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拼音:lí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零”的古字作“
霝”,始见于商代甲骨文。“霝”的甲骨文是雨字头下有三个方块,代表雨点。零的本义是零星的雨,由本义引申为雨、霜、露等降落。又由降落引申为落涕、泪,如:感激涕零。又由雨、霜、露等降落引申为凋落、凋零等。由本义又引申为零碎不整的。“零”又有数字义,指数的空位。“零”的数词义是近代产生的,古代汉语并没有这个含义。
文字源流
“零”是形声字,其中“
雨”作形旁,表示下雨;“
令”作声旁,表示音读,是不示义的声符。本义是零零星星的、徐徐而下的小雨。部分学者认为甲骨文“零”字本作“霝”。“霝”在“六书”中属会意字,甲骨文作图1、图2,上部为“雨”,像天上下雨的样子,下面还有具体而微的点缀数量不等的小雨点和几个方块形,方块形可能代表大的雨点。后来因为借用为零碎、零落、零数等意义,而转注为从雨、令声的“零”字,以保留下雨本义,篆文因此写成“零”。
由下雨的意思引申,“零”又表示落下。古语有“涕零”一词,涕是眼泪,涕零就是掉眼泪。古诗有“泣涕零如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的句子,意思也就是泪如雨下。
草木凋落也叫零,这是从降落的义项引申来的。草木的花叶凋谢零落叫“凋零”,也叫“零落”,如陆游的《
咏梅》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用汉字“零”来表示数字“0”概念是较晚的事,大约到19世纪才有明确记载。清代华蘅芳《
学算笔谈》:“名位之数,既俱可用自一至九之各数记之,则其空位当以零字记之,或作一圈以代零字亦可。”后来“零”逐渐成为现代汉语表空位数的统一方式。
因为“零”是数的空位,因此又被用来表示没有、或等于零的。汉语音节中没有声母的音节叫做
零声母。温度计上有“零度”,时间上有“零点”,都指的是起点,相当于没有的意思。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一】【雨部】郎丁切(línɡ)
馀雨①也。从雨令声。
【注释】①馀雨:当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馀”作“徐”。一说,馀雨是零零星星的雨。王筠《说文解字句读》:“窃以今语谓馀日零,或沿古语,故不改。”存参。
说文解字注
徐雨也。
注:徐各本作馀。今依《玉篇》《广韵》及《太平御览》所引纂要订。谓徐徐而下之雨。《小雅》:兴云祁祁。传曰:祁祁,徐也。笺云:古者阴阳和,风雨时,其来祁祁然而不曓疾。引申之义为零星、为凋零。
从雨。令声。
注:郎丁切。古音在十二部。读如邻。
广韵
落贤切,平先来 ‖令声真2部(lián)
零《汉书》云:“先零,西羌也。”本力丁切。
郎丁切,平青来 ‖令声耕部(línɡ)
零,落也。《说文》曰:“徐雨也。”又姓,出《姓苑》。
郎定切,去径来 ‖令声耕部(lìnɡ)
零,零落。郎定切。又鲁丁切。三。
康熙字典
【戌集中】【雨部】 零;康熙笔画:13;部外笔画:5
古文:𡈍
《唐韵》《集韵》《韵会》并郎丁切,音灵。《说文》:馀雨也。从雨令声。
又《玉篇》:徐雨也。
又《广韵》:落也。《诗·鄘风》:灵雨旣零。传:零,落也。又《字汇》:畸零,凡数之零馀也。
又《后汉·高句骊传》:好祠鬼神,社稷零星。注:风俗通曰:辰之神为零星。
又水名。《前汉·匈奴传》:零吾水上。
又《前汉·司马相如传》:通零关道。注:徐广曰:越嶲有零关县。
又《前汉·地理志》:武陵郡零阳,零陵郡零陵。
又《韵会》:丁零,亦地名。通作灵令。
又姓。《正字通》:明成化举人零混。
又与苓通。《庄子·徐无鬼》:豕零也。注:进学解所谓豨苓也。
又《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竝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又《广韵》《集韵》竝郞定切,音令。《广韵》:零落。《集韵》或作𩆖。亦作𩆼。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雨”头的第二笔竖改点,第三笔㇆(横折钩)改㇖(横钩)
【写法】“雨”扁“令”大。“雨”中间竖短,在竖中线。“令”撇、捺从横中线起笔,罩住“”;两点上小下大,都在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音集汇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当地实际发音存在差异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