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夕照》是由赵明、杨韬、孔都编剧,司徒兆敦执导,
曹会渠、
秦怡等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于1984年上映。
“铁道游击队”的刘洪大队长,现在是铁道部某办公室主任,他虽身患重病,却仍忙于处理部里的各项事务,继续在铁路线上拼搏奋战。他每次路过微山湖时,不免回忆起当年“飞虎队”在此对敌斗争的战斗情景。1979年初夏,他的心脏病更重了,部里让他休息疗养一段时间。于是,他决定趁此机会和老伴王秀(芳林嫂)回一趟老家——微山湖。临行前,当年的“飞虎”队员彭亮,来京找老战友刘洪为他的复职问题说情。刘洪劝彭亮安心当顾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邀他同去微山湖看看老战友和乡亲们。彭亮执意留在北京,为他官复原职继续奔波。刘洪和王秀到了鲁南,他看到机务段因内燃机车要替代蒸汽机车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于是他不顾自己休病假,立即投入工作。他与那些对这次动力革命不能很好理解的老工人们谈心;对分局长小坡的那套过了时的管理方法进行帮助;对新一代青工给予支持和鼓励。鲁南机务段的问题逐步解决了,他又得知泉庄电力机务段出现了问题,便又带病赶到泉庄,从总指挥王强那儿,了解到这里的一些极其严重的问题。他决心同老战友王强,去北京反映情况,找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彭亮复职未成,丧气地回到鲁南,王秀按刘洪的意见,带彭亮同往微山湖去探望老战友。故地重游,感慨万千,彭亮回顾了当年和战友们在这里与鬼子厮杀拼搏的情景,使他猛然省悟,认清刘洪的话: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微山湖,这是我们的根,我们的家呀!就在“英雄号”蒸汽机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熄火进库、新的内燃机车即将进段的时候,刘洪在返京途中,因劳累过度而猝然逝世了。遵照刘洪生前的遗愿,王秀和老战友们送灵还乡,怀着沉痛的心情,将刘洪的骨灰撒在微山湖中。
钮薇娜女士,1928年出生于
苏南鱼米之乡的一个文人世家,成长于战乱年代。1946年在北平(北京)考入刚刚从
西南联合大学复员回来的清华大学电机系,一年后转入建筑系,成为大师
梁思成和
林徽因的学生。
在校期间,迎来北平的和平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因而在毕业以前,就曾在寒暑假期间参加为修复
大同煤矿的测绘、北京市首次城市住宅情况的调查等工作。她曾和同学一道到过北京劳苦群众居住条件最差的城南
龙须沟地区作实地考察,就是
老舍先生的名著《龙须沟》话剧所表现的那个地方。这么一来,她在心灵深处懂得了什么叫穷人,知道了穷人的生计是怎么回事。也就是从这时起,在人生信念上建立了为人民效力的决心。她还于1950年暑期在中直修建办事处的建筑工地实习期间,参加了一次有中央最高领导人亲临的中南海周末舞会。年纪轻轻,敢于直邀顶级人物毛泽东、
刘少奇等跳交际舞。刘少奇边跳边问她叫什么名字、在什么学校、伙食好不好等等。间歇时还和与她年龄相近的刘少奇的女儿
刘爱琴亲密谈天。
毕业以后,她被分配到国务院(当时叫
政务院)中南(海)修建公司,为首长们将旧式宫廷建筑改造成宜居房屋;为政务院职工建造食堂;并参与了怀仁堂的装修改造等等。不久,建筑工程部成立,各个部门所属的建筑公司、私立的设计事务所营造厂等等均被纳入,她也就进入了部属的设计院。
改革开放开始,她又在农村规划方面配合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做了一些工作。为了改善农民的居住状况,曾足迹遍布全国大约100个县的村村寨寨。她力争在工作期的晚年为农村建设和农村
人口城镇化多作一点儿贡献。为此,一直工作到六十岁,按章程要求,于1987年从正式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
本书是作者在美国生活、工作十六年间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真实反映,是第一手资料。情节真实可信,行文实话实说,毫不玩弄文字游戏、虚构场景。读来轻松明快,读后发人回味。字里行间,不时反射出这位长者的心声及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简要说:出国还是不出国,本无是非之差,高下之分。若想出国,一定要先想好是为了什么;一旦到了外面,一定要保持炎黄子孙的高尚风范,绝不干有损国格有丧人格的贱事。作者告诉读者,出国并不神秘,只要遵守祖国及对方的相关法律,只要诚实做人,只要勤奋肯干,就可以在国外干出点正事,可以过得坦然、自在;反之,不走正道,低三下四地弄了点钱,对国人没有勇气说这钱是怎么弄来的,也说不出关于祖国与他国的各自的优与劣、长与短、先进与落后等等。这样的钱与人格价值相比反而不值钱了。没有明确的人生追求,即使有几个钱,日子也舒服不到哪里去。
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