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雕,浙江省
青田县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青田石雕历史悠久。在浙江博物馆就藏有六朝时青田石雕小猪四只,那是当时的墓葬用品。小石猪虽造型简练粗犷,却记录着1500多年前青田石雕的历史踪影。作品线条简练、造型古朴、形神兼备,艺术上可见汉、魏风貌。
唐、宋时期,青田石雕有了发展。从龙泉双塔内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说明,唐代青田石雕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艺,运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并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可雕性的优势,开创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多层次镂雕是青田石雕一大特色。
清代和民国初,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屡被选作贡品。乾隆八旬万寿节,大臣们用青田石雕制作一套(60枚)“宝典福书”印章作寿礼(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随着远洋商贸开通,青田石雕远销英、美、法,多次参加国际性赛会,并在1899年巴黎赛会、1905年比利时赛会、1915年美国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奖。在中国国内,1909年,青田石雕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
清代光绪《青田县志》就有“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石印盛行”的记载。只因赵子昂的书画名声太大,而使他创用积压青田石刻印的功绩被漫漫岁月忘却了。明代的文彭是幸运者,他在南京西虹桥畔偶然遇上了挑运青田石的老汉,购买了四筐青田冻石,使他得以施展自篆自刻印章的艺术才华,成为一代篆刻宗师,从而开创了中国印坛的石章新时代。在明代已天下尽崇温润可爱的青田石,对推进中国古老篆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到清代,青田石雕作品“大者仙佛多威仪,小者杯杓几案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顽者虎豹熊罴狮”,已从实用品扩展到观赏品。
新中国成立后,青田石雕得到快速的发展,石雕从业人员逾万人,年产值数亿元,作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化特征
材料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石,故名青田石,此石学名“叶腊石”,因其与其他地方的叶腊石有所不同,色彩丰富、光泽秀润,质地细腻,软硬适中,可雕性极强,所以青田石一直受到了艺术家们的青睐。艺术家们根据青田石本身的形态和颜色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加以他们的想象力,雕琢出的作品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一块未经雕琢的青田石上具有不同的色料,甚至还有的存在着不同的缺陷,但是艺术家们总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加工,把不同的颜色勾勒出雍容之资,把石头本身的一些小缺陷经过艺术家们巧妙的应用,变成了艺术品本身的构成部门,使得作品更加的惟妙惟肖,有的清新淡雅、清新脱俗,有的颜色渐变迥异,这些艺术品本身更加接近与自然但是还散发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颜色
五彩斑斓是自然赋予青田石最好的礼物,这样天然的颜色给了艺术家们创造出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最天然的色彩创造出来的作品才有真实的感觉,在确定了基础的色调以后进行进一步的创作,颜色的渐变可以给整个作品带来生机,比如创作花卉的时候,五彩的颜色可以创造成花朵,而稍微深一点的颜色可以改成叶子,再有其他的颜色可以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蝴蝶,这些色彩都可以加以利用,最后的艺术品既有自然之美,又能体现工艺之美,这样整体的呈现欣赏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青田石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它的颜色是自然赋予的,是天生就存在了的,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也是有着天然的灵动性,如果是后天上色,那就不会有自然的感觉。
制作工序
选料
选料大致可分按料选题和按题选料两类。按料选题是指根据石料的形态、质地、色彩,苦心经营,精心设计。艺人往往将石料摆在案头,横摆斜置,仔细观察,反复构思,一旦面前的石料与脑中的某一灵感图像相契合,便挥锤握凿,确立作品维形。按题选料则不同,艺人先有主观构想,形成某个新颖构思,然后苦心寻找合适的石料。
打坯戳坯
有了构思布局后,便“打坯戳坯”,用打坯凿在石料上劈削出作品的外轮廓、景物的大块面,以简练概括的手法将构思变成视觉形象。
放洞镂雕
“放洞镂雕”是一道费时最多、技艺最复杂的重要工序,雕刻过程采用减法,不断剔别除作品实体外层的多余石料,逐步显现景物实体,表现实体的空间和里层的丰富层次。
精刻修光
“精刻修光”是指深入刻划细部,修饰外貌,着重刻划景物的细微之处,使作品显得更有生气、更为美观、更加传神。“配垫装垫”是作品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与主体自然和谐的好装垫,不但可与主体相互映衬,更能起到突出主体的重要作用。最后一道工序是“打光上蜡”,使作品外表光洁明亮,充分显现石料的材质美、色彩美。
雕刻
青田石雕的雕刻手法分圆雕、镂雕、浮雕、线刻等数种,以圆雕最为常见,尤以镂雕最具特色。在具体操作上,圆雕、浮雕在布局后用斜口刀尖勾勒出景物的轮廓,用平口刀削刮空余石面,再用刀浅刻,以表现景物的结构、层次。“线刻”是以刀代笔,在石雕上刻划出阴线。主要用在人物的须发,服饰图案,动物的皮毛、鳞片,山水的屋宇瓦楞,花卉的叶筋,炉瓶、印盒上的装饰图案等处,可以达到鲜明醒目的效果。镂雕广泛使用于雕刻山水、花卉作品中,能使作品层次丰富,玲珑剔透。主要有放洞和镂雕两个环节。放洞给镂雕创造条件;镂雕是在放洞的基础上,经过凿、刀、刺的镂刻,使圆洞成为实体之外的形态多变的空间,能使作品层次丰富,玲珑剔透。
