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山炮台遗址公园
山东省国家3A级景区
青岛山炮台遗址公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战争遗址,海拔128.5米,青岛山炮台遗址,位于现青岛山公园新老市区中心,背衣闹市,面临大海,为岛城最佳观景平台。包括青岛山炮台遗址及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两部分组成。
历史资料
发展历程
1891年,青岛设置后,清军即在此山修筑炮台。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称俾斯麦山,并建有著名的要塞地下指挥部。1914年日军占领后,改名万年山。1922年,青岛主权回归后,亦称京山。1984年封山建园,1997年市政府投资修复“德军要塞地下指挥部”,并在山下建有全面反映青岛百年历史的炮台遗址展览馆。园内建有知春、翠波、览趣、梅友等春、夏、秋、冬四景。1997年炮台遗址对外开放。后又续建炮台遗址展览馆、北炮台、“福”字照壁、伦克忠烈士纪念碑等景点
青岛山炮台遗址公园是一处集教育、休闲、游览、娱乐为一体的新的人文景观。现为山东省、青岛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青岛山炮台遗址,系侵华德军1899年所建。由南、北炮台和德军“青岛要塞”地下中心指挥部所组成,是侵青德军的九大永久性炮台之一,是军事总指挥部所在地,曾被德军诩之为“青岛炮台之最重要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趁机对德宣战,青岛成为亚洲惟一的战场。日德两国军队在青岛山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德军战败投降前自行炸毁了南、北炮台,惟地下指挥部保存比较完整。该指挥部总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50余个厅、室,大部呈三层立体结构,局部五层。顶部装有铸铁旋转望塔,可全面观测掌握进出胶州湾入海口的舰船情况。内设两个蓄水池,可保障2000余名官兵三个月的作战生活用水。
建筑布局
从建筑布局上,分为作战指挥、生活卫生、后勤保障三个区域。内部还建有发电机房、锅炉房、水泵房、会议室、兵器室、机要室、官兵餐厅、卫生室、洗澡间、警卫兵室、勤务兵室、秘密逃生孔道等。三道保存完好的大铁门,具有防弹、防毒、防水的功能。当年德军使用劈山、浇注、回填式施工方法所建成,还设有防水、防潮隔离带。青岛山炮台遗址既是德帝国主义侵略霸占青岛的历史见证,也是地下军事建筑的经典之作。规模之宏大,结构之复杂,功能之齐全,当时堪称亚洲第一,为国内所仅存。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完善的一战时期地下军事建筑。1984年被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为德、日、美军所用。
具体介绍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竞相强占中国土地。1897年,德国帝国主义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武力侵占了胶州湾,历时六年修建了一系列军事要塞和炮台。由于青岛山炮台地处军事要塞,因此一直被用做军事设施。直至90年代中期,该处才转为展览教育基地对外开放。 位于山北侧高坡上,是规模较小的陆防炮台。炮台选在海拔约100米的高地西侧,依山坡而建,其炮台东、北、南方为花岗岩高坡,西侧为一凹地。炮台炮位依岩壁而筑,既隐蔽又坚固。安置了两门1895年式的210毫米加农炮,炮身可作360度旋转,最大射程1300米,为青岛要塞主要陆防炮台之一。
位于南炮台后侧的山腰上。该指挥部总面积1600余平方米,坐落在主峰南坡的一块突出的高地平台上,使用劈山、浇注、回填式施工方法建成。内共有大小不等42个厅室,内部巷道纵横交错,串联各个房间和入口。依照地势和功能,为三层立体结构,局部五层,顶部装有铸铁旋转了望塔,内设两个蓄水池,分为指挥、生活、后勤三个功能区。中层为指挥室、官兵休息室、发电机房、仓库,下层为医护室、发电机房、锅炉房等,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是整个地下指挥部的眼睛和重要的情报来源,该塔自重6吨,连同框架100多吨,由于当时国内没有先进的铸铁技术,了望塔是从德国铸造好后运来的,因此,它是由四大片厚20厘米的钢板用螺丝铆合而成的,可以抵御当时最强大炮火的攻击。
展厅近1000余平方米,馆内汇集了反映同时期历史的300余幅照片和上百件实物。其中很多幅照片是首次向观众展出。特别是德、日占领时期的原始档案,不仅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是难得一见的历史文物。
其中13X3.5米的抗德斗争全景画、室内大型群雕、黑白和彩色的巨幅电脑合成照片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门票
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
门票:60元
进山免费
地址:青岛市京山路26号
乘车路线
青岛山炮台遗址公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战争遗址,海拔128.5米,位于新老市区中心,背衣闹市,面临大海,为岛城最佳观景平台。1891年,青岛设置后,清军即在此山修筑炮台。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称俾斯麦山,建有著名的要塞地下指挥部。
炮台遗址:青岛市兴安支路1号 乘1、25、307、367、225、221、217路公交车齐东路站下
博物馆:青岛市京山路26号 在动物园站下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1 09:06
目录
概述
历史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