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古镇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青木川古镇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曾是入川的咽喉要道,有“一脚踏三省”之说,素有“鸡鸣三省”之誉。位于陕西南部的丘陵区,地域内主要地形为山区、浅山丘陵,青木川镇最高海拔约为2079米,最低海拔约538米,整体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地区,受秦岭大巴山山地气候和西南季风气候交替控制的影响,全年气候温和潮湿,四季分明。
命名
青木川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成化年间,曾是羌汉杂居地区,明朝时,越来越多的人沿着河谷建房,并将其命名为草场坝,后来因为在镇子旁边修了一座寺庙——回龙寺,因此镇子又更名为回龙场,又经过国家的地名整体修改后将回龙场改名为永宁里;清同治年间称永宁里;民国时称凤凰乡;解放初期定为青木川。
关于青木川这个名字的由来,传说是因为川道内有一棵巨大青木树而得名。
历史沿革
建设历史
青木川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白马氏族就居住在这个地方。
南北朝时期,该地成为杨氏藩王王国的领地。
朝中叶,青木川古镇才开始形成。早在明朝之前,这个地方一直归为四川,明朝后才将青木川划到陕西的区域。
清朝后期,青木川古镇慢慢成型。
1950年5月,县政府定名为青木川乡。
1966年,当地政府将青木川乡和玉泉坝合并为青木川镇。至今,青木川这一名称一直沿用。
兵家之争
青木川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秦蜀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边贸重镇。
三国时期,邓艾攻蜀时部队曾入境南下。
明末崇祯十年(1637年),闯王李自成义军由青木川过境入川占领青川县。
太平天国时期,兰大顺义军与官军曾在境内秦家垭鏖战。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民党军第1师、第64师曾驻扎青木川,企图入四川、甘肃阻挡北上抗日的工农红军。民国时期,政乱匪患,因地僻人杂,官府无力统治,当地的魏辅唐在镇里建立武装,政由己出,游离于政府管治。
1949年10月,胡宗南骑兵第二旅旅长吕继化率残部在青木川驻扎9天,企图利用自然地形负隅顽抗,在解放大军强大攻势下,溃逃入川。同年12月,宁强解放后,魏辅唐带队携枪投诚。
1950年,人民解放军19军171团一个营驻军青木川,执行剿匪、保卫新政权任务。
1952年的镇反运动中,被定为恶霸土匪的魏辅唐被枪毙,枪毙地点就在魏辅唐所建的辅仁中学操场边。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青木川古镇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曾是入川的咽喉要道,有“一脚踏三省”之说,素有“鸡鸣三省”之誉。青木川古镇距汉中市197千米,距宁强县城115千米,西去九寨沟227千米,是关中、陕南、湖北前往九寨沟的捷径,宁强—青木川、青木川—青川县城两条公路使古镇与陕西省内及四川地区紧密相连。
地形地貌
青木川古镇位于陕西南部的丘陵区,地域内主要地形为山区、浅山丘陵,青木川镇最高海拔约为2079米,最低海拔约538米,整体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北面的凤凰山,海拔约为2千米,古镇南面的龙池山海拔约1.7千米。
根据中国陆地基木地貌类型及其划分指标,青木川古镇主要分布着山地丘陵地形和河谷冲积平原地形。整个地区的坡度总体较为温和,不超过30%。北部山区的地形坡度相对较大,而且朝向以南为主。古镇周边被高山峻岭围合,地理条件较为特殊,与外界交流不多。
气候条件
青木川古镇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地区,受秦岭大巴山山地气候和西南季风气候交替控制的影响,全年气候温和潮湿,四季分明。
青木川年平均气温为13℃,春季降雨少,夏季和秋季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200毫米之间。秋季的最大降水强度高于夏季。在青木川的冬季,气温通常都会跌破零度,并持续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相反的,在夏季,持续时间则较短,春秋两季则温度适中。此外,随着海拔的增加,这种气温变化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水文条件
青木川古镇境内有两条河流:金溪河和玉泉坝河,前者起源于青木川自然保护区,流经全镇,最后注入白龙江;后者起源于甘肃省康县,流经广坪镇入川。
金溪河是青木川镇的主要河流,源自青木川自然保护区,贯穿全镇最终注入白龙江。沿着金溪河谷向北可通往甘肃省;向南可通过古栈道或水路进入四川境内。在回龙场下街,金溪河做了一个90度的大转弯,向南流入山谷。
自然资源
青木川古镇的自然环境优美,其周围山区森林覆盖率较高,约占全镇80%以上的面积,其中有多种珍贵的树种,包括中国特有的5种:柏科、蔷薇科、松科等10个科。动物分布也非常丰富,大熊猫、猕猴等动物是该地区的代表性动物,也是该地区天然动植物基因库的指示性物种。
景区布局
县道309是贯穿青木川古镇的主干道,是镇区的基本道路骨架,与老街、新街等其他道路相连。
据粗略统计,青木川古镇留有古建筑房屋260间,大多采用木雕,砖雕,石雕,彩绘等艺术手法来装饰,做工精美,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俗情趣。青木川古镇的建筑保存较好,其中以特色鲜明的魏辅唐大院最为显眼,青砖素瓦,雕梁画栋。
