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
禾本科刚竹属植物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 'Prevernalis' S.Y.Chen et C.Y.Yao)是禾本科刚竹属早竹的栽培种。竿高可达10米,节暗紫色,老竿绿色、黄绿色或灰绿色;节间中部微变细。竿环与箨环均中度隆起。箨鞘褐绿色或淡黑褐色,有不规则分散的大小不等的斑点。叶片带状披针,花枝呈穗状,佛焰苞内生假小穗;外稃背部有短柔毛疏生;内稃疏生短柔毛。由于早春打雷即出笋,故称“雷竹”。
形态特征
竿高8-10米,粗4-6厘米,幼竿深绿色,密被白粉,无毛,节暗紫色,老竿绿色、黄绿色或灰绿色;中部节间长15-25厘米,节间并非向分枝的另一侧微膨大,而是向中部微变细,有时隐约有黄色纵条纹,壁厚约3毫米;竿节最初为紫褐色,竿环与箨环均中度隆起。
箨鞘褐绿色或淡黑褐色,初时多少有白粉,无毛,有不规则分散的大小不等的斑点,还有紫色纵条纹;无箨耳及鞘口繸毛;箨舌褐绿色或紫褐色,拱形,两侧明显下延或稍下延,致使箨舌两侧露出甚多,边缘生细纤毛;箨片窄带状披针形,强烈皱曲或竿上部者平直,外翻,绿色或紫褐色。末级小枝具2或3叶,稀可5或6叶;无叶耳和鞘口繸毛;叶片带状披针形,长6-18厘米,宽0.8-2.2厘米。
花枝呈穗状,长4-(5-7)厘米,基部托以4-6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5-7片,无毛或疏生短柔毛,无叶耳及鞘口繸毛,缩小叶小形,狭披针形至锥状,每片佛焰苞内生有2枚假小穗;侧生假小穗常不发育,顶生假小穗常含2朵小花,常仅下方的1朵发育;颖1片,被短柔毛;外稃长2.5-2.8厘米,背部有短柔毛疏生;内稃长2-2.5厘米,背部1/2以上疏生短柔毛;鳞被仅见到1片,长约3毫米;花药12-13毫米;柱头仅见有2枚。笋期在3月开始,花期4-5月。
近种区别
繁殖方法
雷竹繁殖采用移母竹造林。母竹要求生长旺盛,无病虫害,无开花竹株。母竹选1-2年生,基部直径2-3厘米、分枝低、生长健壮的竹株。挖取时母竹鞭必须保证来鞭15.20厘米,去鞭25-40厘米,一般最下一盘分枝的方向与去鞭的方向大致相同。鞭根健全,鞭芽饱满,母竹带宿土10-15千克,用草绳捆扎泥球,切忌手提、肩背、摇晃竹秆。竹秆只留枝4-5盘。挖起后立即斩梢,切口要平,呈450角。挖母竹时,若几株竹靠近在同一鞭上,则可将2-3株竹一起挖起,成为一丛母竹,造林效果更佳。
栽培技术
整地
全面深翻,深度30厘米。清除石块、树桩等。把表土翻人土中,这样有利于杂草的腐烂和有机质的分解。平地要开好排水沟,以防积水。每亩挖穴60个左右,长80厘米、宽50厘米、深40厘米,然后下足底肥。每穴施基肥25千克左右。
种植
以6月份梅雨季为最好,造林成活率高,发鞭快,当年就能出笋。或在秋末冬初栽母竹,首先将腐熟的基肥用表土拌匀踏实。母竹置于穴中时要求鞭根舒展,底部与土密接,再填入表土,分层打实。注意在竹蔸周围打实,不能在母竹蔸上面敲打,以防伤鞭。总之,栽竹要做到:竹蔸要栽深,竹鞭要浅埋,上层覆土要松,下层泥土与竹蔸、竹根要紧贴。
覆盖
覆盖物有竹叶、砻糠、稻草、竹粉、麦壳、厩肥以及大棚等。覆盖一般“冬至”开始,覆盖物要求均匀,厚30厘米以上,并插入温度计,观察覆盖层温度变化。一般竹林地覆盖10天左右即有竹笋开始出土,采笋期可持续60-100天。覆盖后一个月注意及时采收竹笋,到了3月份天气转暖时,要及时去掉覆盖物。
施肥
⑴6月份新竹成竹后,及时施肥,以速效肥为好。每亩施尿素4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氯化钾20千克,结合松土进行。挖去5年以上老竹,将肥料深翻入土中,以促进地下鞭早发。
