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街村是广东省吴川市下辖村,地址位于广东省
吴川市吴阳镇,文化古迹有林召棠纪念馆。
历史沿革
霞街村与
吴阳镇墟相邻,据考究,霞街村原来叫下街村,而吴阳镇墟叫里城,在镇墟的另外一边,还有一座也有数百年历史的村落上郭村,三地并呈一线,后来下街村何时改名为霞街村,已经无从考究了。走进霞街村,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村落,已经几无古建筑可寻。唯一的三处有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一是林召棠故居,但已无人居住,其后代定居在外,大门紧锁;二是一处民居,建筑风格与林召棠故居相似,由于靠近海边,在百年的风雨侵蚀中,这座仍然有人居住的老建筑已经很残破,砖墙松动,但是老人告诉我们,这座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祖屋,住起来仍然很舒服,即使儿女在外定居,他自己也不愿意离开霞街村,准备在祖屋安享晚年;三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图书馆,这座具有西洋特色的图书馆现今已经只剩下残砖败瓦,在被破坏之后,几乎成了垃圾场,令人扼腕。
霞街村是吴阳镇的一条大村,总人口超过8000人,村内原有很多的祠堂庙宇,但是已经在
十年浩劫中被全部破坏,改革开放后,一部分古建筑得以重新修复,但是已经失去原来的韵味。霞街村的历史要从其史迁祖林永说起,林永原籍福建莆田,宋明经任海南儋州学正,宦满过吴川,遂卜居霞街,定居以来,人口繁衍,尤其是明清两代,人才辈出,除了林召棠高中状元外,还出了四进士、十九举人,至于贡生、禀生、秀才等就数不胜数了。其中有不少名声鼎者,如明朝进士延献公,弘治年间中进士后,初任浙江永嘉县令,弘治九年,擢升江苏苏州府同知,既是名宦,又是乡贤。还有清朝乾隆丁丑科进士林闱阶,曾任山西灵石县知县,在职期间,锄恶扶良,也深得当地人的赞赏。在清代,霞街村人本着“家穷养猪,人穷读书”的宗旨,人人向学,读书成风。
民国期间,在村中建起了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花园式建筑,如廷生书房、凤岐书房月川书房等等,并把村中的路巷铺上红砖,成为一条十分整洁的村庄,这些红砖路还在使用。在走访得知,当时村中还藏有乾隆年代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这使得霞街村充满了文化的氛围,但是《四库全书》身在何处不得而知,实在是遗憾。
文化名人
林召棠(1785—1872),字爱封,又字蓉舟,号芾南,吴川县霞街村人。清癸未科状元,是自隋朝开始科举1500年间广东九个状元之一,也是粤西地区历史上唯一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文武状元注授毕,各归故里本州立状元坊牌额於所居之侧。”
召棠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其父雨屏曾任东安县教谕。召棠年十一随父到馆学习,攻读《
庄子》及《王渔洋集》,酷爱四六文,喜学诗词。年十八,应童试,取得生员资格,学使姚文田赞之为“海滨秀才”。嘉庆十七年(1812年),学使程国仁(河南商城人)选充癸酉科拔贡生,命入官署肄业。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应顺天乡试中举,志犹未已。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道光元年(1821年),先后两次参加会试均落第,以功名有馁意志,不欲逐角文坛,即回东安见父。适值此时,程国仁受职广东布政使,召棠前往拜会,深受程国仁的教诲与激励,从而继续奋力进取。道光三年(1823年)召棠第三次参加会试,被取中二十八名,殿试拔为一甲,状元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充国史馆纂修官。
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为陕甘正主考,立心为国求才而自我告诫:一不徇私舞弊,受贿贪财;二不崇尚浮华,误选纨鷈;三务求真才实学,择其优秀。其言必行,行必果,备受陕甘士人赞颂。当年九月,回京复命,适逢军机大臣穆彰阿庆寿,召棠无奈送上五百两白银作为寿礼,穆彰阿嫌少,拒而不受。时隔不久,穆彰阿向召棠索借二万两白银,召棠无法筹措,自度不能于群奸中立足,翌年以乞终养老母而告退还乡。