青木川古镇的主街道以青石板铺成,街道宽度约6米。这种街道宽度的设定是出于功能需求考虑,路面宽度与建筑高度比例一般为1:1至1:3。
青木川古镇的街道和建筑按照山形地势呈现出“一”字形的布局,形成了独特的聚落空间。大多数建筑采用当地木材建造,少数使用石材或夯土墙。
重要景点
魏氏庄园
魏氏建筑是青木川地区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它的建筑风格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同时也融入了一些西方的建筑元素。其中,魏辅唐庄园是魏氏建筑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这座庄园位于青木川古镇中心,占地面积广阔,建筑格局布局合理,房间之间的空间连接自然流畅。庭院地面的材料混合精制而成。檐坎则采用青石条砌成,每块青石条面积大小均匀。
回龙场老街
回龙场老街发轫于明代,形成于清中叶,繁盛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街长868米,宽4米,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古街上近百户人家的房子大多都是四合院,雕梁画栋,四水归堂,二进二出的两层结构,建筑风格有明清时期的旱船屋,也有西方建筑元素,魏辅唐统治时期,这里是繁华的集贸市场,烟馆、茶馆、宾馆、酒楼、饭店,应有尽有,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唐世盛、辅友社、辅仁剧社、荣盛魁、荣盛昌等商业文化机构场所都在这条街上。
回龙场老街的整体性较强,整条古街呈现出“平盘端凳,雕窗扇门,院落集中,四水归堂”的格局。青石板的老街宽约4米,从回龙场中间穿过,房屋沿老街的两边排开,大多是两层街面,从南边开始,沿着金溪河依次分为下街、中街、和上街三个部分,老街的两端分别连接着进四川省的青姚公路(向西约25千米到达广元市青川县姚渡镇)和前往汉中的广青公路(接阳广公路至宁强上高速),整个老街保存度达到80%,格局样式整齐一致。
下街还存有魏辅唐大哥魏元成的荣盛昌,该建筑翘檐雕梁,有完好的檐挡瓦、木雕柱础、雕花门扇,从破旧窗格内还依稀可见戏文图谱。荣盛昌建于清末民初,是当时青木川的百货公司,除主营日常小百货外,还经营时髦新鲜的先进外来物品,如印度产“鹰牌”洋油(煤油)、洋胰子(香皂)等。土改时院子的一半分给了贫农,一半留给了他的后人,至今居住有魏氏后代。
中街部分曾经是青木川政治和交通的枢纽区域。这个区域有联系青木川古镇南北两岸的飞凤桥,有辅友社,和它旁边的“洋房子”——唐世盛,以及青木川地标性建筑——“旱船房”荣盛魁。
唐世盛是20世纪40年代魏辅唐为发展青木川的商业经济,而修建的商品贸易货栈,最早作为魏辅唐的绸缎商号,后来作为接待站,招待官府来人。辅友社原是钱庄,印发银票,在陕甘川一带流通,它放贷款的主要对象是当地农民,用于经商、置业和农事生产。辅友社和唐世盛大院前面相连,后院相通,是对外经济交与活动的中心。
从古镇的历史发展来看,应该是整个回龙场老街的延续,此部分主要分布着是整齐的居住院落和一些小商店(主要是利用门面房),小商店都是出售的都是居民日常生活常用的物品,这里的建筑显得更加整齐,规模更加大。
飞凤桥
飞凤桥前身是魏辅唐出资建造的“济川桥”,1952年夏天,一场特大的洪水把“济川桥”冲断,到1957年,政府筹集资金,在原址上重新建造了遮风避雨的木板廊桥,取名“风雨桥”,45年后风雨桥再次重修,建成了今天的仿古水泥桥,并更名为“飞凤桥”。
唐世盛
唐世盛(洋房子),曾在川陕甘一带被往来的人视为奇观,这座房子是当年宁强全县乃至三省交界地带最先用砖木结构建造的建筑。洋房子原有四层,顶层被雷击后拆除。建筑外观上有石拱圆门和圆顶窗,有古罗马式建筑风格,里边是四水到堂一颗印的中式四合院落,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故享有“洋房子”的称谓。房屋的宅基是工匠们用錾打锤敲斩断石岩开凿的,檐后阴沟、水井、七级石阶的斧凿痕迹现在还依稀可见。房屋坐落在长大的“Z”字形石基上,用砖砌数丈高的门墙、方柱分割五间,木楼三层。两侧建有盘鳌坐脊的高楼,与中间“纱帽头”恰成一高耸入云的“山”字形。迎门有石刻联:“深院风和燕雀相贺,高斋日丽麟凤时来”。
唐世盛门坎的石条外圆内方,象征容纳天地;高大的木门安有铜环推动。门上面二层的壁匾中书有“复兴之声”,两旁有魏辅唐为抗战捐款的简叙和县长吴伯森题赠的时间。三层有泥塑浮雕“鹿鹤同春”图。四层在“纱帽头”外塑增福财神、内塑魁星点斗两尊神像,留有两个龙头,张口向外排水。整个墙上或雕或塑的人物、字画、花草、鸟兽皆分类用彩料涂染。各楼窗户洞开,摆布整齐。
院内窗户门楣采用古典装饰,楼道走廊曲栏回绕,正厅两窗中间用大圆板木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杜牧《清明》两诗,舟帆江水、牧童杏花的雕工非常精细,惟妙惟肖,极富诗情画意。院中高悬五道金字大匾,汉中专员魏席儒亲书“履道崇仁”、“国栋家梁”;县长王孟周赠“望重乡里”;刘凤文赠“崇文尚武”;王慕曾赠“功在千秋”。
院中两口大石缸注水养鱼,缸正面皆刻“太平池”三字,背面刻“鱼龙变化”和“鸟语花香”,侧刻陶渊明的诗句及打造时间。石缸是防火的安全设备,碉楼是用来应变架设机枪的。
荣盛魁
荣盛魁屋顶部分如同乌篷船一样,这使得它成为青木川地标性建筑,它可是青木川的标志建筑。因其外形像是一艘大船,又建在陆地上,故而得名“旱船房”,是中国国内极为少见的船型建筑物。
荣盛魁是魏辅唐二哥魏元富的产业,是当年三省边界有名的休闲娱乐休闲场所,主要对象是外来客商,目的是为了将他们长期留下来,使他们在这里享受消费。该建筑三级逐渐封顶,里面是层层包厢,各有级别门号。这些包厢是仿照轮船的格局、船舱的等级排列的,它旁边的阶梯直通向辅仁中学。
烟馆
