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脊鲸(学名:Balaenidae)是露脊鲸科动物的统称。露脊鲸科是体形最大的鲸种之一。抹香鲸是唯一一种体形大小可以与之相近的齿鲸。露脊鲸包括1种弓头鲸和其他3种真露脊鲸。这4种露脊鲸科物种均为大体形鲸类,成体体长约13-18米。该科内4种鲸类的嘴部均为弓形,且拥有须鲸中最长的鲸须。真露脊鲸可以通过其口鼻以及眼部上方的茧皮与弓头鲸进行区分。
物种学史
命名
最早在1758年为露脊鲸命名的是分类学的开山祖师林奈(Linnaeus)。Eubalaena中的Eu-来自希腊语,意思是“真”,Balaena就是拉丁文鲸的意思。
每当露脊鲸浮到海面上时,其脊背几乎有一半露在水面上,而且脊背宽宽的,它们的名字便由此而来。人们通常看到的英文“露脊鲸”(right whale)其实是沿用了捕鲸人给它取的名字,他们以此表明这种鲸鱼适合捕杀。
分类
长期以来,鲸类学家认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露脊鲸是2个物种,
黑露脊鲸(Eubalaena glacialis)和
南露脊鲸(Eubalaena australis)。Rice(1998)主张露脊鲸科的真露脊鲸属(Eubalaena)合并入露脊鲸属(Balaena),全世界原归入真露脊鲸属(Eubalaena)的鲸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即Balaena glacialis。然而,国际捕鲸委员会的科学委员会于2000年6月讨论了露脊鲸类的分类学问题,根据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半球的露脊鲸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Rosenbaum et al,2000),建议把这3个种群都作为独立的物种,并建议保留真露脊鲸属(Eubalaena)。真露脊鲸属3个物种为:北太平洋露脊鲸(Eubalaena japonica)、黑露脊鲸(Eubalaena glacialis)、南露脊鲸(Eubalaena australis)。真露脊鲸属(Eubalaena)全球3种,中国仅1种。
形态特征
体形庞大。体长6-21米左右。体重超过100吨。头部颇大,约为体长的1/4-1/3。口裂弯曲,呈“S”形。背鳍或无或有。鳍肢宽大。喉至腹部均光滑无皱褶。鲸须狭长,海侧约230-360片。头骨弯曲成拱形。上颅骨及间颌骨极狭,且上曲呈拱形。吻基部宽约为颅宽的1/3,吻长不超过吻基部宽的3倍。颈椎7枚,完全愈合;鳍肢骨5指(小露脊鲸为4指)。鲸须板又长又窄,上颚两侧的数量超过350个。左右鲸须行在嘴前分开。
鲸须板鲸须以长条板的形式悬挂在上颌边缘,类似于垂直的位于内部边缘与舌头相接触。露脊鲸科的鲸须狭长,呈深色。而露脊鲸幼崽的鲸须则为奶白色,仍狭长,与成体还相距甚远。须鲸的鲸须既有淡色也有深色。
栖息环境
露脊鲸主要聚集在温带和极地水域。露脊鲸偏爱近海浅水区域,常靠近港口缓缓游动并在水面徘徊。这种特性很容易招致鱼叉的袭击。
分布范围
露脊鲸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在中国的南海、东海和黄海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南露脊鲸是唯一一个分布在南半球的露脊鲸科物种。北太平洋露脊鲸和黑露脊鲸分别占据两个大洋洋盆,而其向北延伸的区域与北极鲸的活动范围相重叠。弓头鲸仅限于北冰洋中近北极的海域。
生活习性
行为
露脊鲸还有一个独特的标志——喷射出的水柱是双股的。露脊鲸经常跃身击浪,有时还会一连进行10次以上。当露脊鲸跃身击浪时,两侧会激起巨大的水雾墙。露脊鲸有时会张开大嘴,贴近海面游泳,露出鲸须;有时又十分爱玩且好奇,能戳、撞、推动水中的物体。
露脊鲸的游泳速度很慢,但是却富有技巧,它们非常善于跃出水面,并用宽大的尾叶拍打水面,还常常用双鳍缓缓地拨动海水游动。它们对出现在水中的其他物体充满好奇,也喜欢和平、温顺地与那些从它们身边或者是它们身后的浪迹中游过的小型鲸类或海豚“打招呼”。它们在海里游动时,平均每分钟呼吸2-3次,呼气时在两个喷气孔中各喷出一条高度为4-8米的雾状水柱,下落时形状如雨伞,似天女散花一般。经过数次较浅的潜水后,就会有一次持续10-20分钟的深潜水,但深度不会超过50米。
虽然露脊鲸的体型非常庞大,但它们仍然是海洋里的活跃分子。跃出水面、拍击尾部、拍打鳍部都是它们非常常见的运动形式。它们最喜欢的动作就是“跳水”,就是鲸的整个身体头朝下在水中悬垂,就像人拿大顶那样,而鲸尾叶突则出露在水面上。这种露脊鲸相互之间通过发出呜咽或者打嗝一样的声音进行交流。
