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震春(?-1919),字朝彦,安徽庐州(今合肥)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1895年任袁世凯新建陆军右翼步兵第三营领官。1905年任北洋常备军第三镇(次年改为北洋陆军第三镇)第五协统带。后又任江北提督。1912年任河南护军使,次年任长江查办使,参加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1914年任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封为震威将军。袁世凯称帝时,封为一等伯爵。袁世凯死后,投附张勋,1916年任督军团总参谋长。次年张勋复辟,任陆军部尚书,复辟失败后被判刑,后释放。
人物生平
雷震春,北洋将领,原名雷声,字朝彦,祖籍合肥,自幼随父母来宿州定居。后任新建陆军步兵有以第三营后队领官。清末任北洋军统领、统制。民国时历任河南护军使、陆军第七师师长、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等职。曾参与袁世凯称帝活动。1917年7月参与张勋复辟,任陆军部尚书。旋被北洋政府拘捕,判无期徒刑。1918年被释放,1919年病逝于天津。
人物事迹
清朝光绪六年,雷震春因贫穷投军入伍。光绪十四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入袁世凯新建的陆军,先后任军工兵营队官,北洋将弁学堂总办,奉天巡防营务处总办,江北提督等职。
雷震春自幼丧父,母子俩过日子,家境贫穷。他自幼喜欢武术,且天生神力,因而特别引起族里注意。有一天,族长为了除去一害,诬告雷震春通匪,被缉拿县衙,吊了一夜。澄清事实后,雷震春觉得在家无法混下去,决定去投军。为了体面,他向姨母借了一身衣服,惟恐姨母不给,就编造谎言说,自己去相亲,姨母把衣服给了他。没走多远,有人向姨母告状说,雷震春去当兵了。姨母听后,赶到城北把衣服要了回来,为此雷震春很恼火,发誓不混成人样,决不回乡。
雷震春走后,家里更加贫寒,母亲在饥寒交迫中去世。死后无人料理后世,亲房近支都推说跟她没关系。这时宿州城西小河南街西头,有一家姓雷人家,是个小地主,家境虽不富裕,却乐善好施。他见雷母无人管理,便对儿子说:
“孩子,一笔不能写出两个雷字来,你雷声哥不在家,你就是他亲弟弟,这事咱来管。”
于是,城西雷家托人买了棺材,让儿子作雷声母亲子披麻带孝,把雷老太太葬于城西。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雷震春入伍多年后,由于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得到了上级军官的青睐,不久入北洋武备学堂学习,官拜提督。
雷震春写信回家,询问母亲情况,祖叔照实回信。得知母亲去世,雷震春很悲痛,他回信说:“将来不论雷震春官混多大,我都把替我领棺的弟弟,当做亲弟弟”。
那一年,雷震春官拜江北提督,终于回家了。消息传遍了整个宿州城,忙坏了热衷附炎趋势的地方官吏,他们组织了欢迎队伍,长达十里之多。大家都纷纷请雷大帅吃饭,谁要能请到就是莫大的光荣。雷震春的那位姨母,为了冰释前嫌,特别筹办了盛宴,敦请雷震春,他坚决辞掉。姨母又抬着盒子,里面放着山珍海味,送进雷府,雷震春坚辞不受。雷震春四处拜亲,不论贫贱,即使是房无一间的穷亲戚,也要去探望一下,且随身只带一个随从。
他思念母亲,认为母亲生前没过一天好日子,决定重新葬母,大肆铺张,形成当时宿州空前的大出殡。出殡的那一天,大棺套小棺,龙头凤尾的大棺罩,各色的旗幡和纸扎的人、屋、房、用具等。前来观看的四周百姓,人山人海,队伍浩浩荡荡,长达几里,好不风光。雷震春的父亲去世时,由于家里贫寒,葬在城北乱岗子上,当时雷震春很小,只模糊记得就在那一片,具体哪个坟墓无法确定,只好在两坟墓间立起了双碑,父母未能合葬。
雷震春非常感激那位替他葬母的族叔,给族叔在城西小河南街西头路南旧宅处,建造了规模相当可观的府第,自己则在东门内建造了宏伟壮丽的府第,宿州人称雷家“东公馆”、“西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