烟馆是一座古老的四合院建筑,矗立在青木川老街下方。这座建筑拥有着精美的雕花门窗和木制吊脚楼。烟馆的部分房屋已经废弃,不再有人居住。
烟馆所在的回龙街下方也是以四合院形式呈现。青木川地处“三不管”的边缘,这里曾经是种植鸦片的“金三角”之一。青木川在鸦片收获季节会吸引来自各地的烟贩毒枭汇聚,使得当地的烟馆成为了鸦片交易和吸食活动的热门场所,见证了这些堕落而危险的生活。烟馆是青木川的重要地标,也是人们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辅仁中学
辅仁中学位于回龙场老街南侧山顶,是青木川镇的中小学教育中心,占地面积约50亩。建筑始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是魏辅唐邀请上海建筑师设计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辅仁中学的建筑风格独特,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气宇轩昂,布局合理,讲究传统的对称美,校门北侧的笔架形状独具特色,具庄重和古朴的美感。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08年12月3日,启动青木川古镇老街房屋维修改造加固工程。
2009年9月1日,青木川古镇景区魏氏宅院门前景观恢复工程启动实施。同年10月1日,青木川古镇景区生态停车场旅游步道二期建设工程启动实施。
保护
2008年,汶川大地震导致青木川镇部分历史建筑受损。在这种背景下,青木川镇编制了《青木川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同年6月20日,经省政府2008年第17次常务会议通过,省政府公布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青木川镇、青木川老街、辅仁中学3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陕西省省委省政府推出了“两镇政策”,青木川镇因此编制了《青木川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规划(2012—2020)》,旨在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2013年,青木川氏宅院、青木川老街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青木川镇政府所在地的青木川村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因此要求编制《青木川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该次规划旨在强化传统村落的保护,并从保护的角度促进其发展,立足于生态文化的保护。
2016年,为了有效控制青木川古镇某些地区的违规建筑,保护城镇的整体风貌,《青木川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始编制。
相关文化
地域文化
青木川古镇地处于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秦巴文化的重要集聚地。当地的民俗风情融合了川陕两地的文化特点,同时也带有陇南文化、巴蜀文化、秦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烙印。此外,由于民国时期土匪横行,形成了“草莽文化”“匪帮文化”,这些也对青木川产生了影响。这些不同的文化在青木川互相碰撞、交流,共同构成了青木川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些文化特征不仅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思想中,也体现在青木川地区的建筑风格上,形成了多样化、并存的特点。由于青木川古镇地处陕西汉中,与四川的自然、气候等条件十分相似,因此在古镇的整体建筑风格上更容易受到四川巴蜀地区风格的影响。在建筑师和工匠方面,有许多来自四川的技术工人,因此在修建青木川的房屋时,他们自然地将巴蜀建筑技术应用其中,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历史上,青木川曾是商贾云集的繁华市镇,其建筑风格多样,吸收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
宗教信仰
青木川古镇居民认为人的行为必须与自然界相一致,天人相感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他们普遍相信“万物有灵”,并崇拜许多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灵。例如狐狸被称为“狐仙”,被认为具有人的灵性、感情和讲义气的功能。青木川人烧香叩头,祈求灵物降福消灾。植物信仰也很普遍,古树是其中的崇拜对象之一。人们在高大的古树下祈求治病求子,比较受欢迎的是石榴树和槐树,槐树结子象征“怀子”,石榴象征“多子”。石榴在雕刻和绘画图案中占据显著位置,反映了人们崇拜此物的缘由。
饮食文化
青木川的居民非常好客,各种场合都喜欢举办宴席。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也会特意接待客人进餐。不同地区的菜肴口味和摆设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喜欢酸、辣、麻、咸的口味,尤其喜欢酸辣口味,每家每户都有泡菜坛和浆水缸。青木川人民饮食上注重粗粮细作,调味多变。青木川古镇不仅有独特的建筑和文化现象,还有着特色饮食文化。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辅唐宴。这种宴席是由魏辅唐最喜欢的菜肴组成,他十分注重营养和味道,对菜肴有着独到的见解。在辅唐宴中,菜肴的摆设和进食顺序都讲究有序,这种独特的宴席风格在当地久而久之形成。