黑露脊鲸冬季向低纬度进行越冬洄游,夏季则向高纬度海域进行索饵洄游。每年秋末冬初,从白令海峡经鄂霍茨克海、日本海而进入中国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12月上旬至翌年3月间在中国黄海、东海及南海东部越冬。春末夏初即离中国海域。
食性
露脊鲸科物种的食物主要为小型、中型的甲壳纲动物,包括磷虾和榛足类。被捕食的动物被困在鲸须中,其中弓头鲸的鲸须可长达3米。露脊鲸科没有其他须鲸用于大量吞食的喉腹褶沟。露脊鲸主要通过在海表滤食的方式进食,即张开嘴巴缓慢游弋,而不会追赶被捕食的对象。成年鲸鱼一天需要摄入10亿只跳蚤般大小的桡足类甲壳动物,才能为机体提供足够热量。
生长繁殖
露脊鲸的繁殖速度非常缓慢,雌鲸必须长到5-10岁才能怀第一胎,而且每3-4年才生育一次。露脊鲸一般可以活70多年,它们从7-10岁时开始繁殖后代。但是雌性的露脊鲸在其生育期中每隔3.6-5.8年才能生育一个幼仔。露脊鲸交配时只需几秒钟,交配时,它们或者水平地停在水面以下,或者垂直地停在水中,身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雌性在产出一头小露脊鲸之前基本上要怀胎1年之久。
当鲸幼仔出生之后,成年露脊鲸将照顾它们8-17个月。刚出生的小鲸一般长达4.6米,重约1吨,它们不大善于潜水,一般都停留在水面附近。食物的多少会影响鲸的出生率,其原因就是雌鲸不能离开它的幼仔去寻找食物,而它又必须在产出下一个鲸仔之前把自己“喂胖”。有专家经过研究发现,那些食物稀少的年份与鲸类出生率降低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下级分类
参考资料
近种区别
露脊鲸科可以通过无背鳍以及尤其宽厚的体形与其他大型鲸类轻易地区分开来。所有的露脊鲸科物种都没有背鳍。因此,露脊鲸科可以明显地与除灰鲸之外的其他须鲸区分开来。露脊鲸科与
灰鲸则可以通过体形大小、颜色以及头部的形状进行区分。真露脊鲸属与弓头鲸可以通过露脊鲸有茧皮(成块的坚硬、钙化的皮肤)而弓头鲸没有明显的茧皮来进行区分。此外,弓头鲸的鳍肢比真露脊鲸属的鳍肢更为狭长。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其中黑露脊鲸为极危(CR),北太平洋露脊鲸为濒危(EN),其余两种为无危(LC)。
全部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23版)——附录Ⅰ。
北太平洋露脊鲸被列入《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一级。
种群现状
露脊鲸曾经很多,但由于它们体型大、速度慢、非常肥壮,而且被杀死时会漂浮起来,所以在手鱼叉捕鲸的鼎盛时期,它们的数量严重减少。它们的全球种群尚未恢复,并且在它们以前的大部分分布区中仍然极为罕见。现代捕鲸者从未找到足够的它们来保证认真寻找,但在20世纪,它们不时被捕获。
露脊鲸是第一种因经济因素作怪而遭人类屠戮的大型鲸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们点亮了欧洲从黑暗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灯火。到16世纪,北大西洋东部已经找不到鲸群,欧洲捕鲸人于是将鱼叉对准北美洲沿岸。他们在加拿大拉布拉多省设立站点,并捕杀了25000-40000头属于近亲的弓头鲸以及数量不明的露脊鲸。待美国北部的英国移民也加入捕杀队列时,露脊鲸已经不多了,但他们仍捕杀了大约5000头露脊鲸。
20世纪初,露脊鲸的数量可能只剩下几十只。到1935年,商业捕鲸行为终于被明文禁止。人们这才发现,鲸类数量的恢复也是如此缓慢,大约与人类自身遭受重创后复原的情形差不多。科学家观察到的北大西洋露脊鲸大约为350-400只(截至2008年)。沿着北美洲东岸,那些幸存鲸鱼的后代在缅因湾摄食,并往更南边的越冬地过冬,每年在此间洄游。怀孕的母鲸会游到位于美国乔治亚州和佛罗里达州近海的传统产仔地诞下后代,来回旅途大约是4500千米,沿途城镇密集。
2019年5月28日,外媒最新发布的研究称,受海洋变暖影响,北大西洋露脊鲸的食物供应链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这种鲸鱼开始面临着日趋增加的灭绝风险。黑露脊鲸的数量从2010年482头已降至现在的411头。为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导致这种鲸鱼数量下降的原因。
主要价值
在人类世界里,鲸须是制作束腹支撑、时髦礼服衬里、伞骨以及马鞭的上好材料。于是,鲸须的身价陡然倍增,变成比鲸脂更为珍贵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