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荷载 (snow load )建筑学术语,指作用在建筑物或构筑物顶面上计算用的
雪压。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屋面上的雪荷载,是由积雪形成的,是自发性的气象荷载。雪载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依据气象资料而得的各地区
降雪量、
屋盖形式、建筑物的几何尺寸以及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情况等。
我国原荷载规范《荷载背后规范》 (规结1—58)中《全国最大雪深分区图》是根据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雪深资料绘成的,站点少,资料年限短,因而可靠性较差。同时由历(各)年最大雪深的平均值乘以全国统一的平均积雪密度200kg/m3来确定,是不太合理的。因为各年的积雪重量差别很大,往往影响建筑结构安全的是某一次极端最大积雪重量,并不是各年最大积雪重量的平均值,根据实测资料,我国各地区的积雪密度也不相同,采用全国统一积雪密度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TJ 9-74)在修订时调查了全国17个省(市、区)的积雪情况,使用1951~1972年统计数据,对有积雪密度观测资料的地点,直接用每年的最大积雪重量作为统计样本,按皮尔逊Ⅲ型曲线进行计算,求得30年一遇的最大积雪重量,在缺乏
积雪密度资料的地点,仍统计30年一遇的最大雪深,然后乘以地区平均积雪密度,作为
基本雪压值。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温带,一般地区降雪期不到4个月。主要在东北、内蒙古、新疆和青海等地区,冬季严寒时间长,积雪厚,由于气温低,积雪后可能整个冬天不化,老雪复以新雪,使之雪压增加,如新疆
阿尔泰山区,雪压值在lkN/m2以上。华北、西北大部分地区冬季严寒时间较长,温度亦低,但水气不足,
降雪量并不大。但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冬季严寒时间虽不长,有时一冬无积雪,如果遇到寒潮南下,温度较低,水气充足时可降很大的雪,例如,1955年元旦,江淮一带大雪,江苏南京积雪深达51cm,安徽正阳关雪深52cm。华南、西南地区,冬季很短,降雪很少,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无雪地区;因此雪荷载的确定,应从各个地区实际的气象条件出发,合理取值。
雪载值,一般占整个
屋盖结构自重的10%--30%,这样大的雪载,往往使得各种屋盖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形,尤其在严寒多雪地区,大雪之后,屋盖结构不仅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有时还遭致结构破坏。而在屋面低凹处更为严重,由于雪的堆积而形成局部地区很大的超载,且一般屋盖结构安全度偏低,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慎重对待,妥善处理雪载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