》《
小鲍庄》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本次列车终点》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王安忆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6年获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