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文化馆前身是
青川县民众教育馆,成立于民国32年(1943)冬,下设教导、娱乐、庶务。每值寒暑假期,组织师生宣传新生活运动和教唱抗日歌曲等。解放后,青川县人民政府接管民众教育馆。
1950年6月,筹建青川县人民文化馆,11月正式成立。1954年4月,更名为青川县文化馆(丙等馆),馆设美术宣传组、文娱辅导组、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办公室。1968年,纳文化馆于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79年3月,复名青川县文化馆。青川县文化馆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股级,编制为7人 ,现有职工10人,其中正式职工7人、临聘人员3人。下设有办公室、美术培训室、综合培训室、音乐培训室、群众文化培训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青川县文化馆获得“
川北薅草锣鼓”保护单位资格。
青川县文化馆自成立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创作、书法美术和摄影人才,为青川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文献和影像资料。在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文化馆还收藏了大量的木雕、石雕、根雕、刺绣、藤竹编织和纸活焰花等民间艺术品。但是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文化馆办公和业务用房全部垮塌断裂,所有的文献、影像资料、民间艺术品被埋
废墟中均未抢救出来。“5.12”地震发生后,虽然馆舍
垮塌被迫闭馆,但我馆职工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畏惧和退缩,我们用“送文化下乡”等各种方式深入到受灾群众安置点、抗震救灾官兵居住点为广大官兵、受灾群众义务演出数千场,极大地鼓舞了受灾
群众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震后在浙江人民无私的援建下,新的文化馆于2009年竣工落成并交付使用。新建的文化馆现代化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开设了美术培训室、综合培训室、音乐培训室、群众文化培训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业务窗口,同时又聘请了一大批文化战线上优秀的、
资深的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士作为文化馆的专业培训教师,开设了声乐、器乐、舞蹈、美术、摄影、文学等专业培训班,培训次数近五十余次,培训人数近两千余人。为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青川县文化馆还开展了百场广场文化活动、红歌合唱队、中老年健身舞、太极拳、戏曲、曲艺沙龙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近六十场,参加人数近一百余人,每场广场文化活动观看的群众近千人次。2011年2月,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文化馆开放的内容与项目,对文化馆的工作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增添了新的内涵。青川县文化馆积极把这一精神要求落到实处,在今后将进一步做好免费开放等各项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