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水电站地处广东省
大埔县青溪镇境内的汀江中下游,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灌溉功能的中二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是国家“七五”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
汀江支流上,青溪水电站位于广东省
大埔县境内汀江干流上是上杭以下的第二个梯级,距
梅州直线距离约60km,距汕头约135km,距上游福建境内的棉花滩水电枢纽工程约13km。该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44 MW(36MW x 4)。建成后主要供电这两个地区。坝址控制面积915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4.57亿立方米。设计正常蓄水位73米,回水与上游福建境内永定水电站尾水御接,相应库容6880万立方米。总库容7950万立方米。具有日调节能力。坝基为燕山三期粗粒
斑状花岗岩及燕山四期中粒花岗闪长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
重力坝基岩为粗粒
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及中粒花岗闪长岩,断裂发育。坝型为混凝土实体重力坝。左、右两岸挡水坝段设计坝顶高程77.3米,最大坝高50.8米,分别长82米和65米,采用坝顶溢流泄洪,溢流坝长113.5米,堰顶高程55米,设6孔每孔宽14米,高18米的弧型钢闸门。闸礅上游侧公路桥面高程77.3米。以钢弧门控 制,采用面流消能。施工采用河床一次拦断,上、下游设土石过水围堰,右岸明渠导流方案。围堰最大坝高16m, 堰体采用粘土斜墙防渗,基础采用高压定向喷灌
混凝土防渗墙。堰面以混凝土板及钢筋石笼保护, 设计泄量6370立方米/秒,最大堰面流速12m/s。
为河床式档水发电厂房,主厂房尺寸为20米×56米。左侧布置安装间为20×26.5米,厂房内装4台3.6万kW轴流转桨式机组,总装机容量14.4万kW,单级运 行保证出力1.19万kW,年发电量3.729亿kW·h,2002年上游棉花滩水电站水库建成后,梯级运行保证 出力2.45万kW,年发电量4.4亿kW·h。
通航过坝设施,采用驳运码头。上游分别在距大坝1.6公里处建竹木码头和0.5公里处建客货码头;下游竹木码头距坝址2.35公里;客货运输利用已有茶阳码头。 水电站淹没耕地1642亩,迁移安置人口4900人(含建设期增长数)。
青溪水电工程由省水电设计院规划设计。1973年广东省水电设计院复查韩、汀江流域规划方案,为减少淹没,以三河坝控制,降低了韩江京山水库正常蓄水位,在韩江干流京山与汀江棉花滩两级之间,规划一级青溪水电站。先后于1976年6月、8月和1978年7月提出《青溪水电站(原名唐屋水电站)设计任务书》、《广东省青溪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和《青溪水电站初步设计补充报告》。
1979-1981年,水电部华东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华东院)开展汀江规划复核及棉花滩水电站选坝,省水电设计院配合对青溪水电站不同正常蓄水位与棉花滩水电站御接进行研究。1981年10月,华东院提出《汀江干流水电开发规划报告》和《福建棉花滩水电站坝址选择报告》拟定:汀江干流福建上杭以下河段以棉花滩和青溪两级开发;棉花滩水库坝址上移至福建境内福至亭;青溪水电站正常蓄水位定为黄海基面73.6米(珠江基面73.0米)高程。1982年10月,在福建省龙岩市召开审查会议;11月,经水电部审批同意。
1982年9月,广东省水电设计院,在华东院拟定汀江干流上杭以下河段开发方案基础上,提出《汀江干流广东境内河段水电规划报告》,经省水电厅审查,并报省计划委员会。1983年6月,省计划委员会以《关于青溪水电站开发方案的复函》批复同意,并要求迅速编报计划任务书和初步设计。据此,省水电设计院于1985年2月再次提出《广东省青溪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1985年8月13日至18日,省建设委员会委托省水电厅进行了审查:同意设计推荐坝线和枢纽布置方案;审定电站正常蓄水位为73米;同意电站装机容量10.8万千瓦(3×3.6万千瓦),但省电力部门认为系统调峰容量不足,建议装机4台,总容量14.4万千瓦;至于通航设施,同意采用码头公路驳运,但下阶段应与省计划委员会交通处和航运部门进一步协商。
本工程由省水电第二工程局负责施工。该局施工队伍于1986年底进场,省水电厅成立了工程指挥部。1987年6月,根据省政府决定,青溪水电站工程改由省电力局主管,施工队伍未变,进行工地三通一平施工准备。主体工程1988年招标,仍由省水电第二工程局总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