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文庙,位于湖南省永州市
零陵区东山南麓,又名“县学宫”“先师庙”“孔子庙”“圣庙”等。始建于宋嘉定元年(1208年),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重建。
历史沿革
零陵文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毁于战乱。
明洪武三年(1370年),零陵知县马裕在城南重建,但城南地势较低,雨季来临时潇水水位暴涨,多次被淹。弘治三年(1490年),再次将县学迁到了城北。嘉靖二十四年(1546年),再次迁往城东。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1年),零陵知县刘方至于原址重建。康熙八年(1669年),知县吴志灏对其进行了一次修缮。乾隆四年(1739年),知县徐锡仁改迁到县署后方。乾隆四十年(1775年),因此地地势较低,湿气较重,故在知县黄九叙等人的主持下迁回城东旧址附近高地重建。道光元年(1821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同治八年(1868年),先后三次修葺,均维持旧制。
建筑特点
零陵文庙依山势而建,旧制规模宏伟,是由大成殿、东西庑、大成门、棂星门、戟门、仪门、泮池及崇圣祠、明伦堂、兴贤斋、育才斋、名宦祠、孝子祠、节妇烈女祠、乡贤祠等众多建筑组成的庞大的古代建筑群。现仅存大成殿及东西两庑,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
零陵文庙大量使用汉白玉作为石雕构件用材。汉白玉并不是永州的地方石料,但文庙却大量使用。五龙御路石、石狮、石象、大成殿内供奉孔子的须弥座案台、殿前石柱、大成殿和月台四周的石栏板以及大成殿后的《圣祖皇帝御制至圣赞碑》等使用的都是汉白玉石料,显得素雅而高贵。
主要建筑
大成殿坐北朝南,建于高1.7米的台基上,台基及月台用青石筑砌,两庑各长35.8米,宽9.3米,大成殿是典型的宫殿式建筑,为砖木结构,面阔5间,进深3间,高17.1米;疏朗雄大,歇山重檐,翼角高翘,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正脊置宝鼎。大成殿前檐下有汉白玉柱及青石柱各两根,柱上是龙盘凤舞的浮雕,两根木柱上亦刻着蟠龙、飞凤,额枋为“双龙抢珠”等镂空木雕,殿前石阶有石狮、石象各一对,月台中部前方的石丹墀上有浮雕的大小五条盘旋云龙。
文物遗存
零陵文庙大成殿后存有玉石碑一块,立于青石刻的乌龟背山,碑文系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刻的清圣祖御制《圣祖皇帝御制至圣赞碑》,石碑两边的雕刻精巧。
文物价值
零陵文庙大成殿四周的石围栏和台阶的石脚上,皆雕刻人物及飞禽走兽、花卉,技艺精湛,手法多样,阴刻、浅浮雕、圆雕、高浮雕、镂空雕等,雕琢精致细腻,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和突出的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1956年、1983年,零陵文庙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日,包含零陵文庙在内的
零陵文武双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零陵文庙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东山南麓。
乘坐永州市内公共交通1路、9路至东门巷站下车后,步行400米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