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雷州位于西陆的东南部,北接莽林万顷的云州,东面则与东陆宛州隔海相望。面积约为十一万拓。全境的土地几乎都是肥沃油润的红土,谷物与瓜果一年多熟。城市总是位于水道交汇之处,未开垦的地区多是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
由于雷州植被幽密,水道庞杂,只有沿海港口与少数内陆城市得到了较为密集的开发,人口的绝大部分也聚集在上述地区。与其说雷州是一片完整的土地,不如说它是镶嵌在水流中的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雷州的五大水系蛛网交错,按照水系干流入海口自北而南排列,分别是帕帕尔河、逢南河、锡甫河、托曼多河、乔杜答默河。这五条干流又分出不可胜数的支流,在雷州的海岸线上冲刷出许多港湾与锚地。从地理意义来说,雷州被实际探明的部分只有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左右。它仍是一片充满谜题与传说的土地。
雷州的春季是短暂的,二月到四月间,气候逐渐转暖,繁花怒放,铺陈似锦,因此这段时间被雷州人叫做锦季,也是各地纷纷举行祭典祈求当年丰收的季节。从五月起,漫长湿热的雨季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清爽的季风天气到来为止。十月之后,北陆已经进入初冬的节令,东陆的天气在经过长夏之后也变得凉爽,但此时的雷州气候仍然晴和。从锦季开始,经过丰饶热烈的十个月之后,雷州的冬季终于降临了,这是所谓的叶季,一年中最舒适也最短促的季节。树木开始落叶,然而几乎同时就会生出新的绿叶,那些凋落在地的叶子将会逐渐变成腐殖土的一部分。
城市
毕钵罗
西陆的名港之一。毕钵罗位于帕帕尔河的入海口处。帕帕尔河自南向北流经雷州西部,水道相对宽阔平直,适于内河航运的需求,干流沿岸手工业、宝石加工业、纺织业较为发达。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雷州国家都会选择领地内最好的港口作为国都,国与国之间,不少战争也是为了争夺入海口而起。毕钵罗港正是争夺最激烈的港口之一。
弥足城
弥足城位于雷州东部的沐河平原上,城西北十数里处便是沐河与雷州水量第二的碧游江汇流之处。从凝翼半岛进入雷州腹地,弥足城是必经之路。
雷州的绝大多数城邑都使用人族古语命名,但“弥足”却是地道的蛮族语,意为“前哨”。这座城市的前身确实只是端朝军队的一处营垒,始建于隆治三十七年。
端朝隆治三十一年,兴国公禹静犀与长子禹静樵率军二十万从衡玉出海,揭开了端朝进军西陆的序幕。事实证明这是一次轻率的冒进,因当时的东陆各族对雷州了解有限,禹静犀父子与雷州土人苦战数年,仍只占领了凝翼半岛沿海的部分区域。直到隆治三十六年,大将军穆如丕显亲率大军前来,与土人决战,终于抢占凝翼半岛,将土人赶至碧游江以西,并勒石为界。端军在碧游江东岸建立了营盘,监视土人动向。至此,端朝拥有了在雷州的第一块根据地,面积九千余拓,几乎为雷州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但终端一朝,帝国在雷州的势力范围亦再未能跨出这块区域一步。
出弥足城向西北,远远就能看到一座小山丘,山顶立着一块石碑,这就是当年的大端西国界。石碑正面刻有“端界”二字,反面书“王土无滨国有威,此碑能立不能移”,字迹苍劲,据说是穆如丕显亲笔所书。
在小山丘临江的一侧山体上,雕刻着五幅巨大的岩画,分别是蛮族勇士纵马、华族将军舞剑、羽族战士弯弓、夸父巨人持斧、河络工匠锻造,这就是有名的“弥足石刻”。这些岩刻距江面约一丈,画面高约两丈,线条流畅清晰,繁简得宜,在碧游江对岸也能清晰看到。没有人知道端军为何刻下这些画图,有人说是为了向雷州土著宣示大端朝的军威,但在任何史料中都没有找到这种说法的依据。
据雷州流传下来的长诗记载,自从这些岩刻出现后,碧游江便常常大雾弥漫,岩刻在雾中会变得栩栩如生,仿佛就要从对岸扑过来。如果在这种时候下水,用不了多久就会在雾中迷失方向。因此,当地的居民很少敢靠近那一段江面。如今隔江而望,岩刻倒并不具传说中的神奇威力,只是江雾往往只在岩刻的下半部翻滚,却始终不能遮蔽岩刻的上半部,这内中的原因至今都未能破解。
据说,只有用朱砂在左肩盖上端朝麟符(大将军调兵的信符)的人,才能在这一段长达百里的江面来去捕鱼。为了生计,许多雷州当地人不得不渐渐归附端朝,以获得在江中和岸边活动的自由。久而久之,朱砂按下的麟符的图案便被当地人视为除邪祟的标记,今天弥足城有名的小吃“威风饼”上那个红色的图形,据说就是由麟符演化而来的。
民族
尽管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所在,雷州的人类居民在地中三海产生后的很长时间内和外界保持隔绝状态,以致东陆和北陆的居民认为雷州完全是一片被原始森林与沼泽覆盖的荒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