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文社
公益文教组织
“青云文社”是一个拥有350年历史的公益文教组织,它缘起于士绅对科举学子的资助,使顺德成为“状元之乡”,并在近代转变为公益机构资助各级学校,在抗日时期抢救、教养受难儿童,见证了顺德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教育发展、政治变迁、城市变革。
组织简介
顺德青云文社,是明末清初由顺德地方士绅联合捐资创办的公益性文教组织,目标正是为了帮助更多顺德学子得以“平步青云”,是清朝及民国时期顺德文教事业经营的大本营,曾与东莞明伦堂齐名。
据《顺德县志》记载,青云文社的活跃是从清朝初年开始,并随着其所管理资产的不断增加而日渐成为顺德众多早期文教组织中的代表。主要负责为参加乡试的学子提供试卷费用,以及操办胡友信、倪尚忠、王尚贤、湛上锡等四位对于顺德文教卓有贡献的先贤祠堂的春秋合祭。
咸丰五年(1855年),青云文社转为顺德团练总局下设机构之一,称为“新青云文社”。这一时期,青云文社支持科举学子的印卷金、公车费、花红金,到给在京的顺德籍官员敬送的炭金、递年书金、弓箭金,再到在京城购置和建立会馆、维护城防炮台的经费。
民国后,青云文社改为选举形式的委员制,资金转而投入到新式学堂之中,包括各中小学校及县立师范学校等,真正成为彻底的文教组织。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顺德大良失守,青云文社随同县府一起迁徙到内地,文社几乎失去对沙田等资产的掌控。国难当头,在四会江谷佛仔堂创设“青云儿童教养院”,由青云文社拨出经费支持。
抗战胜利后,青云文社继续支持全县教育经费,并在解放后的1951年被接管,停止运作。而青云儿童教养院则在迁回顺德后几经调整更名,成为今天位于顺德陈村的青云中学。
纪录片
顺德华侨城携手大乾艺术于2018年初发起“青云计划”,项目首期编著完成首部关于文社历史的研究专著《隐没的青云文社》,并广泛走访健在老人与学者拍摄完成本纪录短片《寻找青云》,为城市寻回被遗忘的历史和文化精神。
纪录片说明
出品:广东顺德华侨城
出 品 人 : 冯晖
制片:深圳大乾艺术
摄 影 师 : 大卫·克拉克(David James Clark)团队
学术支持 : 顺德档案馆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16 10:24
目录
概述
组织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