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究》首次对青海三大民俗文化圈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总结其多元共存、和谐共生的文化特征,力图进行整体概括和再现中国多民族地区多元民俗文化圈的演化规律,从学术实践来提升文化圈研究的水平。丰富民俗文化圈理论,以裨益于民俗学和民族文化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注重原创性,把研究视角瞄准多民族地区的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这一中国文化实际,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以具体研究过程来构建起民俗文化圈的研究模式。在总结历史和现实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多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未来发展,就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多元民俗文化圈资源,从而促进区域文化社会的建设,从理论与实践上做出思考和阐述。同时采用文献梳理与田野调查相结合、民俗文化学与民族文化学相结合、比较学与主题学相结合的方法,并从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宗教文化学等多学科角度,以更为开阔的学科与学术视角,来认识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区域文化格局与民族关系,理论方法上具有学术创新性。
赵宗福,1955年生人。民俗学博士、教授,现任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青海省民俗学会会长、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青海省昆仑文化研究会会长等。长期从事
民俗文化学和青海地方文化的研究教学,在青海文化史、民俗文化学,特别是西北花儿、昆仑神话以及青海文化等方面均有建树。先后出版著作《花儿通论》、《青海花儿大典》、《昆仑神话》等著作10余部,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项目8项。26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