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面东西宽5.2米,南北长12.3米,总占地面积640平方米。 千佛崖现存有唐长庆二年(822)、明正德五年(1510)铭文,从铭文中可以断定千佛崖始创于唐代。从千佛崖雕刻的时间和艺术上看,唐代
石刻是一个鼎盛时期。题记历史说明它从崇佛祀佛的唐代开始雕凿,后又历经漫漫七百年间的续刻,不知经过了多少民间雕刻艺术家的鬼斧神工遂形成今之规模。在整座群雕中,最大的一尊大佛高5.5米,为唐长庆年间雕刻,是千佛崖石刻群体中的主佛。这座大佛,慈眉善目,两眼平视,体态丰满,神情关注,以它智慧的目光,注视着人世间的芸芸众生。其造形端庄、丰润,线条清晰,充分体现了唐代追求丰满圆润的艺术风格。其余小佛或为三躯一龛(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或一佛四菩萨,或一佛一龛,或坐或立。神态或慈祥,或虔诚,或天真,或喜悦……丰富生动,栩栩如生,无一雷同。千佛崖造像艺术有着明显的民俗化趋势,“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既富于写实又兼收并蓄了民间艺术中想像丰富、生动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民间佛教造像艺术的独创精神和我国古代历代雕刻艺术在吸取
外来文化时表现出的艺术民族化的独特风格。
千佛崖,俗称石佛崖,又名佛峡,位于霍州市城南五六公里的郭庄村西。西临汾河,背靠大运路,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千佛崖摩崖造像经唐、宋、元、明历代精雕细刻而成,大小佛像1000余尊。
从现存石刻造像观察,暴露的石面雕刻面积南北长约15米,崖高约8米。向南延伸约20米。该石刻因地震、修筑铁路公路已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大佛头部震裂,臂部断残。据实地勘察,其下部约还有7米左右摩崖造像被约8米宽的积土掩埋,有待进一步开发保护。
佛像中,最大一尊大佛高8米,为唐长庆年间雕刻,是千佛崖石刻造像的主佛。另有千手千眼观音像,高为2米;其余小佛多为三躯一龛(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亦有单佛一龛者,仅120平方米内就保存石佛65尊,现石佛铭文雕有“唐长庆二年”、“明正德五年题记”。由此判断,自唐至明历代均有摩崖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