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南宋黄机词作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是南宋词人黄机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了凄寒的江景,下片描绘了词人心中的愁苦,表现出一种空有济世之才,而无处施展的感情。全词虽然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意境壮阔,韵味淳浓。
作品原文
霜天晓角①·仪真②江上夜泊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③休问,功名泪,欲盈掬④。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越调仄韵,双调四十三字,上下片各三仄韵。
②仪真:宋代州名,今江苏仪征,在长江北岸。这一带是南宋的前线,多次被金兵侵占并经常受到骚扰。
③草草兴亡:词中是指词人对中原沦陷和南宋危殆的命运而发的感慨。草草为草率之意,兴亡是偏义复词,指“亡”。
④盈掬(jū):满握,形容泪水多。
白话译文
夜泊于长江,面对凄寒的江景,我悲凉慷慨,忍不住仰天长啸。江边狂风骤起,卷地而来,江面上波涛汹涌,巨浪翻腾,连那水底的鱼龙都被惊动了。
我诗情满怀,吟咏未足,酒兴沉沉,断而复续。为何如此心情郁结,心绪难平呢?那是因为中原的匆匆沦丧啊。然而山河破碎之际,我满怀壮心雄心,想要为国立功,但朝廷却一味偏安投降,报国无门。如今功业不就,无限悲愤伤心,泪水盈盈可掬。
创作背景
仪真在南宋时,曾多次受到金兵的骚扰。词人夜泊于此,面对寒江,北望中原,一时间百感交集,便写下这首词,借江景抒发其壮志难酬之情。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起笔两句“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便境界开阔、气势不凡地紧扣词题,点明夜宿的具体地方和感触。他独自伫立江边,江景凄寒,抚今追昔,思绪万端,不禁仰天“长啸”,显现强烈的感情冲动,而“江之曲”则为下文三句写景作暗示。其所以要选择此处夜泊,是因为眼前的景色太惊险可怕。狂风卷地而来,被惊动的水底鱼龙,搅翻了江水,形成惊涛拍岸,汹涌澎湃,致使江边小屋被冲垮冲走。场面令人惊心动魄。“卷”、“翻”二字气势飞动,并形成一种连锁反应。这场面,不仅是写实,其中还寄寓着词人某种思想情怀。它就如敌人大肆侵扰,其势汹汹,搞得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破坏严重一样,暗喻国势的危急,流露出词人无穷的忧虑。
下片由景人情:直抒自己抑郁不平之气。换头两句“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写词人本想借吟诗饮酒以强解自宽,然而忧愤太深。其结果还是于事无补,无法排遣。至于原因,“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三句含蓄地作了回答。那是由于当国者只顾偏安江左,不图恢复,对外妥协求和,对内压制主战派,致使国势日非,危在旦夕。“休问”二字既表明国势衰危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又表现词人对既成事实的愤慨。这也是回应“水底鱼龙”三句所暗喻的内容并使其明朗化。也由于南宋当权者的腐败无能,不重视要亡国的现实,使局势日趋恶化,才致使个人也功名无就。壮志未酬。这对于一个爱国志士来说,实在是悲痛万分。这大概就是“长啸”的具体原因之所在。
词的上片写得豪壮雄阔,下片则转而为呜咽悠扬,可谓积郁一发不可收,痛切心头放悲声。起句自然顺畅,起伏跌宕有节奏而富于变化,感情转换浑然融化,结尾含不尽之意,至哀至痛。全词借景抒情,较为含蓄地表达他伤时感事、悲愤难平的心绪。这种将眼前苍凉雄浑之景与心中悲愤沉郁之情融合在一起的写法,便形成苍凉沉郁的风格。
名家点评
清·永瑢纪昀四库总目提要》:皆沉郁苍凉,不复作草媚花香之语。
作者简介
黄机(生卒年不详),字几仲,号竹斋。南宋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曾仕州郡。与岳珂酬唱,并有词寄辛弃疾。词风沉郁苍凉,亦近辛派。著有《竹斋诗余》。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3:0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