题材作品
传统的青田石雕以“葡萄山”、“狮球”等最为著名,并以雕刻花卉、果品、动物、风景等见长。代表作有《宝田福书》印章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青田石雕受世人青睐,不仅因为雕艺精湛,还因为它的载体青田石的名贵。青田石雕是一代代石艺人和欣赏者们共同创造的民族优秀文化,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在功能审美化的自势中,一些审美倾向原来较强,或其功利性侧重精神意愿而非物质功能的原生形态,其价值转型显得更为自然流畅,也更为现代人所钟情。
青田石雕的丰富内容和理论指导价值,正是传统工艺文化的精华所在,对于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物质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传承现状
优质叶腊石历经千余年的开采,资源已近枯竭,同时青田石雕手工作坊规模逐渐缩小,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传承人物
倪东方,1928年10月出生,男。2009年6月被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报项目:青田石雕。
张爱廷,1939年2月出生,男。2012年被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报项目:青田石雕。
张爱光,男,汉族。2018年被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报项目:青田石雕。
保护措施
2006年,青田地方政府建成青田石雕博物馆。
2008年,青田地方政府依托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办青田县石雕艺术学校,为青田石雕培养更多从业人员。
2009年,青田地方政府创立青田中国石文化旅游风景区,在青田石雕发源地山口建设石雕小镇。
2022年9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公示,青田县石雕产业保护和发展局保护的青田石雕项目合格。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评估合格,青田石雕产业保护和发展中心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清代乾隆年间皇帝八旬万寿节,天臣将一套60枚青田石雕的《宝典 福书》印章进贡皇帝。同治年间,青田石雕在
美国芝加哥“圣路易 博览会”展销。宣通年间,青田石雕在南京“南洋劝业会”展出, 并获银牌奖。
1915年,青田石雕在世界“巴那马太平洋博览会”(美国)上获最高荣誉奖--银牌奖章。
1982年,青田石雕获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大奖。《高粱》(林如奎作)、《春》(
周百琦作)、《秋》(倪东方作)3 件作品获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5年,《葡萄山》(留秀山作)获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青田石雕》明信片。
耿飚、陈慕华、
王任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在北京举办的 青田石雕展销会。国防部长张爱萍为青田石雕题词“神工艺精”。
1990年,《葡萄山》(
张梅同作)被赠送美国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 协会总部陈列室永久陈列。《印章雕刻》(夏法起作)获第九届中 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1992年,邮电部发行《春》(周百琦作)、《高粱》(林如奎作) 、《丰收》(张爱廷作)、《花好月圆》(倪东方作)石雕特种邮 票一套 4枚。青田县委、县政府举办首届石雕文化节,中央电视台 、《
经济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作了报道。《青田石雕邮票纪念册 》出版发行。
2000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青田石雕作品《钟馗嫁妹》、《万里河山》,《居高声远》获得金奖。
重要展览
1980年,首部电视纪录片《青田石雕》由浙江省电视台拍摄播映。 青田县工艺美术公司在广州举办“青田石雕展销会”。
1989年,青田玉雕作品《杨梅》、《舞狮》、《人物印雕》等 9件作品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展览。
1994年,《松鹤同春》(林如奎作)、《梅花香自苦寒来》(倪东方作)、《钟馗》(
林福照作)、《知秋》(留秀山作)、《迎春 》(
林伯正作)等 5件石雕精品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建国45周年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展。
1999年1月,经青田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青田县石雕行业管理办公室。 同年3月在上海举办青田石雕展。
2014年3月21日—4月21日,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携手浙江青田县石雕行业协会、新世界现代珍藏品中心在上海市南京东路558号上海旅游品商厦8楼新世界珍宝馆举办“中国青田石雕大师珍品展”。
国际影响
1956年,青田石雕作品被为国礼,赠送给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伏罗希洛夫和印尼总统
苏加诺。
1978年,青田石雕20多件新作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邓小平同志称赞《谷子》(
倪东方作)“俏色用得好”,《骏马》(
林耀光作)被选作国礼,赠送给朝鲜主席金日成。
文化轶事
相传古时,青田
山口村石珠,挂在女儿的脖子上。乡亲们争相观看,后来都纷纷仿效,上山寻找那奇妙的石头,做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