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县
清代设立的县
1724年(清雍正二年),由于苏州府吴江县人口、赋税繁多,分出其西部设立震泽县,2县共用1个县城,同属苏州府管辖。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震泽县,并入吴江县。
简介
1、清代江苏省苏州府震泽县:
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震泽县,并入吴江县。
震泽县下设有平望、震泽二巡司,分驻平望镇震泽镇
发展历史
2、解放初震泽县(苏南军区太湖剿匪指挥部):
太湖地区的土匪,十分复杂,源远流长,在旧中国一直是一大患。国民党反动派为剿匪也专门成立了水上警察厅,但结果是官匪勾结,越剿越多。抗日战争期间,太湖有我们新四军领导下的太湖游击队,前后领导人为顾复兴、薛永辉,也有“忠救军”和地方恶霸土匪。全国解放后,一些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以太湖为依托,勾结湖匪恶霸,残害百姓,抢劫财物,妄图东山再起。大军南下后,就开始了太湖的剿匪工作。在我来之前,沿太湖的各军分区已经消灭了多股顽匪。如1949年5月,苏州、无锡刚解放,二十四团在吴江震泽一带,消灭了惯匪张本为头目的30多人的武装土匪。
开始,剿匪工作由湖州、嘉兴、苏州、常州等军分区分别进行,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虽然成果不小,但一些顽匪仍有隙可乘,他们到处流窜。特别是那些小股顽匪,隐藏在群众中。太湖附近的一些老百姓,为了免受匪患,也不敢得罪他们。有时匪民混在一起。因此,虽然面上扫清了一些明目张胆、穷凶极恶的土匪,但他们的徒子徒孙,和一些隐藏很深的土匪,仍然未能受到彻底的打击。群众中流传一句话,说:“田里野草拔勿光,太湖土匪捉勿尽。”老百姓还是怕土匪,怀疑共产党是否真有力量彻底肃清太湖土匪。
为彻底解决祸害百年的太湖流匪,保护群众正常生产和生活,巩固新建立的人民政权,“三反”、“五反”时期上级把环太湖的七个市(县),成立统一指挥的苏南军区太湖剿匪指挥部,由朱亚明任总指挥,行政上还单独成立震泽县,所辖范围为太湖湖面、岛屿和沿湖的港口码头要地。苏南军区党委抽调一个侦察连,100多人,作为机动部队,派了黄、李两个参谋,一部电台,三条机帆船。总指挥部开始设在吴县光福镇,后来移到吴县东山镇。遇有重大围剿任务,可以随时请调地方武装配合。
当时,太湖匪情有国民党“反共救国军”番号的匪徒,有六七股;还有一伙“水浒帮”。这些土匪成份复杂,流动性大,出没无常,基本上以太湖为基地,也有以陆地为基地的。根据嵊泗列岛剿匪和反霸的斗争经验,以军事围剿为后盾,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进行声势浩大的政治和政策攻势,保护群众利益,孤立顽匪。
剿匪工作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党的政策威力,真正做到“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剿匪一开始,由于匪首的威胁和欺骗,群众不大敢接近我们。我们通过抓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政策攻势,或严惩或宽大。党的政策威力一经发挥,广大群众就觉悟了,首匪和追随者就分化了,民匪也分离了,“老黑鱼”也藏不住了。我们的另一个措施是,通过地方政府把太湖里的渔民组织起来,各种船舶统一登记注册。在苏州胥口、宜兴周铁桥、无锡独山门等通往太湖的重要港口,都设立了检查站,对来往船只严加检查。同时要求参加剿匪的战士,都要熟悉渔民、船民、农民、商人的特点和土匪的特征。专门给战士上课,讲渔民的脚与一般陆地上劳动人民的脚有什么不同,脸的皮肤有什么不同,要求战士仔细分辨。对于既捕鱼又当土匪的“水浒帮”,只要不是政治性的和犯有严重罪行的,以教育为主,一经查获,登记管理,给予改过自新机会。严加控制太湖里的五帆大船,因为这些船只以湖为家,流动性大,很容易隐藏股匪。对为数众多的小网船,我们动员渔民陆地定居。在沿太湖划出地段,建立行政管理区。这些组织措施,为我们以后有秩序的管理打下了基础。
通过一年多艰苦细致工作,残留小股土匪一一落网。我们消灭了多股国民党“东南反共救国军”残匪,缴获一部分武器弹药。有个匪首绰号叫“小豆腐”,他原是太湖游击队薛永辉司令手下的一名警卫员,抗日战争时期叛变革命,沦为湖匪,罪恶累累,手下有三四个人。“小豆腐”本人隐藏在吴县阳山一带,作案却在太湖地区。群众发动起来后,这些匪徒的老底就一一暴露,无藏身之地,最后全部落网。匪首“小豆腐”被地方公安部门擒获镇压。太湖剿匪完成后,震泽县也随之撤销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8 07:08
目录
概述
简介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