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寺谜语,湖北省宜都市青林寺村地方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青林寺位于湖北宜都市西南部长江与清江的交汇处,青林寺村就得名于青林寺,该寺始建于盛唐,扩建于明代,曾是香客云集,人文荟萃之地。悠久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这一方水土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特有的文化氛围,积淀了数量可观的民间文学资料,据说青林寺的谜语就是从那时传于今日的。
青林寺村汉族人民和土家族人民世代和谐共处,谜语、谚语、歇后语和故事传说在这里都很流行,而村民最为喜爱的还是谜语。
文化特征
艺术特征
1、 乡土气息浓郁,当地的自然资源,气候物产、风尚习俗,村民生活劳作方式及器具等,都透过谜面与谜底表现得极为鲜活生动。比如:天上乌云转转,地下红花爆烂,一条蟒蛇咬到,累死两个蛮汉。(谜底:打铁);又如: 尖尖身子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衫不认人。(谜底:针) 2、青林寺谜语数量多,约有5000则,品类繁多,物谜、事谜、字谜都有。 3、 谜歌全国少有。 4、 谜语朴实无华。
内容结构
从形式上看,青林寺谜语通常为民谣句式,语言表达通俗形象,方言特色鲜明。例如:
(1)一根树儿又无丫,一条黄龙缠到它,
雷公火闪连连子打,越打越开花。——谜底:弹棉花。“连连子”,方言:不停(地),急促(地)。
间或有结构随意的自由式。例如:
(2)坡顶起雾,坡腰鼓水,坡脚出太阳。——谜底:蒸饭。此结构自由,句中“鼓水”,意为沸水沸腾,为本地方言。
从内容上看,青林寺谜语涉及广泛,可谓包罗万象。自然资源、气候物产、风尚习俗、劳作生活、日常用具、现代物品、语言文字,大凡感官所及,皆可入谜。其中有许多反映旧时代的事谜和物谜,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这个村落的历史演进和历史渊源,表现有厚重的历史感;同时新生事物往往即时成为制谜对象,反映出其谜语与时俱进的鲜活性,折射出了青林寺农民文化知识的提升及科学进步的闪光。例如:
(3)小小光棍巴墙站,红娘女子来打伴,
虽说不是两夫妻,亲嘴亲哒千千万。——谜底:吹火筒。炊爨之事旧时多为女性承担。“巴”,依靠;“打伴”,作伴。
(4)四四方方指挥台,红橙黄绿点将牌,
胸中自有百万兵,手指一按答案来。——谜底:计算机。
表现形式
在青林寺将谜语运用传统农事活动,适用群体劳动的需要。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青林寺的农民,种植的是果园,没有了种植稻谷、工米的薅草活动,也就不需要薅草锣鼓,不需要唱薅草锣鼓歌了;基建工地的是机械,勿需抬运货物,这也就不再需要喊劳动号子。可以说,在青林寺,谜歌已经退出了传统农事活动。
时至今日,谜歌的唯一阵地便是丧堂,只有丧鼓歌中还保留着大量的谜歌,是因为谜歌还能起到悼节亡人、慰生者、娱众人的作用。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2000年来,青林寺谜语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地方特色,对研究中国文学、民俗学、方志学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中有许多反映旧时代的事谜和物谜,不但从深度上揭示了这个峡江村落的历史演进和历史渊源,更从广度上折射出青林寺农民文化知识的提升及科学意识的闪光。乡民们在后来的制谜实践中,把自己的道德要求和做人标准融入谜语,促进了一方风气的根本好转。 在青林寺,人们通过猜谜活动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并且,谜语已经成为激发孩子们识字兴趣的重要手段,村小学也开设了专门的制谜课程。蔚然成风的猜谜活动对开启心智,加强文化熏陶所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传承现状
20世纪末,随着清江高坝洲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青林寺人口大量迁移,同时,由于新型文化消费形式的日益丰富,谜语这一民间文化现象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传承人物
赵兴寿,1944年生,高小文化,宜都高坝洲镇青林寺村农民。宜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青林寺谜语分会副主席,宜昌市民协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2岁下学后,热衷于劳动号子、打丧鼓,是村业余宣传队队长。青壮年时热心于通讯报道,曾获地市报头版头条奖。应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约稿,所写廉政格言获金奖,并被刊人《中华名人格言》和《中外哲理名言》两书中。《田字谜喊冤》人选世界和平民间艺术作品集获金奖。2004年春参加黄鹤楼“新春游园”活动,演唱青林寺谜语一周。
保护措施
青林寺人在自己的谜语抢救保护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1999年1月,丁开清采编的《青林寺谜语选》(中国第一部由农民采录的村落谜语集)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青林寺谜语选(续编)》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2年5月,《青林寺谜语选(精选本)》出版。同时,《青林寺谜歌选》、《中国湖北青林寺谜语村》、《婚育新风谜语选》等也相继出版。
青林寺的谜语、谜歌已被宜都市全市中小学校列入乡土教材。
2003年市、镇、村级共计筹集资金18万元,建立了青林寺谜语活动基地:用于重点“谜语篓子”的保护资金已达6万余元。2003年以来,市级财政已经投入专项资金15万元,并将每年5万元抢保基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成立了青林寺谜语抢救保护组织,建立了谜语活动基地:对著名的谜语篓子进行了有效保护,在移民搬迁的过程中,政府出资将丁开清等部分重要的谜语传承人妥善安置在本地。市文化部门把谜语赛事活动确定为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点内容,使原来自发的民间猜射活动走上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正规化轨道上来。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宜都市文化馆(宜都市文艺创作室)获得“青林寺谜语”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公告,该项目入选2981家评估合格的保护单位名单。
社会影响
2018年,宜都市文化馆、非遗中心联合高坝洲中心小学,开展“青林寺谜语”进校园、进课堂,努力将青林寺谜语打造成为学校特色文化,让青林寺谜语这一民间瑰宝,实现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