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鹰601
极地固定翼飞机
雪鹰601是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原型机为美国巴斯勒BT-67运输机(Basler BT-67)。雪鹰601可搭载多种科学观测设备,是高效的科研平台,是拥有集快速运输、应急救援和航空科学调查于一体的多功能固定翼飞机。
历史背景
在雪鹰601服役以前,中国南极科考队曾使用过国产直9以及俄制的卡32直升机。虽然直升机起降灵活、方便部署,但由于航程小,载重量低,并且受环境影响大,难以承担重要的运输物资任务。2011年11月8日,一架科考队的卡32直升机在执行任务时坠毁,虽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却引发科考队使用固定翼飞机的想法。
设计原型
雪鹰601是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原型机为美国巴斯勒BT-67运输机(BaslerBT-67),绰号“涡桨达科塔”,该型飞机是以二战名机C-47运输机(曾被评为“世纪飞机”,是20世纪使用最广泛的飞行器)的机身配合现代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航空电子设备的特殊飞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在南极恶劣环境下安全飞行,并已在南极成功使用、成熟可靠的多用途固定翼飞机,具备人员快速运输、应急救援和科学调查三种功能。由于该型号的飞机能在地面环境温度零下50摄氏度以下使用,能够满足中国在南极地区的飞行保障条件要求。
巴斯勒BT-67的造价约9000多万人民币,以托管的形式加入国外的南极航空网络来拓展飞行范围,没有为极地使用进行特殊改装的此型飞机造价在600万美元左右。
“雪鹰601”是为中国南极科考特别是远距离内陆科考特别定制改装的机型,采用了超过数十项专门适用极地环境飞行的技术专利配置,不仅作为后勤保障平台可让科研人员和设备更快速抵达科研现场,同时飞机本身也是一个移动的“实验平台”。
改装命名
2011年,中国购置了巴斯勒BT-67,经过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孙波博士主导、与美方合作共同制定的改装后,根据国家海洋局批准,中国首架南极考察固定翼飞机命名为“雪鹰601”。
技术特点
基本款的BT-67是一款多用途的通航飞机,只有再经过改进,才可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特种飞机。为南极科考队定制的雪鹰601的BT-67就是专门在极地实行作业的特殊型号。
雪鹰601在外观上与DC-3最大的不同为安装了可拆卸的滑橇式起落架。滑橇式起落架虽然增加了飞机的重量,并且不能在飞行过程中收起,但在南极多雪的简易机场起降时,能保证飞机不陷进雪地。除了常规的航电设备,雪鹰601还装载了地磁仪、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等特殊装备,并在机翼下添加了网状天线。在执行运输任务时,雪鹰601一次可以运载19人。
雪鹰601上装载的科考设备主要包括冰雷达系统、航空重力仪、航空地磁仪、机载激光雷达系统、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等。这些先进的科考设备主要用于探测南极冰盖内部结构、揭示南极冰下基岩构造、探究南极冰盖下水系形成、南极冰下盆地沉积物特征、在南极开展地质填图、环境地质调查等科学研究。
性能数据
服役进程
2015年12月7日,雪鹰601在中山站附近成功试飞。
2015年12月22日,雪鹰601于10时35分从内陆冰盖机场起飞,经过1小时50分钟的飞行,抵达520公里之外的泰山站雪鹰601成功降落泰山站机场。
2016年1月9日20时54分,雪鹰601成功飞越位于南极冰盖最高区域、海拔超过4000米的南极昆仑站。然后,飞机不落地持续飞行,安全返回中山站。这标志着雪鹰601具备了投入极地考察使用的条件。由于冬季南极天气恶劣、低温酷寒不利于飞行和保养,“雪鹰601”将不在南极越冬。据悉,完成首航任务后,“雪鹰601”将从中山站起飞,经停澳大利亚凯西站飞到美国麦克默多站。再从麦克默多站飞到美国南极点的阿蒙森·斯科特站,从南极点飞到英国罗斯拉站。最后从罗斯拉站离开南极,经过南美大陆,返回北美大陆的加拿大托管公司。
2017年1月8日,雪鹰601于当地时间14时35分成功降落在位于南极冰盖最高区域冰穹A、海拔超过4000米的昆仑站机场,并于当地时间19时50分成功从昆仑站起飞返航,实现了该类飞机世界上首次在此降落,在国际南极航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2017年11月,雪鹰601执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向南极中山站运送2.5吨蔬菜、水果等补给物资。
2018年2月,中国南极中山站22名度夏科考队员乘坐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撤离中山站,到澳大利亚戴维斯站,再搭乘美国C130军用运输机到澳大利亚凯西站,之后换乘洲际飞机离开南极飞到澳大利亚后回国。这标志着中山站完成了度夏科考任务,转入越冬科学考察阶段。
2024年2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南极冰盖国际合作“环”计划航空调查任务。在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中,考察队员依托我国极地考察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澳大利亚莫森站和日本昭和站的协助下,成功获取了我国中山站至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冰盖边缘的详细冰厚、冰下地形等科学调查数据,为精确评估这一区域的冰量流失状况和冰盖不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4年3月1日消息,“雪鹰601”已顺利完成了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的所有飞行任务,正在转场离开南极。该次考察期间,“雪鹰601”共飞行44架次,圆满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其中,“雪鹰601”成功执行了由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发起的南极冰盖国际合作“环”计划航空调查任务,填补了东南极中国中山站至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之间冰盖沿岸的关键数据空白区。这将为精确评估这一扇区的冰流量和冰盖不稳定性提供重要依据,有效提升中国在南极科学考察领域的影响力。
总体评价
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在南极拥有集快速运输、应急救援和航空科学调查于一体的多功能固定翼飞机。
雪鹰601的服役,标志着中国南极考察在完全航空支持野外作业能力上进了一大步,在高精度南极冰盖航空遥感观测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也意味着中国南极科考逐步从参与者变为引领者。
至此,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英国和德国之后,第5个拥有具备快速运送、应急救援和科学调查等多功能极地固定翼飞机的国家。
这是几代中国极地科考人的期盼。“雪鹰601”的南极首航,标志着中国南极考察开始迈入“航空时代”。中国极地航空体系建设正在“谋局落子”,中国南极考察模式的升级换代,考察效率和成果的大步提升,指日可待。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3 21:52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设计原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