道光十三年(1833年),受制军卢厚生之聘,主讲于肇庆端溪书院,长达十五年。召棠治学严谨,教导有方,造就了一批俊秀良才。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奉旨到广东查禁鸦片,曾致书召棠询问查禁鸦片事宜。召棠敬复,赞颂林则徐严厉禁烟的壮举和崇高的
爱国主义精神。林则徐也极为欣佩召棠的不愿与清廷穆彰阿之徒同流合污,引退归田,教书育人,造福桑梓,特书“彩衣荣似三公衮,珂第祥留五色云”对联赠寄,以表敬意。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召棠离端溪书院回吴川老家颐养,不习奢华,甘居平淡,待人平和,好为善事。当时,与他同科的探花王广荫在京任职,知悉召棠淡泊生涯,起念同僚之谊,奏准将吴川盐围税予以补给,召棠却而不受。此金保存省里多年,后由同乡陈兰彬代送回京。族中祭祖,所分给他的谷物,半留义仓,以备赈济饥民。召棠不仅注意修身,而且注意齐家,撰写《治家格言》,教育儿孙时刻要牢记:“食饭当思耕田人之苦,著衣当思织布人之劳。”
林召棠晚年,或吟咏于高雷山川滨海,或挥毫落笔于书斋。其书法,欧底赵面,自成一家。其诗词颇多佳作,清丽可颂,脍炙人口。一生主要著述有《心亭亭居诗存》、《心亭亭居文存》、《心亭亭居笔记》等手抄本,而刊行于世的则散载于《万花谷》(专载清代翰林班诗作)、《高州府志》、《吴川县志》。召棠高寿至87岁,卒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二月十二日。
文物古迹
林召棠纪念馆位于吴阳镇霞街,霞街是吴川旧县城的一条街,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林召棠是清癸未科状元,是自隋朝开始科举1500年间广东九个状元之一。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文武状元注授毕,各归故里本州立状元坊牌额於所居之侧。”
在吴阳镇政府旁边的霞街村,走进一条绿树成荫的巷道,立刻便感受到幽静洁雅的氛围。不远处矗立着一座高大牌坊,牌坊高9米,有三连拱门,琉璃瓦戴顶。中间的拱门稍高,门楣上嵌有“状元”红字石匾,这两个刚劲正楷题字为林召棠亲笔所书。状元坊大门两侧楹联为:“召伯甘棠长留遗爱,公门桃李蔚起英才”。两侧拱门上有横联“门承汉德、旌表高贤”。林召棠状元祠是砖木结构平房,内藏林召棠夫妇画像,生前用过的朝服、端砚、印章、还有他亲笔滕写的条幅、对联等。建成“林召棠纪念馆”。
林召棠的状元坊牌额,便是立于其居所侧面。从状元坊大门内进,在正殿前有一个院落,门两侧立有石狮子,旁边立有状元坊石柱,连方形石座高约8米。石柱上凸有三个柱托,将石柱分为三节。首节最长,柱身刻有“道光三年癸未科”7字。
纪念馆为两进三间,每间的正檐都有一幅匾。首进的题匾为“海山别院”,这是于右任在1932年题。二进的题匾是“守一养和”,三进的题匾是“心亭亭居”。首进沿两侧墙壁设有碑廊。碑廊镶满用岩石镌刻的各种字体的诗联、题辞。纪念馆庄严肃穆,各种展品布置得大方得体。三进大厅背墙正中有林召棠官服青铜雕塑的座像,显出面容清瘦而朴实,正气浩然而心藏困厄。两侧有林召棠夫妇画像,用镜框装裱挂在塑像两旁。正厅两边及东西两厢的墙上,展示林召棠会试、殿试的答卷,以及历代各界名流的题联题匾,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在右厢墙上,展出了皇帝的策问(试题)和林召棠的对策(答卷)。殿试策问从培养人才、躬行节俭、纳谏下问、兴修水利四个方面,要应考者表述自己的才智和见地。林召棠当堂挥笔,引经据典,并注入个人的主张,逐一作了缜密而深刻的论述,且词语俊颖,文采粲然,深得道光皇帝的赞赏,以一甲第一名及第。
纪念馆内还珍藏有林召棠的手迹“致静慎动”,观赏这四个大字,不由地使人想起林召棠的性格特点:“生平谦和敬慎,足不履公门,不干谒有司(地方官员),不臧否人是非,不面斥人过失,善气迎人,和蔼可亲。”(见《高雷文献专辑》)。
纪念馆内有林则徐的题联:“彩衣荣似三公衮;珂第祥留五色云”。那是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来粤查禁鸦片,与召棠书信来往,咨询谈论民生吏治时所赠的对联。由此想到,近百年来吴川英才蔚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单是霞街村就涌现了一批学士、硕士、博士。这是林召棠勤奋好学的品德,广泛地激励着青少年在学海中奋力拼搏,这又正好应验了林则徐的联语“珂第祥留五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