⑵9月份用人粪1000千克,兑水1倍以上,浇泼。高温干旱。应进行浇水,每亩5000千克左右,以促进笋芽提早分化。
⑶11月上旬施猪、牛厩肥4000千克,翻入土中。
⑷准备覆盖前5天要松土施肥,每亩施碳铵100千克,拌匀后撒施。再撒施有机肥2500-3500千克。施肥后再浇一次透水。
幼林管理
⑴除草松土、实行林间套种,以耕代抚,加速土壤熟化。2月、6月、9月可结合松土进行除草。前2年可间作农作物,套种作物以豆类、薯类和蔬菜为主,不宜套种玉米、麦类、高粱、芝麻等。
⑵造林后的头两年,要追施人粪尿或尿素1-3次。第一年2月份每株母竹可施人粪10千克,6月份施人粪25千克,9月份施猪粪或嫩草、豆秆、绿肥25千克。或用氮、磷、钾相应含量的化肥。如用化肥,适当远施、散施。干旱季节在母竹蒲头周围覆土盖草,保持土壤湿润。
⑶造林第一年新栽母竹保持成竹1-2株,一般第三年每亩立竹数达700多株,即可形成竹园,进入竹笋丰产期。
成林管理
⑴更新:每年留养定量的新竹,伐去等量老竹,保证每亩立竹数800-1000株。深翻施肥时,要挖除发黑或无芽的老竹鞭,促发新鞭。新竹留养要在}}{笋盛期一周内留足。在新竹长成后的5-6月,结合松上施肥砍除老竹。
⑵采笋:除留足当年母竹数外,其余笋全部挖取。一般在笋箨箨叶开始开裂、笋尖露头出土10-20厘米时采挖。采割竹笋必须掌握5个技术要点。一是割高留低;二是割近留远;三是适时割笋;四是留笋基割断;五是要保证割笋质量。割笋时要扒开笋周围泥土,用锋利的铲刀切断,要做到切口平整,不伤小笋和笋芽,并要在采笋后3-4天割口干燥后覆回原土。在产笋期留好母竹,伐去无养笋能力的老竹。
⑶施肥:第一次在出笋前半个月至一个月,施速效肥,浅锄施肥或开沟施肥;第二次在初夏4-5月进行,主要是将有机肥拌化肥撒施林地,再进行翻土;第i次于秋冬时重施基肥,撒施或穴施有机肥并翻土埋入。施肥量以全年施肥量为准,第一次占25%,第二次占35%,第三次占40%。
主要价值
雷竹是优良笋用竹种,其笋粗壮洁白,甘甜鲜嫩,味美可口。由于采用覆盖技术和科学管理使雷竹的出笋期由原来的3-4月提前到春节前后,成为人们节日餐桌上的佳肴。
病虫防治
⑴丛枝病:新栽母竹出现丛枝病或开花现象时,要及时剪除花枝和病枝。
⑵煤污病: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500倍液高压喷雾防治。由蚜虫、介壳虫引起,若对蚜虫、介壳虫进行了防治,煤污病也会得到控制。
⑶竹螟:用氧化乐果或甲胺磷,兑水1-2倍进行竹腔注射,每株1-2毫升。也可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
⑷蚜虫:50%乐果乳剂1000倍液,5月下旬喷杀;笋期可用尿洗合剂(0.5千克尿素,1.25千克洗衣粉,水50千克)进行喷杀。
⑸介壳虫:可用人工抹杀,或用敌敌畏乳剂l000倍液,在幼虫期进行喷杀。
产地生境
雷竹原产中国浙江,江西、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和广东等地有引种。喜肥沃,怕积水,鞭细根少。在年平均温度15.30℃、年降水量1400毫米的地区,向阳,靠近水源,上质疏松,排水透气性好的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旱地、四旁、河滩都可以种植,普通红壤与黄壤也适宜栽培。
参考资料
早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雷竹.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5 11:5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