戏曲文化
青木川人喜欢看戏,特别是当地的“川戏”和“秦腔”备受欢迎。为了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当地人编创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曲目,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表演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魏辅唐创建了“辅仁剧社”,为当地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欣赏戏曲的场所。在“辅仁剧社”的带领下,青木川的戏曲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为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婚丧嫁娶
在古镇的各种节日和婚丧嫁娶仪式中,婚礼通常以“红色”为主题,由红媒人代表男女双方家长提亲。之后,女方会公开礼单,男方按期送礼至女家,女家宴请亲友评估,称为“过礼”。最后,双方确定结婚日期,女方出嫁时需要哭陪嫁。在丧葬中,晚辈会头戴白色孝帕表示哀悼,还会请人开路、念经、看风水、择墓穴和定山向等。
重要事件
2010年3月,青木川古镇荣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2010年10月,青木川古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2011年11月,青木川古镇被评为全国最具潜力十大古镇和最具潜力十大乡村游目的地。
2014年,青木川古镇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7年,青木川古镇入围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2019年,魏氏庄园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价值意义
生态价值
青木川古镇位于低山丘陵地带,其独特的景观类型包括聚落、河流、农田、道路和林地。整个聚落依山傍水,散布在河畔和丘陵之间,周围环绕着肥沃的农田和点缀着茂密的林地,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自然景观。不同区域之间通过三级道路相连,形成了青木川古镇独特的景观格局。在生态层面,青木川古镇文化景观特征主要反映了当地居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了符合当地需求的人地关系,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历史价值
青木川古镇历史街区的多元文化形态,反映了古镇历史上的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这些文化形态既体现了古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反映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交融。其中,巴蜀文化、陇南文化和秦文化是古镇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文化,对古镇的建筑、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而民国时期的“草莽文化”则是一个相对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当地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这些文化景观的保护和传承,对于青木川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艺术价值
青木川古镇位于秦岭南麓,地形为低山丘陵,周围环绕群山,是一个典型的陕南山地古镇。凤凰山和龙池山分别位于古镇南北,为其提供了自然的保护。古镇建于两山之间的平坝上,金溪河蜿蜒流淌其中,形成了“两山夹一川”的独特地形,景色优美,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08:30-17:30开放。
门票价格
60元。(景区通票)
交通信息
宁强南站上车,乘坐[宁强11路]到[阳平关站]下;转[宁强12路]到青木川景区站]下,步行621米可达;
荣程中学站上车,乘坐[宁强12路]到[青木川景区站下,步行621米可达;
燕子砭站上车,乘坐[宁强12路]到[青木川景区站]下,步行621米可达;
大安镇站上车,乘坐[宁强16路]到[烈金坝站]下;转[宁强21路]到[阳平关站]下;转[宁强12路]到[青木川景区站下,步行621米可达。
西安出发:建议走西汉高速公路,具体路线为:西安→汉中→宁强→青木川,全程450千米;
成都出发:京昆高速转兰海高速,具体路线为:成都→绵阳→广元(速与兰海高速立交)→青川→余家湾高速出口下高速→姚渡→青木川,全程336千米;
兰州出发:兰海高速,具体线路:兰州→陇南→余家湾高速出口下高速→姚渡→青木川,全程580千米。
参考资料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青木川镇简介.汉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3:47
目录
概述
命名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